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urn》在情节的构思、角色与彼此关系的建立、乃至于切入剧中人物感情世界的角度,虽然也有陈套,但仍可见创作者避免落入窠臼的用心。
戏剧

说了不少心底事,还有呢?

《Re/turn》所提供的娱乐,是有品质的娱乐,是需要观众动点脑筋才能受用的娱乐。观众在被娱乐的同时,情感得到慰藉,对人性也多了一些沉思与领悟。只是,这样就够了吗?即便创作者可以提供比其他媒体更有趣、更有启发性的娱乐,但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类型娱乐的时代里,难道剧场也别无选择?

《Re/turn》所提供的娱乐,是有品质的娱乐,是需要观众动点脑筋才能受用的娱乐。观众在被娱乐的同时,情感得到慰藉,对人性也多了一些沉思与领悟。只是,这样就够了吗?即便创作者可以提供比其他媒体更有趣、更有启发性的娱乐,但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类型娱乐的时代里,难道剧场也别无选择?

如果说我对看戏有什么特别的挑剔,那就是我对作品的所谓「社会意义」,近乎不合理的要求。换言之,无论面对什么类型的作品,无论创作者有没有那样的意识或企图,我总要问:「那么,这出作品对我们的社会说了些什么?质疑了什么或批判了什么?」

但这样的态度,并不表示我反对剧场应该提供给观众娱乐,我所反对的,其实是不够专业的娱乐,与一般大众传媒无异的娱乐,和把观众视作蠢物的娱乐。

这几个标准,也是我决定如何评论台南人剧团作品《Re/turn》的基础。

用心避免落入窠臼

就专业的标准看,《Re/turn》是个品质颇佳的作品,编导非常流畅地说了几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牵连的有趣故事,情节转折有悬疑、惊奇,但又合情合理,角色人物形象清晰,剧场空间略嫌狭窄,但导演的画面调度,及对节奏的掌握,都表现出一个专业创作者已有的成熟,几个歌舞段落,水准略有落差,但对於戏剧动作的主线影响不大,也就不必深究。

在通俗电影与电视戏剧的影响之下,要在剧场中谈情说爱,其实很难不芭乐或一厢情愿,要在这两个巨大的陷阱之间闪躲游走,说一个动人的故事,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Re/turn》中对情感的描绘,无论是友情、亲情、爱情,无论是异国或跨国,无论是同性或异性,有诚挚动人之处,有让人莞尔的幽默,也有对生命意义的哲思,取材与创作意识,或许无异于大众传媒的戏剧节目,但处理的手法则有深浅巧拙之别,几个不同结局的设定,不只是讨巧,更贴切地呼应创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并且留给观众观后遐思的空间。

从这一点来看,《Re/turn》的创作者了解通俗素材对观众的吸引力,并且善加运用以得到观众接纳,但并不一心讨好观众,对于大型商业剧场的操作者来说,这样的区别没有意义,但对于《Re/turn》的创作者而言,这微小的差别,却很重要,其关键就在于对观众的态度。

大型商业剧场的操作者,自以为了解观众的需要,但其实视观众如蠢物:一成不变的情节公式,只余表象的角色人物,浮夸虚矫的情感,不谈所谓艺术,就连基本的悲欢人情,都显得幼稚而廉价。相较之下,《Re/turn》的创作者,在情节的构思、角色与彼此关系的建立、乃至于切入剧中人物感情世界的角度,虽然也有陈套,例如三个至交的三角关系,凿斧之处如母亲与秘书的关系,交代不清之处,如被cherry’s tear连在一起的三个人物的命运,但仍可见创作者避免落入窠臼的用心,如特别的角色Wasir和Willy,和开放的结局。

剧场的提问呢?

因此,《Re/turn》所提供的娱乐,是有品质的娱乐,是需要观众动点脑筋才能受用的娱乐。观众在被娱乐的同时,情感得到慰藉,对人性也多了一些沉思与领悟。

只是,这样就够了吗?

即便创作者可以提供比其他媒体更有趣、更有启发性的娱乐,但在这样一个充满各种类型娱乐的时代里,难道剧场也别无选择?这不是「艺术vs.商业」、「艺术vs.通俗」的问题,这甚至也和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任何关系,这纯粹只是就剧场本质而论的一个提问:剧场不就是一个让人不安的形式、场域吗?

回到我自己对看戏的挑剔:《Re/turn》对许多观众说了许多心底的事,但并没有真正对这个社会说些什么,如果我有时间说说愁绪,我会选择《Re/turn》,但如果我的时间有限,那我比较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