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继承了音乐史上丰富的遗产,尤其是德国的乐团,「传统」为它们保持了领导的优势,纵然东西德的分隔产生了音响上的差异,但是日耳曼的民族风格依旧「声」明了它们的纯正血统。六月,前东德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爱乐的大提琴家都将来台献艺,同时,一直带领德东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这个由孟德尔颂手创的百年乐团的库特.马索,也将带领新欢──纽约爱乐东来,让本地乐迷能有机会比较纽爱在德国指挥妙手下新塑的风貌。
柏林广播交响乐团
6月1、2日 19:45
国家音乐厅
库特.马索与纽约爱乐
6月20日 20:00
6月21日 19:30
国家音乐厅
柏林爱乐的12把大提琴
6月30日 19:30
国家音乐厅
欧洲是当今音乐艺术风气及水准最高的地方之一,现今几个世界上历久不衰的超级乐团,如深具北欧辽阔音响风格的丹麦国家广播乐团、音质细腻华丽的维也纳爱乐,和厚重沉稳的柏林爱乐等,皆是欧洲大陆最闪亮的乐团。然而,这几个乐团的共通点便是在其独具的民族地方色彩下,加上数十年或甚至百余年的努力经营,才能累积成为今天的超级乐团。
然而,众多欧洲国家中又以德国拥有最多的交响乐团,除了柏林爱乐外,如北德的汉堡广播乐团、中德的科隆广播乐团及南德巴伐利亚广播乐团等,皆是古典音乐CD唱片及碟影片市场中常见且熟悉的娇客。而自两德统一之后,德国目前更拥有一百多个交响乐团,可算是在欧洲中交响乐团发展最蓬勃的国家。
德国挟其强大的工业经济优势,以及绝佳的音乐传统,自然而然地吸引了许多外来的音乐家及学生到德国工作及求学。如此相对的也提高德国的音乐水准,但是却并未令其传统音乐风格有所更改或退让,相反的是这些外来的音乐家必须学习德国音乐的风格及诠释方式,才能在这个强烈自我坚持的国度生存及发展。例如在交响乐团入团考试时,许多管乐器演奏者规定必须吹奏「德式」乐器,这些源自十八世纪便发展成型的乐器,无论在外形、音色以及演奏控制等方面都与现今流行的美、日、法、英的乐器有著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小号、长号、竖笛等。此种「遵循古法」的作法,自然也著实的保留了德国乐团特有的声音。另一方面,德国乐团为了要求平稳且嘹亮的声音,往往强烈要求管乐演奏者不可任意使用抖音(vibrato)。
柏林爱乐居领导地位
德国乐团的管理制度也是引人注意的地方,大体说来,其国内乐团依程度及编制可分成A、B、C、D四级,此一作法不但明确提供听众对乐团层次等级基本的了解,也给与乐团中工作的演奏者一个明确的升迁管道。由于如此淸晰的分级,使得现有大型乐团得以稳定发展成长,但也令规模较小或新兴的乐团甚少能如邦贝格交响乐团,能在诸多乐团中脱颖而出。
提到德国乐团,当然马上令人联想到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此一世界公认一等一的超级巨星,从二次战后至一九八九年卡拉扬去逝,数十年来一直主导德国交响乐团发展的地位。尤其是在卡拉扬指挥的年代里,柏林爱乐更成功地将古典音乐与商业包装结合为一,而成为唱片市场的常胜军。其搜录的曲目之众,以及出版唱片数量和品质,都不是一般乐团能够相比的,也由此,在德国分级制度下,柏林爱乐自然成了许多乐团演奏者最终的标地。早期柏林爱乐规定只招收德国人(日耳曼人),且限男性,这些生性合作且凡事求稳定的日耳曼人,在全心投入乐团工作的同时却也换来给人只能把乐团演好,而不擅于独奏的印象。
然而,柏林爱乐的团员中不乏各项乐器领域中顶尖的演奏者,加上近年广播及录音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这些演奏家除了乐团演出外,将演奏的范围也扩展到各种室内乐的领域中。以柏林爱乐的团员组成而闻名于世的室内乐团如「柏林-维也纳木管室内乐团」(成员皆为柏林爱乐及维也纳爱乐团员),和近年来兴起的「德意志铜管」,皆为当今世上同性质团体中顶尖组合。除此之外成立于一九七四年的「十二把大提琴」(Die Zwoelf Cellisten)更是风格独具的组合。这十二位柏林爱乐的大提琴家在全球各地演出的票房也证明了所受的肯定。而此一由同一乐团团员组成之室内乐趋势更引起了德国及其它地区乐团演奏者纷起仿效之。
除了柏林爱乐交响乐团之外,其实德国交响乐团应属几个由城邦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资助的广播乐团最为重要。一般而言,分散在各地的广播交响乐团均属等级比较高的A级或B级乐团,层次上可说是国家乐团。与国内以及其它国家比较起来,由于德国属于一个由多个城邦相结合而成的联邦政府,自然在它境内便存在有数个广播乐团。
柏林市在音乐史上虽不若莱比锡或者是德勒斯登来得重要,但在统一后的今天,柏林却俨然成为德国乐团生态的缩影──同时拥有柏林爱乐、柏林市交、柏林广播乐团、柏林室内乐团及柏林歌剧院乐团等──正有如德国境内其它各个城邦,共存著不同等级乐团一般,在如此交错的体制下,相信德国交响乐团的发展及竞争将持续进行著。
文字|郑溪山 长号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