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世纪新观众、观剧新文化

检场景观三四十年来在国艺中心都是常态,常看戏的观众还会为不同的检场打分数:「今天《会审》检场丢垫子迟了些!」曾几何时,苏昆检场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倒不是批评什么,只是忽然警觉光阴似箭,国艺中心时代结束七年了,观剧文化倏忽变迁,一时反应不过来。

检场景观三四十年来在国艺中心都是常态,常看戏的观众还会为不同的检场打分数:「今天《会审》检场丢垫子迟了些!」曾几何时,苏昆检场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倒不是批评什么,只是忽然警觉光阴似箭,国艺中心时代结束七年了,观剧文化倏忽变迁,一时反应不过来。

传统艺术这些年多了许多新观众,大陆团体令人眼界大开,不仅昆剧在学界强势推动下培养了不少观众,连纯粹方言的弹词都掀起一股热潮。

评弹开演,好一场艺文盛会,知名之士都谨守规律按时入场,准备聆听平生第一次接触的美妙声音。坐在我后面的几位老太太,苏州口音,许是多时未闻家鄕说唱,兴奋互诉听弹词经验:「蒋云仙,我当年听过,还是小姑娘小脚色呢!」我竖耳倾听,这可是不费力的田野调查!开演后,她们的声音并未停止,不过不是聊天,而是随声唱和,我心想:这可是行家,台上的演员真正可以引为知音的大概只有她们。可是马上嘘声四起,「不要出声!」她们好像也没什么感觉,依旧有一位跟著轻唱。

猛想起当年在国艺中心看京戏,哪一位观众不跟著打拍子不跟著唱?如果不这样,肯定会有人问:「小妹妹,看得懂吗?」

那时的观众会讲话会聊天会迟到,可是他们对于好坏的分辨可远超过今天写剧评的学者,而今天他们却像是最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群!

书场/剧场气氛早就变了!「还戏于民」怎么可能?对某些曲艺剧种而言,精致艺术的路线是今日发展的必然趋势,常民文化的条件早已失去!

去年底苏州昆剧来台,强调原汁原味。不少研究生抱著追寻学术真相的心情来访古,面对宋元旧本与不假雕饰的表演,一个个心满意足,尤其「检场」一出,素净的长袍,当众搬桌搬椅,亲身指示:「这就是戏,不必全然投入,且自疏离,留三分余裕,置身戏外,当下评点」,何等奥妙的剧场美学啊!研究生以惊叹的表情目不转睛地注视著这一幕,戏场即学堂,身为教师的我,在这样的观剧文化中,也不免动容。可是,就在「美好的一堂课」当下,我真的抽离了出来,思绪由新舞台飘回了当年的国艺中心,在那里,检场可是不可缺的,军中剧团的传统京剧哪一出不上检场?检场景观三四十年来在国艺中心都是常态,对常看戏的观众而言,这番剧场美学教育是唾手可得的,他们还会为不同的检场打分数:「今天《会审》检场丢垫子迟了些!」检场不是演员,可是他们的表现和演员融合为一,都算在整体表演成绩之中。曾几何时,苏昆检场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如果用「表演」标准来评分,很遗憾,这几位的动作可不如军中剧团。检场讲究准稳快,苏州这两位慢条斯理的,走到桌子边,轻轻抬起,挪个方位,放下时又不放心,左右观瞧,咦!好像不在正中央?两人对看一眼,再抬起来,挪了一挪,蹭蹭棱棱,放下后才动手搬椅子……观众看得很过瘾,活教材嘛,可是,我印象中的检场一出手就是准位置,没有犹豫。

倒不是批评什么,只是忽然警觉光阴似箭,国艺中心时代结束七年了,观剧文化倏忽变迁,一时反应不过来。

苏昆演出很有意境,喧嚣都会中难得的清幽,坐在隔壁专程从海外回来的文化人兴奋入座用力鼓掌,可是一开唱就睡著了,一折终了蓦然醒转,又是用力鼓掌,并向左邻右舍大声夸赞「真雅呀」。

举这个例子也没别的意思,很多人追寻的只是一股意境,一晚上清幽的笛韵足以抖落尽尘嚣。今天的观剧文化真是多元啊,或许是我太耽溺了,总觉得想看的不只这些,剧场的本质在学术、在氛围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吧!

 

文字|王安祈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