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的三支舞作虽然个有特色,却可以理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时间,时间在舞者的动作语汇中流露出来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现,尽管年轻编舞者的作品不尽成熟,时间就是给他们机会的重要元素。
组合语言舞团「逐浪」
10月8、9日
台北台泥大楼士敏厅
「逐浪」一词给人时间流转、能量竞技的感觉,在组合语言舞团这一季的演出中,观众可以透过这个主题看到编舞世代的承续。在大多数台湾青年编舞者投入结合多元艺术、跨届融合的流行时,林文中与陈书芸两人回归纯肢体表现的创作理念,反而脱颖而出。相较于杨桂娟作品强烈的剧场张力,整场节目在三支风格迥异的舞蹈里,呈现新旧编舞世代不同的创作特质。
回归肢体律动
舞蹈不一定是以动作为中心的创作;但是在表演时却不能忽略肢体律动这项主体。许多年轻编舞者钟情于结合多元媒材,因为要展现跨界艺术的多样性,往往失去了肢体律动的本质,结果让舞蹈流于技法与日常生活动作的拆解和拼贴,甚至是整场表演的缀饰,这样的作品虽然称得上是「新」的舞蹈形式,但也让观众对舞蹈愈是感到陌生。林文中与陈书芸这两位「六年级」编舞者,透过肢体传达新世代的创意,也改变的e世代偏爱跨领域的创作流行观,从他们作品中可以看到舞蹈表现肢体律动的本质,同时也表露出创作者自身生活与艺术经验的融合。
目前在美国比尔‧堤‧钟斯(Bill T.Jones)舞团担任舞者的林文中,对身体律动的敏感度来自双亲的遗传,他的作品有传统舞蹈注重身体线条的细腻,也展露出身体能量爆发时的动感,他的作品《海洋》没有太多复杂的意涵,很直接地表现新世代对童年单纯的记忆。
全舞以男女双人舞揭开序幕,渐而三人舞、群舞,在一段段踢、踏、跑、跳、转、甩、倾、倒的动作中,融合了许多日常生活里的身体与会,舞者们不同的动作组合、律动时的速度落差,就已经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上呈现出潮水般的波动。再加上时而配合期间的日常动作,大海的能量与人们记忆互动所产生的情绪,使得观舞者透过舞台画面进入编舞者所安排的各种联想;或者投入自身经验的回忆里。
《海洋》的舞台基调是白色这种明亮感与海的气度相契合,也表露出编舞者年轻、勇于尝试的企图心。可惜的是舞者在部分舞段表现不够流畅,场灯始终蓝调,灯光的设计不够乾净,整场舞蹈的气势顾到了,独缺肢体线条清晰的表现。
聚焦独舞 情感细腻
近三年来在文建会主办的「舞跃大地舞蹈创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陈书芸,作品强调肢体的细腻与内心情感的表露,她这次编作的独舞《鹭鸶》就展现这样的特质。再镜框式大舞台上跳独舞吸引观众目光不容易,陈书芸利用灯光设计,缩小舞台范围,让观众聚焦在独舞者身上是不错的安排,而且配合侧灯及光束的运用,舞者身体线条更加立体,动作的细部更显清晰。此外,红、蓝色调的光景在白衣舞者的身上营造出独特的意象。
《鹭鸶》的动作意象取材自鸟类的身体与会,女独舞者在编舞者构思的舞蹈语汇里融合了自己的即兴动作,除了舞者臂、腕、指表现出鸟翅的形象外,编舞者并没有刻意安排一场鸟的舞蹈,舞者在表现多角形的身体线条、细腻的动作语汇与爆发力强的动能之余,也透过肢体律动所隐含的情绪传达编舞者想表露的舞意,舞者的表现对这支舞而言,相当重要。
舞者肢体传达心灵与大自然对话的主题相当明显,舞者身体律动时夫西,让观众直接感受到生命百态,让观众直接感受到生命百态。此外,这支舞蹈既柔且刚;时而孤独时而热情;外表平静而在在激荡的特质,给观众联想编舞者心境的空间。
情境写实 动作流畅
作品向来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的杨桂娟,这次仍然关心女性议题,她的作品《百合》尝试著以男性的角度入舞,内容谈的还是女人。杨桂娟撷取百合淡雅坚毅的花影之名,舞名写意,舞蹈却选择以剧场形式的表演张力,从舞者的服装到角色表征,舞蹈看来很写实。
《百合》全舞没有特别安排某个故事,舞段与舞段坚所表达的情境却能够串连出一幕幕的故事,搭配简单的口白和短诗,从男女情感为起点所延伸出来生活的轴线和历史的面,舞者「跳」出一场女人的故事。
双人舞是结构全舞的主体,男女舞者互动所呈现出的语汇和语汇所表露的意涵贯穿全场,潘钰桢的身体柔软度和延展力够,表现出细致的线条美;而魏光庆的爆发力和身体能量则显露出雄性的身体力感,男女舞者身体质感的对比,在舞蹈中显得突出。此外,杨桂娟运用重心倾斜让舞者侧落地板又迅速跃起的身体语汇,在这支《百合》里也大量使用,舞者的动作比过去更纯熟,也更流畅。
《百合》的灯光变化多样,为全舞的剧场张力起了加乘效果。从天幕顶灯、侧光到台前灯的投射,舞蹈的情绪和故事的情境也随著灯光转化出各种面貌。
「逐浪」的三支舞作虽然各有特色,却可以理出一个共同主题──时间,时间在舞者的动作语汇中流露出来,也在一幕幕舞蹈情境中表现,尽管年轻编舞者的作品不尽成熟,时间就是给他们机会的重要元素。
文字|王凌莉 新闻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