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幕中而一对状似新人的男女则在回廊前摆出各式标准的婚纱姿态。 (许培鸿 摄)
舞蹈

水的联想

姚淑芬一向擅长以多条线索、多元媒介的叙事手法逼近作品的主题。各种元素间不求因果逻辑的串联,而以跳跃或联想式的铺陈,《海洋狂欢节》延续这样的创作手法,带岀一连串与演出环境唇齿相依的剧场景观。

姚淑芬一向擅长以多条线索、多元媒介的叙事手法逼近作品的主题。各种元素间不求因果逻辑的串联,而以跳跃或联想式的铺陈,《海洋狂欢节》延续这样的创作手法,带岀一连串与演出环境唇齿相依的剧场景观。

世纪当代舞团《海洋狂欢节》

TIME 6.23~27

PLACE 台北市自来水园区

在台湾为非剧院的特定场所编创的舞作并不多见。此次世纪当代舞团选择在台北自来水博物馆园区演出年度制作《海洋狂欢节》,运用园区里的三个不同地点——户外戏水区(水雾花园)、自来水博物馆户外回廊、自来水博物馆内,呈现三段以「水」为主轴的舞蹈剧场景象。

编舞家姚淑芬一向擅长以多条线索、多元媒介的叙事手法逼近作品的主题。各种元素间不求因果逻辑的串联,而以跳跃或联想式的铺陈,让观众循著舞作的中心意旨自由拼贴与想像。《海洋狂欢节》延续这样的创作手法,以各个地点特殊的地景与原有装置为跳板,带岀一连串与演出环境唇齿相依的剧场景观。

与演出空间的多样互动

第一幕〈嬉水〉,舞者们身著绿色塑料紧身衣泅泳于水仅即膝的户外戏水池。他们有时如嬉闹的顽童,有时又似奋力在日亦恶化的环境中求生存的水中生物。不断掷入水中的空宝特瓶与饮料罐教人想起台湾水边常见的脏乱,一位扮演美人鱼的舞者在水池中的水泥拱顶上扭动她长长的鱼尾。突然,一名白纱新娘跑过观众区,遁入夜色,为第二幕的婚礼埋下伏笔。

演出当晚,一弯弦月挂在自来水博物馆列柱式回廊的上方,将这热门的婚纱景点衬托得更加浪漫。全身雪白服饰的舞者们鱼贯地自回廊一端缓慢行进到另一端,而一对状似新人的男女则在回廊前摆出各式标准的婚纱姿态。所有人略带凝滞的举止表情有著超写实的效果,在灯光投射下,整个场景仿佛水族箱中的另一个世界。最有趣的是,一男一女将口中灌满清水,一来一往咕噜噜地对话——他们或许是一对交谈中的鱼,也或许他们激烈但却教人无法解读的言语,暗示著二人之间无法互解的鸿沟。

「水族箱」概念未被充分突显

第三幕将观众带入博物馆低于地面的建筑内部。几台电视机散置在漆成黑色的巨大水管与净水机械之间,播放著与海洋有关的剪辑画面。这一场景的效果应是观众与舞者一同进入编舞者预设的超大型「水族箱」(自来水博物馆建筑)。但可惜的是,在情节的安排与空间的运用上,这个概念并未被充分突显。舞者们或者在已成古迹的水管上操练动作,或者口述一些听不太分明的与水有关的历史。

舞作结尾,多条水柱自博物馆天花板的水管宣泄而下,舞者们忙著以各式水盆、水缸承接,但仍弄得满地狼狈。这幕景象呼应舞作的英文主题“Weeping Ceiling”。中、英文标题间明显对比的涵义似乎暗示著人类对水资源的恣意滥用,已造成大自然不可弥补的伤害。或许人类的明天就如第三幕入口处被困在玻璃水箱里不断翻滚挣扎的美人鱼。然而遗憾的是,这条线索并未在舞作的其他部分有更进一步的发挥。

 

文字|陈雅萍 台北体育学院舞蹈系专任助理教授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