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华格纳是个天生的革命分子,一点也不为过。
十九世纪初,欧洲正处在狂风暴雨的改革浪潮之中,从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开始,德国的狂飙运动更强调了地域语言与文化及其英雄主义。青年时期,华格纳热中于社会运动,参与了德勒斯登的德国资产革命,发表了他对当时革命的看法:「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好镜子。只有在伟大的社会运动肩上,真正的艺术才可能从野蛮的状态中,上升到它应有的文明高度。」华格纳的宣言,正承袭了浪漫主义对于教会与贵族的封建制度之反动,与欧洲人崇尚自由的民族情感。
一八四九年起,华格纳积极展开歌剧改革的运动,发表《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及《歌剧与戏剧》等著作,阐述其欲摆脱贫瘠的传统歌剧思维,提倡音乐与剧本更紧密、更有机地结合,听觉与视觉并陈表现的「乐剧」形式。他认为当时的歌剧已经误入歧途,音乐在歌剧中应该是手段却成为了目的,而戏剧本来应是目的却成了手段。因此,有别于当时义大利歌剧空洞的声乐技巧,或是法国歌剧的华丽场面堆砌,华格纳主张,无论是剧情、语言、音乐、演员动作、舞台气氛,甚至包括剧场建筑和内部空间,都须统一起来,为一个作品而服务。他的「总体艺术」的美学观念,影响现代剧场至今,也催生了廿世纪以导演为主的剧场。
华格纳的革命精神,更反映在性别意识上。例如在《女武神》中,他创造出不同于以往歌剧温婉、无助,与父权社会大相迳庭的女性角色。相较于中古世纪的女武神,她们受到女巫传授的飞行术与预见未来的先知能力,常常和其他智勇女性典范被归类为原始母性的象征,进而也代表著成熟社会中不完全服从、同时又追求解放的女性意识。华格纳透过女武神的鲜明性格,进一步让女性在爱中挣脱社会束缚、勇于追求解放。这些自由的、无惧的、活出自我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男子气概般的特质、或是个人自主意识的彰显,都是华格纳对当时男女地位的迥异作出犀利批判。
今年是华格纳的两百周年诞辰,除了为演出华格纳歌剧而创立,每年七、八月举办的「拜鲁特音乐节」,将演出全新制作的《尼贝龙指环》之外,欧陆各国所推出的活动也不胜枚举。巴黎国家歌剧院于今年一月起至六月的「2013指环艺术节」为止,长达六个月连续演出华格纳歌剧作品,并在六月中到月底演出全本《指环》。此外,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柏林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美国西雅图歌剧院、瑞士琉森音乐节与义大利米兰史卡拉歌剧院,都选择以演出全本《指环》向华格纳致意。在台湾,除了有国家交响乐团的新制作《女武神》,还有台北艺术节的《华格纳大爆炸》电音派对,更有四个剧团联手制作的《华格纳革命指环》。想要见识这个反骨的革命分子,如何在两百年后,仍为乐坛投下震撼弹,就趁今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