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賴翠霜

相關文章 20 篇
  • 《發聲》掘探舞者的聲音記憶。
    即將上場 Preview 賴翠霜與謝瀞瑩的「第一次」

    《發聲》 探索聲音記憶的溫度

    自稱喜歡抱怨的編舞家賴翠霜,總是在創作中觀照社會中少為人關注的沉重議題,但這次的《發聲》則是「社會議題和抽象、美之間的權衡」。她首度與新媒體音樂家謝瀞瑩合作,從合作夥伴們的聲音記憶出發,以「聲響」創作,聲音與記憶都從舞者出發,賴翠霜說:「每個個體都是一個家。」舞台有一如屋簷的斜坡設計,她讓舞者們在象徵「家」的屋頂下發聲、講述記憶。

    文字|張慧慧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 《Blackout-記憶出軌》呈現阿茲海默症患者此種錯亂的精神狀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我只帶走你的記憶

    Blackout用來形容燈泡短路時的現象,也可用來比喻腦部搜尋記憶時,短暫產生失去訊息蹤影的現象。遺忘會讓你感到害怕嗎?你能想像病變後的大腦將你畢生的記憶都刪除,往後的生活將會是如何?旅德編舞家賴翠霜特別邀請德國編舞家Michael Hess以阿茲海默症為共同創作主題,藉此關懷全球人口即將面臨的高齡化問題。

    文字|吳孟軒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成妖扮孽」赤裸展陳每個人內心的私密慾望和現實生活的角力。
    舞蹈新訊

    舞出心靈的私密慾望和騷動

    作品充滿女性纖細特質,擅於營造妖嬈詭譎劇場氛圍的編舞家卓庭竹,今年邀請劇場編導杜思慧與旅德舞蹈家賴翠霜共同創作,以「成妖扮孽」為題,赤裸展陳每個人內心的私密慾望和現實生活的角力。卓庭竹說:「似乎在這規律的社會中,有特殊主張的人就代表著不好,非妖即孽,不被大眾所接受,在改變自己去符合規則的同時,卻同時喪失了自我的靈魂。」 三段舞作中,賴翠霜的《變形蟲》利用生活場景帶出心靈的無力及空虛感,穿著寬大西裝外套的上班族瑟縮在西裝的殼中,外表和內在看似兩人一體的連體嬰,卻時而融洽,時而對立,如人們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意識般的迷失般,顯露對表象、命相及宿命的盲從。卓庭竹《出竅》以台上一群同樣造型的藏鏡人,在巨大斗篷下,呈現靈魂在身體軀殼中的慾望與騷動,彼此激烈的牽制隱喻內心慾望與現實環境的抗爭,一探他人無法窺視的真實。杜思慧《HOP-HOP》則讓夢與現實共存,一場現實發生的車禍與夢裡的動物世界看似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卻有共同的情感糾葛,外遇、爭吵、孤獨等情節,將虛擬舞台和現實人生巧妙連結。(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8期 / 2006年12月號
  • 蕭紫菡《土地計畫》在幾已被法務部拆除的華光社區裡演出。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他們用舞力 激盪我們的思考

    將社會性議題編織入舞,在台灣早有先例:從蕭渥廷主持的「蔡瑞月舞蹈節」每年推出與社會議題和脈動貼合的主題,到年輕一代的編舞家如布拉瑞揚.帕格勒法、蕭紫菡、賴翠霜、余彥芳等,積極回看台灣這方土地,深入研究相關議題,或在事件現場起舞,或選擇另類空間與各種觀眾接觸宣揚理念,以舞作介入社會是一條漫漫長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支持。

    文字|許雁婷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 賴翠霜舞作《存在》排練。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廿周年

    舞蹈之愛如《月照》 《願》以詩情祝福土地

    組合語言舞團今年邁入第廿年,藝術總監楊桂娟特地邀請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三位編舞家分別以詩入舞,推出製作《願》;楊桂娟自己則推出追索母親身影的舞作《月照》,與七名舞者一起回望童年,以流浪的旅程隱喻成長。

    文字|王婧、鄒欣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螢幕及頭套上影像的呈現,有著向視覺藝術高度取經的聯想。
    演出評論 Review

    溫醇的暴力

    久居國外的賴翠霜在音樂選用上有其新意,群體在地板上快速地掃腿,將心中的激越搭配著音樂裡的情緒,表現得很好!一段眾人在表面和樂的合照之後,消融在沙發上的神來之筆,更是突破了家庭的偽飾,一針見血,刀刃猶在滴血般!

    文字|鄒之牧
    第249期 / 2013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賴翠霜《家.溫 ℃》、「鈕釦計畫」

    七月正熱,舞蹈新花盛開。 兩廳院的「新點子舞展」,還有前年展開的「鈕釦計畫」,都是主打年輕新銳編舞家的新創作平台。「新點子舞展」已經在六月呈現陳韻如和楊維真的作品,七月推出今年最後一檔,賴翠霜的作品《家.溫 ℃》,將以「家」為主題,演繹家庭對人的性格行為的影響。曾為碧娜.鮑許舞團的舞者、二○○八年台新表演藝術獎得主的賴翠霜,五年後會有什麼樣的蛻變進化,令人期待。 「鈕釦計畫」的誕生,是為了讓在國外發展的編舞者,能有機會在台灣發表創作機會的平台。今年迎回台灣的四位編舞者,袁尚仁、蔡冠伶、高沛齡、張藍勻分別自德國、瑞士、紐約和香港。這幾位傑出的舞者如何在創作的舞台上初試啼聲,亦值得關注。 另外,由三十舞蹈劇場主持的「三十沙龍創作空間」也將推出兩套新秀節目:由多媒體藝術家與編舞者合作的「跨領域實驗創作」,以及由Show Case選拔出來的進階創作「駐點創作」發表。在這個位於中和的舞蹈實驗苗埔會長出什麼花來,得到舞團的地下室坐坐才知道

    文字|陳品秀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編舞女原力

    尼金絲卡、鄧肯、葛蘭姆、碧娜 20世紀的女生,赤著腳、深呼吸、閉上眼睛 踩出與眾不同的舞步,也為舞蹈踩出一條充滿魅力的嶄新道路 21世紀的女生,在這條路上依舊跳舞 舞動中,她們喚醒自己獨有的驕傲原力 陳韻如 ╳ 有機力 學院養成卻能悠游於不同舞蹈門派,身體自由,心靈強韌,置身黑暗依舊閃爍獨特的光。 楊維真 ╳ 母性力 台上的她,靈動慧黠令人矚目;台下的她,安然領會母親角色為創作引起的化學作用。 賴翠霜 ╳ 出走力 個子嬌小卻有雙強壯翅膀,飛行於台德兩地,在出走與停留間尋找叛逆和穩定的平衡。 楊乃璇 ╳ 戀愛力 一抹濃豔口紅成為正字標記,她的舞蹈劇場不是拼湊生活片段,而是認認真真地愛每個不同的舞者,不同的人。 余彥芳 ╳ 正義力 善於質疑的頭腦和果敢俐落的身體,賜予她豐沛能量,以舞蹈沖激公眾議題,以動作反省表演和生活的距離。 女生,請啟動原力,一起跳舞,一起推進新道路!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出走力

    賴翠霜 不斷移動中 提煉舞蹈劇場

    長期在台灣與德國之間來去,身兼舞者與編舞者的角色,賴翠霜把在歐陸的表演編創經驗與美學體驗融入舞作,開放多元的視野,形塑舞蹈劇場的另類風貌。時時在旅途中的她,對於五年、十年後的事,她不去想像太多,遠景是模糊的。她選擇活在當下,保有不設限的彈性。

    文字|李屏瑤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 廖末喜的《焚》
    舞蹈 廖末喜舞蹈劇場 與詩共舞第六年

    「鸚舞」 傳演人與大自然的互動

    廖末喜舞蹈劇場的舞詩系列進入第六年,今年主題放在繽紛多彩、人與大自然共棲的島嶼文化,由舞蹈家廖末喜和詩人利玉芳共同精選多首詩作,編舞家廖末喜、李名正、卓庭竹、賴翠霜、董桂汝編織入舞,展現詩作中人與人、人與魚鳥獸間的互動共鳴。

    文字|周倩漪
    第179期 / 2007年11月號
  • 《不聽話孩子的故事》將畢希納的《雷昂采與蕾娜》和尤涅斯柯的創意童話,揉和成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的成長歷程。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 「不聽話」才有創意!

    舞蹈空間舞團繼《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之後,再度推出結合世界文學的奇幻童話舞蹈劇場。《不聽話孩子的故事》由鴻鴻編導、賴翠霜編舞,將德國劇作家畢希納的《雷昂采與蕾娜》和法國劇作家尤涅斯柯的創意童話,揉和成叛逆王子與搞怪公主的成長歷程。

    文字|周倩漪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 三位編舞家從自身體驗出發,將俯拾嗅聞的愛情圖案編織成舞。
    舞蹈 純愛激愛聲聲愛 三十世代舞風漫

    組合語言舞團《花言.巧語.身聲漫》

    將宋朝女詞人李清照〈聲聲慢〉的濃烈心緒,與六年級女作家黃玉慈小說《聲聲慢》中的惆悵喜悅,結合影像與舞台裝置,組合語言舞團將帶來關於愛情的拼貼饗宴。由三位編舞者賴翠霜、楊琇如、李國治從自身體驗出發,將俯拾嗅聞的愛情圖案編織成舞。

    文字|周倩漪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到底有沒有出口?迷宮中的人們如何移動、前進、發現路徑?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首督芭蕾演出E化生活的制式化

    賴翠霜《囲》 營造沒有出口的迷宮

    從「囲」這個字的形態與字義發想,編舞家賴翠霜在舞作中營造出種種環繞的空間,探討E化生活的制式化。結合四位芭蕾舞者及四位現代舞者,她以即興創作的方式激發舞者潛能,編作出在這個沒有出口的迷宮中,人們如何自處與生存的諸般可能。

    文字|周倩漪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 《首映會-Premiere 2.0》中,賴翠霜延續前作相關水的環保與生態議題,從瓶裝水製造訴及人性黑暗面。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首映會-Premiere 2.0》

    你還在喝瓶裝水? 舞動環保的警示燈!

    《首映會-Premiere 2.0》除了延續前作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藝術總監楊桂娟和賴翠霜媒合了資深媒體人周倩漪,共同以電腦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的模式,擷取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事件和舞蹈語彙,一人撰寫舞蹈文本,一人打造舞台風景,企圖開啟觀看舞蹈的新視角,拉近與觀眾對話的距離。

    文字|莫嵐蘭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賴翠霜將人的從小到大成長歷程與環境的演化過程雙軸相互對照比喻,影像與舞蹈的虛實轉換,巧妙而強烈地釋出舞思。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新製作 結合舞蹈、電影、動畫

    賴翠霜《首映會》 人與環境的呼應之舞

    組合語言舞團新作《首映會》由旅德編舞家賴翠霜擔任藝術統籌及編舞,結合舞蹈、電影、多媒體動畫的優秀人才來參與製作。賴翠霜從一個細胞、一根骨頭開始談人,人的個性如何形成、又如何影響生活與消費行為,這些消費過程又如何影響生物環境與地球生態,由微觀鋪陳至巨觀,舞蹈與影像動畫交錯或合擊展現環保生態主題。

    文字|周倩漪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 賴翠霜說:「我希望我的舞即使不跳舞的人也能喜歡,也能意會些什麼,對他的人生有某些程度的影響……」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從德國奔回的編舞黑馬

    賴翠霜 從困圍中尋索內在自由

    她是碧娜.鮑許的學妹,也是台灣少數在德國發展的舞蹈工作者,自二○○二年起陸續應邀返台與國內舞團合作發表編創作品,在以舞作《囲》贏得○八年台新藝術獎後,也讓國人驚覺這位編舞黑馬賴翠霜的出現。她的新作品《抽屜》,延續《囲》的系列,將從大環境的包覆,回到個人隱匿內在的探索。

    文字|鄒欣寧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賴翠霜在《變形蟲》中試圖探討人性的虛偽與空虛,有著近似舞蹈劇場的批判精神。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年輕編舞家的鮑許熱:1990之後

    揭露底層、吶喊自己的台灣舞蹈劇場精神

    碧娜.鮑許的創作影響,在年輕一代的編舞家身上仍持續延燒,或像伍國柱、賴翠霜直接負笈鮑許母校福克旺舞蹈學院吸取舞蹈劇場源頭養分,或如布拉瑞揚以舞蹈劇場的精神,呈現對社會的強烈批判;另外如吳碧容、姚淑芬、何曉玫等都在舞作中各自發揮。對動作情感真實性的要求、人性的關懷與批判意識、舞台空間的使用、蒙太奇式的拼貼結構等舞蹈劇場面向,已成為台灣編舞家可以自由運用的元素。

    文字|張懿文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鄭宗龍《B&W》創作靈感來自友人夢境,探尋真實與虛幻的邊界。
    舞蹈 編舞家卓庭竹、賴翠霜、鄭宗龍

    聯演「嗑東西」 呈現私密生活感受

    三名新生代編舞家卓庭竹、賴翠霜、鄭宗龍,在「嗑東西」演出中,分別從溫潤纖細的女性特質、異國的生活經驗、遙遠誘人的夢境出發,創作出洋溢個人特質的三段舞作。

    文字|鄭淑瑩
    第157期 / 2006年01月號
  • 「四色風景」編舞家分別有著法、德、美、台的生活創作背景,四段舞作集結多國當代風格。圖為王美華作品《Neither...nor...》。
    舞蹈 台北首督芭蕾老團員回娘家

    四位編舞家 共繪「四色風景」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新作《四色風景》,編舞家分別有著法、德、美、台的生活創作背景,集結多國當代風格,可說是最有「國際特色」的一次演出。三位出身台北首督芭蕾舞團的優秀舞蹈工作者林怡芳、賴翠霜與王美華,今年一起「回娘家」與團長徐進豐共同呈現四齣短作,描繪四人心中各自的生命風景。

    文字|鄭淑瑩
    第161期 / 2006年05月號
  • 張曉雄的《支離破碎2—浮士德之咒》以冷冽的舞台視覺設計與舞者飽滿的肢體張力,呈現高度戲劇性的舞台風格。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觀察── 舞蹈篇

    先行者深耕不歇 新生代剽悍來追

    進入了「第四個世代」的台灣舞壇,這十年間,資深一代的編舞者仍舊深耕這片舞蹈園地,多位編舞家完成三部曲巨構,打造亞洲當代舞蹈美學。壯年與青壯兩代的編舞者處於思考自身下一階段編舞風格或肢體美學更上層樓的挑戰,期待舞蹈美學的再深化。而最近五、六年間崛起的「恐怖孩子們」,則以精湛的身體技巧與多元的創作取向,驚豔舞壇。

    文字|陳雅萍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居前,不如先來地方創生駐村試水溫吧!

  • 香港

    「演戲家族」串連過往原創音樂劇歌曲推出慶祝30歲新作

  • 檳城

    地下音樂基地變身黑盒子,展演得獎製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文工作者的移居大冒險

    離開城市以後的我們,如今變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