:::
物質感官的身體政治 (Jean-Luc Beaujault 攝 Cie Non Nova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物質感官的身體政治

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的警世寓言

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物質感官劇場」。她不但透過自然材質的變化,喚醒觀眾對生命的細微感知,也用身體介入現實議題,突顯表演藝術的詩意效果與政治效力。二○一六年她應德國卡賽爾文件展之邀,依「以雅典為鑒」和「身體議會」兩個題目開展了「非道德童話」三部曲,《母親家屋》為第一部,斐雅.美娜在其中運用物質與身體間的角力,創造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並製造出豐富且開放的舞台意象。

法國藝術家斐雅.美娜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物質感官劇場」。她不但透過自然材質的變化,喚醒觀眾對生命的細微感知,也用身體介入現實議題,突顯表演藝術的詩意效果與政治效力。二○一六年她應德國卡賽爾文件展之邀,依「以雅典為鑒」和「身體議會」兩個題目開展了「非道德童話」三部曲,《母親家屋》為第一部,斐雅.美娜在其中運用物質與身體間的角力,創造出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並製造出豐富且開放的舞台意象。

卡士鐵路奇(Romeo Castellucci)、帕派約安努(Dimitris Papaioannou)、赫佐(Christian Rizzo)、凡.霍夫(Ivo van Hove),這些歐陸劇場大師都極為重視舞台表演的「物質性」(matérialité)。某些藝術家運用自然元素,塑造令人驚豔的舞台奇觀;某些創作者則透過物質的顏色、質感、運動和變化,觸動感知、激發想像。他們的作品刻意保留材質的原始狀態,突顯出可塑的有機性。這種舞台實驗遊走於劇場、舞蹈、行為藝術、裝置與造形藝術的邊界,無法被清楚定義。它跳脫物件劇場(théâtre d’objet)「擬人化」的形式,強調被操縱元素原有的動能與生命力;它也不是杜象(Duchamp)的「現成物創作」(ready made),因為它沒有解構作者和藝術品的意圖。這類型的演出讓表演者的身體介入物質的變化過程,製造出豐富的感官效果。

斐雅.美娜的物質感官創作

原本是男兒身的斐雅.美娜(Phia Ménard)學習雜耍出身,一九九八年他成立了「無關創新劇團」(Cie Non Nova),以拉丁文諺語「Non nova, sed nove(無關推陳出新,而是另闢新徑)」為名,提醒自己不要只發展獨具一格的創作,而是要改變大家看待事物的方式;同時,他也「遠離精湛的馬戲技藝,從不成熟的表演去探索舞蹈、劇場、表演藝術的精髓。」(註1)早期,美娜將雜技融入劇場敘事,以《轟炸時間》Zapptime#Remix(2003)(註2)和《打包袋》Doggy Bag(2007)突顯出新馬戲的戲劇性。變性之後,他完全顛覆過往的創作風格,展開一系列以有機物質為基礎的跨界實驗。

二○○八年,美娜開啟一系列名為「I.C.E.」的創作計畫,透過自然元素的變化,擴展雜耍表演的可能,延伸舞台敘事的想像。以「冰」為主的《P.P.P.》(2008)中,她從自身性別認同障礙出發,編織出一場幽默十足的詭異寓言。赤裸的表演者一邊抵抗墜落冰球的衝擊,一邊鏟開碎雪掙脫這侵肌透骨的心理窘境。二○一一年起,美娜展開「風」的創作,運用風扇裝置與輕柔塑料推出三部作品:《焚風揚起的午後》L'Après-midi d'un foehn(註3)讓大大小小的人型塑膠袋隨風起舞,不但具體呈現出無形的音樂性,也激發了老少觀眾的想像力;《氣旋》Vortex則形塑美娜身體上的變化,穿著厚重西裝的男人隨著狂風掙脫身上一層又一層的塑膠束縛,逐漸露出女性的胴體,透露性別解放的掙扎與自由;二○一七年創作的《黑骨》Les Os Noirs則用充氣的塑膠布將舞台化為一片暗湧的黑色汪洋,象徵讓人無法自拔的死亡陰影。

美娜另一條創作支線透過「水」批判父權遺毒,顯示流動自如又洶湧澎湃的女性能量。《昨日美人》Belle d’Hier(2015)的舞台上布滿一座座如雕像般的冰凍巨型服裝。隨著溫度升高,它們紛紛軟化、坍塌,而五名女舞者則像洗衣婦,以節奏分明的舞蹈動作,用棍棒槌打這些浸濕的衣裳。透過材質變化和身體勞動,美娜似乎暗喻未來將掀起一場女性革命,推翻空洞的男性霸權。《乾季》Saison Sèche(2018)運用空間變化和扮裝表演,表現女性受威權壓迫與掙脫束縛的過程。演出一開始,垂降的天花板剝奪了七名女性表演者的身體自主權,接著,她們用誇張的妝扮與動作諷刺沙文的男性形象,最後,隨著黑色墨水融化白色紙紮牆面,赤裸的她們一步步摧毀整座舞台空間。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