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P X SMAP》以日剧十一集的形式为叙事结构开展,回应「轻薄短小」的时代标签和符码。(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提供 )
编辑精选 PAR Choice

《SMAP X SMAP》 哈日风下探九○年代

王嘉明常民系列新作 铺展台湾人的「幸福观」

继《麦可杰克森》谈八○年代、《李小龙的阿砸一声》谈七○年代,王嘉明的常民系列这次来到九○年代,他以日剧与动漫导入,穿插同时代的社会事件,以日剧十一集的形式为叙事结构开展,拼凑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书写九○年代台湾人的幸福论。

继《麦可杰克森》谈八○年代、《李小龙的阿砸一声》谈七○年代,王嘉明的常民系列这次来到九○年代,他以日剧与动漫导入,穿插同时代的社会事件,以日剧十一集的形式为叙事结构开展,拼凑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书写九○年代台湾人的幸福论。

台北艺术节 莎妹剧团《SMAP X SMAP》

9/6~7  19:30

9/7~8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5289580转192

要说一九九○年代最伟大的发明,那非网际网路莫属了。当速率56kb的拨接上网声响起,全球正式进入www的时代,只要在电脑萤幕前,输入一串网址,就可以浏览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仿佛多啦A梦的任意门。网际网路的发明,也加速了全球化的狂飙浪潮,星巴克(Starbucks)和IKEA等跨国连锁企业的进口,改写了大众的生活型态,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从中寻找自我认同、思考自身所需为何。九○年代的台湾,除了深受全球化的风潮影响外,日本通俗文化,从日剧、音乐、流行时尚、卡通动漫到综艺节目,更全面充斥台湾人的日常生活。「哈日族」一词即指崇拜、复制日本流行文化的台湾青少年族群,这群人从生活、娱乐、思想上,大量地模仿、拷贝日本风尚。

书写九○年代台湾人的幸福论

莎妹剧团导演王嘉明的常民系列,继《麦可杰克森》以西洋流行天王的热歌劲舞,定调解严后的八○年代社会,如同演唱会恣意奔放;《李小龙的阿砸一声》以一代武打巨星为精神主轴,书写七○年代失落的国族寓言。这回来到九○年代,纯爱偶像日剧略带曝光的空气感、紧凑的十一集情节、精准隽永的台词及传达的价值观渗入台湾文化的土壤,松软幸福如白衬衫的质感,成为《SMAP X SMAP》的注解。

导演王嘉明表示,过去,幸福是公领域的问题,以往思考幸福不仅仅只想到自己,还扩及至社会,与社会的关联性非常非常强,但到九○年代开始慢慢切割,现在则是完全切乾净变成是私领域。「现代人对于幸福的看法,九○年代是一个蛮关键的年代。譬如说现在很多人想开咖啡馆、想回到比较个人、私领域的幸福观。」九○年代的幸福观,发酵至今改变了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态度,王嘉明从网路、书报甚至论文,多方搜集资料,拼凑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书写九○年代台湾人的幸福论。

在取材上,王嘉明延续了前两部曲的旁征博引,素材来自于日剧如《长假》、《101次求婚》、《东京爱情故事》、《高校教师》、《魔女的条件》;动漫如《灌篮高手》、《幽游白书》、《新福音战士》;流行歌手如安室奈美惠、宇多田光、小室哲哉,并加入台湾重要社会事件对照,如白晓燕绑架撕票案、井口真理子事件、幼稚园火烧车、千岛湖疑案、彭婉如、刘邦友、卫尔康大火等;以及新台语歌运动的歌手林强、陈明章,原住民歌手如张惠妹、动力火车等代表人物;此外,九○年代星巴克和IKEA进驻台湾,也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象征。

每一个人都成为表演者与观赏者

王嘉明选择以日剧十一集的形式为叙事结构开展,回应「轻薄短小」的时代标签和符码。王嘉明说,不管在日剧结构、PTT如slogan般的短短推文、BB call的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甚至Win 95 ppt的扼要语言搭配图档的呈现方式,都在在反映此一现象,Facebook及Line中的发文形式及思考逻辑也受此影响。「效率」成为政治正确的标准答案,王嘉明说,大众驯服于快步调的社会机制之中,浑然未觉质疑的可能,「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因为你沉不下来。」

舞台设计以「摄影棚」为概念,两大面的Key板置于舞台中,演员同时扮演角色和摄影师,轮流拿著摄影机拍摄舞台上的事件,投影于萤幕上,在角色与摄影师间互换,呼应布莱希特的疏离效果,要观众思考与感受。透过拍摄与被拍摄的行为,呼应九○年代部落格兴起,「书写」从过往的内省日记变形为一种向未知大众的表现及娱乐,如同一次次自拍展现自我,部落格上的文字不再真心,而成为行销自我的平台,每一个人都成为表演者与观赏者。

在《SMAP X SMAP》中,王嘉明直接引用日剧主题曲为配乐,不仅召唤观众的记忆,同时引导情绪的放大。王嘉明认为,音乐影响了大众观看事件的角度,具有相当程度的政治意涵,「一首三分钟的流行歌,过了就过了,不想再去探讨事情的后续发展。」语言上,语调轻柔的日剧让各式语助词渗入我们的生活中,喔、啰、呢将在台词中反复出现;排除国语,以日文与台语交杂,表明这是一场非官方正史、却更亲近平民的生活切片。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常民三部曲  微观的历史

观看历史的角度有很多种,教科书上对于历史事件的选择与诠释,往往受政治或学院派别操弄,以至于「历史」二字承载过多意识形态。身为剧场导演,王嘉明从微观的角度,从通俗文化和常民角度切入,作为阐述过去记忆、联结世代情感的切入点,翻转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他以自己的出生年代为座标,像是溯源、也像重新开挖,从七○年代开始探索,就此展开他的「常民系列」创作。

常民系列以十年为座标,格局庞大,不同部曲以不同的叙事形式区隔。例如《麦可杰克森》以演唱会式的华丽沸腾能量,与粉丝般的激情宣告,带出台湾一九八○年代的流行文化与集体现象。《李小龙的阿砸一声》不谈人物传记,而是将当时台湾人作为民族心理依归的「龙」之象征,转化为结构复杂的家族传说。创作手法让人联想到马奎斯的《百年孤寂》,家族的魔幻色彩隐喻世代处境,情爱沧桑与茫茫命运,讲述的是时局变化下的追寻与迷惘。

王嘉明认为,台湾像一个胃,消化能力很强,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虽然常民系列的内容讲的是台湾的生活,但题材上却以国外的流行文化为代表:八○年代的麦可杰克森来自美国、七○年代的李小龙从香港发迹又到好莱坞、九○年代谈日剧风靡台湾的现象,这些外来的元素都可以代表当时台湾的氛围和认同。 (邹欣宁)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