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于竝
-
企画特辑 Special
稻草人舞团《不.在场》
无论如何,《不.在场》是个在旅馆这个特殊空间当中展开的舞蹈作品,空间与装置艺术调度了观众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在观众与舞者之间的,「触摸可能」的紧张关系之下,创造出一个更具有延展性,不同以往舞蹈的观看方法。
-
企画特辑 Special
无垢舞蹈剧场「潮」
现代人所面临的,是共同体的崩坏,而在新自由主义当道的今日,职场、家族、友人等所有的关系更面临解组,在这仪式已经成为不可能的时代,世俗宗教也许是个另外的启示。世俗宗教以共同体的崩坏为前提,在神的缺席当中,以自己的肉体为神殿,借由剥除世俗的假面,对于自身灵魂的深处进行探索。这正是《潮》这个舞作当中,吴明璟的独舞最令人动容之处。
-
艺号人物 People 日本剧作家暨剧场导演
佐藤信 戏剧就是「自由」
被视为日本「地下剧场四天王」之一的佐藤信,身兼剧作家、导演与剧院总监的身分,同时也从事戏剧教育工作,可说是全方位的剧场人。作为前卫剧场运动的一分子,他是日本帐篷剧场中「黑帐篷」的代表人物,在访谈中他说:「对我而言,帐篷就是旅行,无法移动的帐篷不是帐篷,说不定是因为我自己想要移动,所以才想要做帐篷剧,正是因为做帐篷剧,所以一定会移动。每次做戏就会开始旅行,就会认识不同的人,大家一起思考。」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不断破坏与重建 在地化也普世化
蜷川幸雄迄今执导过十六个莎翁剧本,其中如《马克白》、《哈姆雷特》等更重制了多个版本,每次都是破坏与重建,可见莎剧对他的重要意义。蜷川的莎剧,让日本文化元素与莎剧情节融合,目的在于让原本属于「西方正典」的莎士比亚更接近当代的日本的观众。对于亚洲而言,莎士比亚是在「近代化」的框架当中被引进的「西方正典」,文化上的劣势让莎士比亚在亚洲从来不是「中性的」,对蜷川而言,导演莎士比亚是挑战世界,同时也是挑战异文化。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在世界的亚洲 寻找个人与体制的平衡
六月中下旬,应台新艺术奖之邀,日本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前节目总监相马千秋特地来台担任该奖国际决选评审。从二○○九年至二○一三年担任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的策展工作,相马千秋展现了她开阔的视野,让艺术节成为亚洲创作力的开放平台,并鼓励创作者与社会的对话。趁此机会,本刊商请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系主任、熟悉日本剧场的林于竝老师专访相马总监,一谈她对日本、台湾与亚洲表演艺术的观察。
-
企画特辑 Special
可见的暴力,与不可见的暴力
陈仕瑛的《山地话》让剧场成为一个没有出口的密闭空间,这是一个密室里的暴力展示对于品特而言,真正的暴力,不在于眼前所发生的,肉眼可见的暴力,而是于在存在于那扇门之外,那个由国家所象征的,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的暴力。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第三世代」当家 打造独特戏剧语言
这几位剧作家,承袭日本「小剧场型」的戏剧传统,是身兼导演与剧作家双重身分的剧场创作者。与剧作家与导演严格分业的「欧洲型」剧场创作者不同,「日本型」的戏剧创作者因为身兼编剧与导演,因此他们的剧本往往可以在语言、空间与演员身体的立基点上开始戏剧的创造活动,因此更直接地介入戏剧的表现形式,创出更具个人的戏剧语言风格。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完全演剧 完全记录
以日本剧场导演、剧作家平田织佐为记录主体的纪录片《完全演剧手册》,用近六小时的篇幅,呈现一个日本剧场人的生活,有写剧本、排戏、装台、演出,也有行政工作、申请经费、发薪水、剧场经营等等。导演想田和弘企图让拍摄纪录片成为最直接的观察行为,平静地让眼前的事物呈现出它自己,因此,透过想田和弘的镜头,我们看见平田的舞台当中的「自然」,其实是最「人工的」。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一把《椅子》各自表述 交流中激荡剧场火花
自二○○○年开办的「利贺导演竞赛」,是日本第一个戏剧竞赛,是为了鼓励新人导演的舞台创作,并且为日本戏剧界发现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日本第一个戏剧竞赛。今年这个竞赛首度扩大范围,参赛者从原本限于日本国内,延展为亚洲,共有来自中、日、台、韩四组,以尤涅斯柯的《椅子》为题发展诠释。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倾听现场身之音 拼贴幻视者的逻辑
铃木忠志曾说过:这个世界是一间大医院,而且是所精神病院。因此出现他舞台上的角色基本上都是神经病。对于铃木忠志而言,「神经病」的概念与其说是戏剧的内容,到不如说是他的戏剧形式,一个让他用来处理经典剧本的方法。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创作者的梦幻乌托邦—日本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
「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分为两个区域,位于JR东静冈车站旁边的「静冈艺术剧场」,以及位于大约三十分钟车程山上的「舞台艺术公园」。「静冈艺术剧场」狭长的建筑本体呈现出流线型的线条,外墙全部被暗蓝色调的磁砖所覆盖,看起来像是一艘军舰,或是一头蓝鲸。「舞台艺术公园」距离东静冈大约三十分钟车程,整体而言是一个公园设施,茶树园满布其间,办公室、剧场、户外剧场、排练室及宿舍等聚落建筑就分散于茶树的灌木丛中。
-
特别企画 Feature 日本小剧场的前卫与传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能量
日本的表演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既前卫又传统的矛盾印象,让我们觉得又「现代」又「日本」。为什么日本的舞台会呈现出当今的样貌,其实产生于一九六○、七○年代的「前卫剧场运动」的影响不可忽略。当年的参与者如铃木忠志、唐十郎等皆从「传统」当中找寻「前卫」,但我们必须提醒,他们都未曾受过能剧或歌舞伎的正统训练。局外人的立场反而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自从传统当中汲取养分。
-
其他分类
新生代跃现 挥洒「空间性的思考」
在这样以崩解、萎缩、破产为关键字的年代当中,「新世代」成为今年的主要话题。很明显地,对于出生于一九八几年这一代创作者的存在我们已经不能忽视。强烈的「空间性」与「媒介性」是他们作品的特征。综观二○○八年的表演艺术,我们越来越发现,舞蹈不只是身体动作的排列组合,戏剧也很难还原成单纯的生活观照,而是某种「空间性的思考」,一种可以包含所有复杂与矛盾的场域。
-
新艺见/新锐艺评
拒绝情感记忆的华丽剧场形式
如果说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每个剧场工作者的欲望的话,那么,王嘉明应当被列为最近剧场界的「特别观察名单」。虽然从早期的《Zodiac》、《泰特斯-夹子/布袋版》,尤其是《家庭深层钻探手册》等作品开始,王嘉明作品的形式总是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残, 。》这个作品当中,与其说想表达些什么,我们更看到王嘉明实验他心目中戏剧形式可能性的欲望。 就像是文字接龙游戏 黄怡儒所设计的舞台,一个由洁白粗盐所舖成的正方形区域,舞台的上空悬挂著一个充满压迫感的巨大黑色气球,将舞台装置成为一个奇特的风景。演员们以舞蹈般的步伐进场,奔跑跳跃,脚步不断在粗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个声响贯穿著整个演出,带来某种奇妙的听觉质感。之后,演员以夸张的表演方式,演出三段在电视连续剧当中常见的劈腿恋情桥段。正当纳闷为何王嘉明喂食我们如此粗糙的剧情时,舞台上的演员突然开始以倒带、快转、慢速、重复等动作方式,让四组的演员在舞台上一齐演出这些桥段。台湾电视剧特有的歇斯底里式的对白,在四组演员同声齐唱的念白当中开始显得异常地荒谬可笑,原本刻骨铭心的事件,也变成可以交换舞伴的交际舞。 从此刻起,观众开始理解到王嘉明对戏剧形式的玩弄。利用倒带、快转、慢速、重复等让原本在时间上「不可逆」的戏剧事件成为「可逆」的身体动作,而交际舞式的场面调度,让原本独一无二的「当事人」失去了其不可替代性。于是,观众的关心开始离开事件的内容,像是观看以「通俗剧」的彩色纸片在菱镜的折射当中所构成的图样,在对称、繁复以及无穷增生的图样当中享受形式变化的乐趣。《残, 。》所带来的愉悦,是戏剧摆脱现实指涉作用的负担,以语言自我增殖所带来的「万花筒式的愉悦」。 接下来是一段情书的旁白,在煽情的语言当中,场上的演员们一边喊热一边脱去身上的衣物,露出里面的泳衣,坐在椅子上发出性欢愉的呻吟声,就在即将达到高潮时,全体竟然起身高唱〈国际歌〉。此时,性的狂热转化成政治狂热。接著,全体演员换穿野战服,以昂扬的国际歌当背景打起战斗有氧韵律操。利用服装的变化,场面转换成「出征」的场景:一名即将出征的男子与母亲和未婚妻吃著最后的晚餐。之后一场激烈的枪战在舞台上展开,本来仿佛儿戏般的枪战,到最竟然演变成一声激烈的枪响,男子在枪声当中不断地重复中枪倒地的动作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铃木世代的反叛潮流
天生反骨 承受生命之「重」
「第一世代」的特征,就是天生的「反骨精神」,以及天生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戏剧」对于这一世代的人而言,绝对不是游戏或者娱乐,而是攸关社会正义与自我存在的根本问题。他们的戏剧主题总是严肃的,而手段是激烈的。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铃木戏剧的身体颠覆 前卫主义的最后大师
铃木忠志 用「动物性能源」打造戏剧王国
如果说后现代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的话,那铃木忠志也许是前卫主义时代残存的最后一位大师了。在整个艺术表现型态逐渐趋向「多元化」以及不断寻求「跨界」的时代气氛当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小小领域当中的小小的「大师」。但是像铃木忠志一般,不只是想做戏,更企图在戏剧当中建构出某种「表演体系」,不断写文章与人打笔战,呼朋引伴发起「运动」,并且在深山里头找地盖剧场、盖排练场、盖演员之家、到处找人要钱办戏剧节,企图依照自己的理念建造出自己的戏剧王国。活在这个时代当中拥还有这种热情的,我们称他为大师也应当不为过吧!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铃木忠志导演直击 以日本的「下半身」惊艳世界
日本剧场大师铃木忠志去年初应台北艺术大学之邀访台,以「在全球化当中文化是什么?」进行演讲,提出以「动物性的能源」改造剧场与世界,引起一阵旋风。同时也为今年《酒神》访台演出先行勘查国家戏剧院场地的铃木大师,也接受本刊的访问,本刊特地邀请对熟悉日本剧场运动脉络、一直著力于身体与剧场思考的身体气象馆创办者、资深舞/剧评人、现任牯岭街小剧场艺术总监王墨林,为本刊向大师提问对谈。透过王墨林的提问,我们得以厘清大师的创作出发点与对身体表演的思考重心。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在阴暗能剧舞台上 搬演希腊悲剧《酒神》
挑战「异文化」的撞击力!—铃木忠志
对铃木忠志而言,演出希腊悲剧的重点,不再是对于古典剧本的诠释或者再现,而是让语言与身体进行「异文化」的撞击。他延续早期拼贴手法当中文化要素「异质性」的美学,让希腊悲剧的语言与身体在「异质性」的状态当中冲突。《酒神》可以说是代表铃木忠志戏剧美学的作品。
-
特别企画(三) Feature
剧场是「疯狂」唯一合法的场所
无论是西方希腊悲剧的源流,或者东方「疯狂」表演的系谱,舞台上存在著这么多的「疯狂」。也许,唯有「疯狂」才是戏剧的本质吧,因为剧场是「疯狂」唯一合法的场所。现实世界不断排除「疯狂」,要求人必须是他自己。而剧场是人可以不是他自己,以他者的声音说话,以他者的姿态行动唯一合法的「特权场域」。
-
特别企画 Feature
「暗黑」背后的无限美丽
从一九八六年白虎社来台演出舞踏,造成台湾观众的视觉震撼起,这种标举「暗黑」美学的舞蹈形式,一直让人觉得神秘难解。全身涂白的扭曲身体,狰狞痛苦的面部表情,其实不是舞踏唯一的面貌;已经成为世界性表演形式的舞踏,到底是源于何种创作思维?又有那些有趣的发展?趁著「山海塾」访台之际,熟悉日本现代剧场与舞蹈的戏剧研究者林于立立,引领你走进更深刻的舞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