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剧场设计者,我的原则是「我作设计不做设计」,因为我设计的是戏,是舞,是音乐,是词曲,是诗歌,是动作,是表演的动作空间──心理及生理空间, 不是「设计」。换句话说:就是「不为设计而设计」,当然也不「过于设计(over design)」。
近来在各式各样的场合里,我接受了一些访问。其中有不少问题涉及到表演艺术、剧场生态、剧场设计专业等等。我觉得都蛮实际也很有趣,于是我就把它们稍加整理,现在藉《表演艺术》杂志专栏发表出来,想就教于更多的朋友:
1.设计是什么?
有时候,我认为设计也许只是一种「技艺」,只有做好了那一次才是艺术。一般来说,你提供的仅是一些技术服务,展现的也许只是你的「手艺」而已。要攀升到设计的艺术层次,那就必要使呈现的表层之下,涵蕴著意义,而且要有创造性。
设计是面对一个特定的环境状况,发觉问题,面对问题,化开问题,解决问题。它是去解构、分析、建构。它是去组织,去创作。
设计是富有想像力的活动,设计者不能把自己禁锢起来,圈在一个什么样子的框框里。设计的时候,要把人解放开来,甚至可以是倒过来去看世界,是以「心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经验。
2.你如何定义剧场?
剧场是沟通,表达,接触,人与人互动的场所。我们走进剧场是去接受一些信息,是去体会一项经验,是去得到娱乐,洗涤、净化、宣泄。如果更广泛一点去认知:这一活动是观赏者与表演者一起创造、分享时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它是创作性的艺术活动,是社会总体文化的一部分。
3.剧场设计是什么?
剧场设计这一个词汇,有很多的解释,在书本上的叙说是各式各样的。我比较倾向于:「舞台设计是为戏剧动作建构一个生理和心理空间」的说法。
我个人的解释是:剧场设计是探索戏剧性时空的奥秘。
剧场设计发展到廿一世纪的今天,由于剧场的多元,技术的提升,审美观的蜕变,剧场可能性的增加,已经使剧场设计逐渐在改变它的向度;不过它朝著空间构成的意旨,已经是愈来愈清楚了。人们观赏演出,已渐渐摆脱渴望看到舞台上,出现像明信片一般的风景画,或是与实生活一样的假象。剧场设计现在是以二维或是三维的元件,去建构一个表演环境。也许它不再是漂亮,也许不再是维妙维肖,但它是在追求意义,使空间产生表演张力,能够与表演者结合在一起,构造一个有生命的空间。
4.你对「剧场设计」一职的认知?
剧场设计是一项专业,一项很窄的专业。因为它既是专业而又很窄,使得它的投资报酬率不高,可是费的精力却不少。所以我们剧场界的朋友常说:「剧场设计这个行业是:业余的做不好,专业的活不了。」
剧场设计是剧场演出之中,创作团队里的一员,他算是劳力密集、智慧密集的工作。有时几乎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个星期七天,一天廿四小时,蛮累、蛮辛苦的。它是手工业,即便今天我们已经用电脑在做设计了,但它还是有著手工业的特性,也追求手工业的品质。因为它每一次都是特别「订制的」,不能、也不是大量生产的东西,归根究柢它是一种创作性的活动。另外,剧场艺术是立即呈现,立即消逝,在幕启幕落之间完成创作,接著作品就不见了。因而剧场设计的创作者,也就成了没有作品的作者。想到这一点,一个作剧场设计的人,到头来都会感觉很落寞的。
5.作为剧场设计者,主要引导你的原则是什么?
「我作设计不做设计」,这话是怎么说呢?因为我设计的是戏,是舞,是音乐,是词曲,是诗歌,是动作,是表演的动作空间──心理及生理空间,不是「设计」。换句话说:就是「不为设计而设计」,当然也不「过于设计(over design)」。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我从来不逾越这个原则。
我想在这个原则之下做出的设计,才能跟表演结合,才能跟演出溶为一体,也才有设计的意义。如果观众走进剧院,看到的只是设计展览,那是很遗憾的事情,那是应该发生在画廊里的事,而不是剧场里头。其实观众看到一出完整的戏,也就欣赏到了设计。当然这个原则只是我心里的一把尺,我随时用它来衡量我的设计,希望做出的设计是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不过说实话,坚持这个原则做出的设计,有时候不一定会是演出所接收、所容纳的,这也许是作设计的一种无奈和遗憾。
6.设计一出戏从何开始?
这很难说,要看是什么戏;不过我可以笼统地说:设计一出戏,当然是从戏的本身开始。以这出戏为核心,向外发展出去。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说,戏是生活,设计也是生活,那我就是从生活开始。我最希望是把设计溶入生活,在我的生活之中,成长出一出戏的设计,这样我觉得,这出戏的设计才会有生命。
7.你如何做设计工作?
就是我上面所说的,我是把学习、创作、生活,看成一个整体。我设计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过生活,也就是在学习。因为你是以学习的态度在做设计,那你就会有一份谦虚,有一股热情。因为你是在从事创作,你就会走入一个想像的世界,你就会想著不同,想著不一样,想著突破,想著创新。因为你是生活,你就会想到一种态度、纪律,想到尊重、沟通、包容。想到设计所关系到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自然以及人──没有人的设计,不算设计。
8.什么人事物对你曾产生影响?
一个人有了我这样的岁月冲刷,总是会经历不少的人、事、物。我一向主张谦卑面对生活,敬畏自然,更要有心尊重别人。所以我说凡是我接触过的人、事、物,无论大小,发生地域的不同,或文化背景的互异,都会对我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影响到我个人的生活,当然更会影响我的设计。一支草一滴露,一束阳光,一声鸟鸣,他的背影,你的笑容……都在在启发著我的设计。我用望远镜,也用显微镜去观察事物,我倾听别人内心的声音。吾爱吾师,我也与我的伙伴友人并肩而行。
9.你主要运用的媒介是什么?
我在舞台上用的表现媒介,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如果以我们惯用的名词来说,有绘画的,雕刻的,有建筑造型的;有的是实体,有的是光影。有传统的,有现代的。有木头,有金属,有时还会是一些高科技的素材。其实剧场设计运用的媒介是包罗万象,是没有限制的。记得三十多年前,有一次我的老师就曾远自美国,寄过一个大包裹给我,里面装满了他在一个剧场内所搜罗的材料,有各种各样──布片、木片、金属、塑胶、玻璃、保丽龙……真是琳瑯满目。那是一个最丰美的圣诞礼物,也更是一项提醒,告诉我要把创作的媒材范围扩大,摆脱那些呆板传统「布景片」的局限。
多年来在舞台上,我实验过很多项媒材,只要是与一出戏的风格不相背离,我都会想方法,在媒材上寻求变化,甚至突破;不过我也知道媒材的实验,是有某种程度的风险,「艺术冒险」关系到整体演出的成败。剧场设计不像纯艺术创作那样自由,设计者要捏拿好分寸,使冒险产生意义,才能为设计及演出加分增色,而不会把演出搞砸,给演出带来障碍,甚至伤害。
10.你与其他同业有何不同?
作设计的人在生活上,感受上,性向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每个人做出的设计是会有不同。这个不同只是不同,而不是说:我的设计好,他的设计坏的不同。我们只能说这个是粉红色的设计,那个是淡紫色的设计。你喜欢粉红色的用他,喜欢淡紫色的设计就是我。我想这也许就是你所说的不同吧!
11.你对历史溶入作品的看法?
我想我的出身和我成长的过程,对我是有影响的。我有过一个没有童年的童年生活。被束缚、受剥夺的少年时光。接著再历经战火、困顿,顚沛流离,失去家庭、亲情、学业……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都会流露出这种色彩。当然剧场设计基本上是二度创作。他在作者、导演以及整体风格之下,是要受些约制的。譬如我要设计一出欢乐愉快的歌舞剧,我是没有法子也板著脸,把我那些内心的「悲情色彩」,搬到表面上来,可是在那内隐的深层里,总难免含著一些这种挥不去的郁沉。诉诸的色彩或是线条、体积、造型就会有一些不一样,这就是历史背景所给我的影响。整体大的历史文化给你的一切,那是一种根植的力量,总会在心里萦绕,更会支配创作的思维,牵动著抛出来的形色、量体以及对空间的反射。
12.随著时间演进,你的观念有何改变?
剧场艺术是从演变之中成长的,设计也会随著风格演变,而有观念上的改变。但是其中也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我不太那么追求流行,我也不会守旧地固执在一个所谓风格、模式之中。我愿意遵循一些不变的真理,但那还是要有应该坚持的东西才行。
13.现在你把你自己定位在那里?
我只是一个剧场工作者,是剧场作品里的一个部分。我是个做设计的,在大社会空间的一个小角落里,从事一项很窄、很小的工作,谈不到什么定位。因为我还不够有个「位」,如果说要有的话,我的位子也是一个倾斜的,在那里摇摇晃晃的;倒是在我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我赋予我的专业工作很稳固的认知与价値。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追求什么,自己的缺陷是什么,自己的空间、时间限制是什么。这个内心的座标,就是我给我自己的定位。
14.你对观众如何想?
观众是演出的一部分。观众是与我们共同完成创作的人,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没有观众,演出是不能成立的。观众是「顾客」,观众是批评者,观众也是督促剧场艺术发展的动力与推力。
当然在剧院里演出的戏,有的戏叫好不叫座,有的戏叫座不叫好;但不管怎么说,观众都在影响剧场的生存发展。当今要谈剧场的发展,就一定不能不把观众这个伟大的因素考虑在内。懂了观众才能管理、经营剧场,剧场才有能力活下去──即令你不是以售票来维持剧场。
15.你对我们剧场设计的发展未来有何看法?
我个人谈不到什么发展,我的发展是依附在剧场艺术的发展,整体文化的发展上。记得好多年前我曾经说过:一个社会能容纳专业作剧场设计的人,就可证明这个社会的文化、经济进步的状况和程度。
现在不能以为台湾已经有了「国际一流」的剧院及设施,我们就已经达到高水平的艺术境地。在某一个角度上观察,我们与专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还是在发展中挣扎,在求进步中蹒跚,未来的空间还有待开拓。我不讳言表演艺术在大的社会体系之中是个弱势族群,剧场设计则是这弱势之中的弱势,还在那儿萌芽呢!
16.你认为台湾的理想剧场是那一座?
「理想的剧场」一词要看如何定义?多年来我们确实投入过大笔经费,及一些人力精力在表演艺术上,也建筑了一些演出场所,更设立了许多机构;但是我们就是没有理想的剧场。大家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我们缺一台与百老汇相同的灯光控制器?不是!我们缺那一种投影幕?不见得!我们缺红丝绒大幕?更不是!我们到底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缺乏专业──专业的精神,专业的态度,专业的规画,专业的管理,专业的监督,专业的纪律,专业的执行,专业的评鉴,甚至于专业的认知。这些可都不是钱可以买得到的,也不是一时半晌就能培养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软体脆弱,硬体迷思的结。这里面涉及到教育、文化以及人文素养。如果我们那一天把这个结解开了,「理想剧场」的梦想才有机会实现。记住,就是有一座镶金边的舞台,而没有完美专业的演出,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让我们从根本认识表演艺术,理解剧场运作。赶快去把结解开!表演艺术才会向上提升!
文字|聂光炎 资深剧场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