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如
-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新偶像
台湾剧场小天后─徐堰铃
今年初台新奖的年度评选入围会议上,徐堰铃成为无法让评审们不注意的名字,不只是演出量大,而且各种角色都有,从屏风表演班《女儿红》的客家婆婆到几米《地下铁》里的企鹅,每一次出现,都在舞台上成为亮眼的焦点。
-
专题
「学生没有摸索的义务」
完整体系的建立非常辛苦,可是却是戏剧教育不可或缺的根基。李国修抱持绵密扎实的坚持,一步一步地从戏剧认识观开始扎根,为的就是要让学子省去盲目摸索的时间。
-
专题
前菜?还是正餐?
剧团的表演训练班是演员之路的开始之一,它未必是最健全的路,但绝对是开启表演生命的一扇窗。 然而,没有延续性的剧团表演训练班,对于想踏上演员之路戏剧爱好者,看来只是开胃前菜,要品味能果腹充饥的正餐,需要长时间的累积。
-
专题
为新生代喝采!
他们的共同特色都是练就了一套适应环境的本领,不管是出身戏剧、舞蹈、音乐或传统戏曲的领域。有的幸运儿因为师长前辈特别拉了一把,从而确立自己的志向,当然也懂得饮水思源;有的人却在环境的竞争条件下,耐心等候自己最闪亮的一刻,从容地接受台底下的掌声!
-
剧场思考
说「母亲」,何必太沉重?
当代台湾剧场的母女关系往往被塑造成亲密仇敌,基调沈重,而且常不小心就流于讨论,忘记了以戏剧的手法包装。讨论母女关系的戏,有轻盈的可能吗?
-
游艺场 ART SPECE
坚实硬体内的一股和风
就士敏厅的色系、气氛来看,的确是和风洋溢的空间,浅色系的地毯、浅褐色的舞台、淡色系的基调,乾净、舒服的指数可列为台北展演空间的冠军。
-
特别企画 Feature
美好的仗还会打下去
在台湾政治改革史中,剧场人一直扮演著批判者的角色,无论是由剧场直接走入政治者如李永萍,或是用戏剧直接批判政治、台湾现况的如王墨林、魏瑛娟,他们借由参与社运表达他们的建言,正如魏瑛娟说:「没有任何媒介比戏剧更接近、更易表达政治立场,尤其是和观众直接面对面的爆发力。」
-
台前幕后
贝克特的烙印
对赖声川而言,贝克特的剧作就是他的老师,他说:「贝克特教我太多太多东西了,要发掘贝克特、完成贝克特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还去断章取义地借用他、完成自己的艺术表现!」
-
新秀登场
舞台是表演老师的实验室
台大戏剧系讲师姚坤君,是目前剧场界备受期待的实力派演员。从土木科系出身,到半路出家栽入戏剧天地,从接受学院、舞台专业训练的洗礼,到现在尝试不同表演型态的挑战,姚坤君以演出与教学经验双管齐下,充实自己,也造福学子。
-
台前幕后
流体的做答
面对场景极琐碎的剧本,导演傅裕惠思考著如何将所有的片段流畅地串联起来,如同操弄著俄罗斯方块,好让他们坠落得美丽而优雅、带刺却轻盈。
-
台前幕后
带刺的语言
关于创作,纪蔚然认为一个好作品必需要「带刺」,也许立场不够政治正确、也许论调不为人所接受,可是一个不带刺的作品,就是一个甚么都没有的作品。一个作品若只想讨好观众,就容易丧失自己的特色。他想看到带刺的作品,也坚持写出带刺的作品。
-
艺人馆
多重身分只为成全一出好看的戏
演员阿斗、导演阿斗、团长阿斗重重的身分只是为了成全一出出好看的戏;阿斗认为好看的戏,观赏时是有趣的、看完后很有感觉,而这简单的要求,就是他作戏的最大目标,也是成就感的来源。
-
台前幕后
剧场老将回锅,一起志同道合
面对九二一,多数人选择的记忆方式竟是遗忘,这般的冷冽态度让王墨麟无法承受。在《黑洞》这出戏里,王墨麟希望能呈现强烈的地震、黑洞的意象,在叙述与演出之间呈现他对人性的观察。
-
台前幕后
黑色歌舞,数尽江湖沧桑
排戏过程中,蔡振南不时吐出的诗化语言是排练场最动听的声音。此外,蔡振南的人生经历、对社会细微的观察,也拓展了罗北安与其他演员的视野。比方像是黑道的逻辑、言行举止等等细节,在多方讨论后越来越具体。
-
台前幕后
大家作伙组剧团
「演多了别人的戏,总会想演自己的戏。」同为演员出身的郎祖筠与赵自强不约而同地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呼朋引伴,郎祖筠找来了春晖集团总经理陈俊荣,赵自强则集合了李永丰与赖声川,分别成立了「春禾」与「如果」剧团,来实现累积多年的舞台梦。在六月,更不约而同地展现他们第一次非凡的风采。
-
特别企画 Feature
出神入戏,剧场展现修行人生
若以「修行」的观点来观看现代剧场中的创作者与其作品的关系:刘静敏的实践、转化,展现了当代剧场中独具一格的表演模式;王荣裕借用民间信仰的元素,呈现生、猛的表演特质;赖声川多出富含寓意的作品,无形中传递佛法的质感。无论是信仰上的升华,或者是创作上的启发,他们都带出了戏剧与宗教(信仰、修行)的微妙关系。
-
戏剧
多元戏剧的展场
彷若世纪末总要有个大回顾、总整理之类的仪式,此次的屛风演剧祭即有大会诊的味道,不同剧种、风格的剧目在三个礼拜内连演,虽然剧场是小的,但是剧目却包罗万象,短短三星期可以看到风格迥异的演出,无疑是进入戏剧大观园。
-
特别企画 Feature
寻找新时代的戏剧缪斯
在浩瀚的网路中,有明确目的的网路族可利用搜寻引擎快速连结相关的网站;而喜好漫游者也可享受著无目的的探险乐趣。但共同的遗憾是,两者仍时常面临过多网站无从选择的窘境。虽然表演艺术类的网站,在网际网路中占有的比例不大,但是可观的数量与种类也常令人迷失其中。因此,本刊特地邀集一些有网路经验的表演艺术工作者与网友们,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与需求,从戏剧、音乐、舞蹈、综合等类别出发,来为读者推荐値得一探的网站。 网路上关於戏剧类的讯息五花八门,不管是传统戏剧、歌舞剧、明星演员、工会组织甚至舞合技术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站,琳琅满目多得足以满足各类剧迷的需求。但是剧场人的网路世界又是怎样的风景呢?有哪些驿站是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引领你去遨游?本刊访问到戏剧工作者赖声川、李贤辉、梁志民请他们为读者推荐値得驻足的戏剧类网站。
-
台前幕后
带领京剧跨过传统与现代的红海
虽是顶著宗教意味浓厚的剧名,《出埃及》主要探讨的还是人性的冲突。创作过程中,导演钟传幸努力将摩西还原成「人」的角色,她坚信,因著人性的不完美、人性的懦弱,才会有好看的戏。钟传幸认为只要讨论人性,必能跨越古今、地域、性别、阶级,她藉著《出埃及》更透视人性也更了解自己,同时也体会自由的重要性。
-
回想与回响 Echo
当莎士比亚遇上临界点……快闪!
临界点剧象录团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推出十出作品,其爆发力让许多剧团难望其项背。虽然,本次剧展习作性质浓厚,剧目多流于平板、类型化,也有表演生涩、诠释矛盾等问题;但是对这些剧场新手而言,「临界点」让团员有做戏的机会,有作品发表的管道,让每一出戏有被观众检视的时空,扎实的扎根工作或许并不亮眼,然而做戏的诚意与坚持却是让「临界点」继续走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