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得「最佳新音乐剧」大奖,《太平之家》剧组成员欣喜上台领奖。(AP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百老汇票房庆丰收 非主流题材音乐剧拥大奖

侧记2015东尼奖

纽约的剧场盛事——东尼奖于六月七日举行颁奖典礼,最后由题材「非主流」的《太平之家》抱走最大奖「最佳新音乐剧」和「最佳导演」,成为黑马大赢家。今年的百老汇在商业票房上非常成功,卖出的票数与收入都创历史纪录,市场成功的状态下,不吝于鼓励艺术性作品,把大奖颁给较小众题材的《太平之家》,而非由知名编舞家惠尔顿执导、题材较通俗的《花都舞影》夺冠。

纽约的剧场盛事——东尼奖于六月七日举行颁奖典礼,最后由题材「非主流」的《太平之家》抱走最大奖「最佳新音乐剧」和「最佳导演」,成为黑马大赢家。今年的百老汇在商业票房上非常成功,卖出的票数与收入都创历史纪录,市场成功的状态下,不吝于鼓励艺术性作品,把大奖颁给较小众题材的《太平之家》,而非由知名编舞家惠尔顿执导、题材较通俗的《花都舞影》夺冠。

百老汇本季大丰收,不但票房收益和观众人数创纪录,在季终总结的东尼奖(Tony Award)上,则是「艺术」战胜「商业」,由一个「小众」的作品获得最大奖——最佳年度音乐剧。市场及艺术两皆得意,似乎是再好也不过的结果。

商业上的成功其实不意外,因为这几年百老汇收益一直平稳上涨。从二○一四年五月到二○一五年五月,百老汇的四十个剧院,共卖出一千三百万张票,收入达十三亿六千五百万元,两者皆是史上最高。

努力开发旅客市场  百老汇赚钱很用心

百老汇红火热销,有几个主要的原因:外在经济平稳、时报广场治安良好有很多可以全家同乐的娱乐(餐厅、时尚店、玩具反斗城、电影院等)、百老汇有愈来愈多可以亲子共赏的戏,但最重要的则是纽约观光客络绎不绝。

百老汇观众里,有七成是游客,而去年来纽约玩的人数高达五千六百四十万(这个计算的基点是二○一四年年头到年尾,虽与百老汇界的季度不同,但总体的趋势是一致的),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每多一个观光客,都是多一个百老汇潜在的客源,观众增加是理所当然。

体认到促销百老汇与促销纽约,有鱼水相帮的效果,纽约市观光局与百老汇每每联手,在外地旅游展里排入百老汇表演,《狮子王》、The Kinky BootsMotown、《芝加哥》、Pippin和外百老汇的Stomp更亲自到第二大观光来源国的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去宣传。至于人数节节上升的中国观光客,也正在想办法开发。

当然票房收益的增加,不全来自观众数,价钱特高的「头等座」(premium seats)及随供需热度随时调价的「动态票价」(dynamic pricing)已成常态(连外老百汇和一些非营利的机构如大都会歌剧院和BAM也开始效法),就算现有的观众身上,也能榨出更多油来。

《花都舞影》《太平之家》相争  黑马成赢家

今年的东尼奖就是在这个商业环境下颁发。各获十二项提名的《花都舞影》An American in Paris和《太平之家》Fun Home在几个主要的音乐剧奖项上,都要一较高下,两强相争的结果一路就受人瞩目(另一出戏Something Rotten虽然获十项提名,但除了最后获奖的音乐剧男配角外,早就被认定只是荣誉陪榜)。

《花都舞影》是根据一九五一年金.凯利的同名歌舞片改编。这部戏的导演和编舞家惠尔顿(Christopher Wheeldon)虽然是第一次涉足百老汇,但他来头不小,已经在古典芭蕾舞坛,走红了十年有余,与Alexei Ratmansky并列当今最吃香的编舞家。他这出戏不但评论赞不绝口,观众也是看得赏心悦目,是本季新音乐剧中收入最高的。惠尔顿转换跑道一战告捷,一点无愧于其前辈杰洛米.罗宾斯(Jeromy Robbins)和崔拉.莎普(Twyla Tharp)。

《太平之家》改编自漫画(美国文坛通用的名称是「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讲的是原作者艾莉森.贝克戴尔(Alison Bechdel)的真实故事,她父亲经营殡仪馆,与家人的关系一向就不是很和谐,贝克戴尔长大后,才知道父亲原来有同性恋倾向,在长期的婚姻生活里始终不忠于母亲。而贝克戴尔在大学时代也发现自己是女同志,在她向父母出柜及母亲要求离婚不久后,父亲卧轨自杀。这本书就是贝克戴尔试图了解父亲与自己的性格之间的关联。

《太平之家》内容涉及自杀、同性恋、家庭暴力、离婚等主题,业界认为不是很容易被主流大众欣赏,作曲家Jeanine Tesori的音乐也比较学院派,所以一般的看法是这是一个艺术价值高过市场欢迎度的作品。但是因为两年前在下城的公共戏院首演极获好评(还入围普立兹奖),才被制作团队力推上百老汇。

就颁奖前预测,除了某些单项各有所长,像是《太平之家》的作词作曲和《花都舞影》的编舞早就稳操胜算,在最受重视的最佳新音乐剧和导演上,两出戏基本上是势均力敌,就算比较合大众口味的《花都》略胜一筹,大多数人也都不排除《太平》有翻盘的可能性。最后黑马成大赢家,抱走包括两个最大奖共五项奖,显示「赚人热泪」仍然是夺奖的一项利器。

娱乐事业中的小众  颁奖鼓励艺术剧

颁奖完自然有各个事后诸葛要解释《花都》马前失足的原因。有人说荷包满满的百老汇比较敢冒险奖赏艺术,有人说这是东尼奖成熟可以不受商业利益左右的象征。但我觉得这都有点言过其实。百老汇在美国娱乐事业里,其实就是小众(颁奖典礼电视转播收视率又下跌),再红的音乐剧也难以和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相比,所以小众里的大小众之分,差别并不大。过去东尼奖也有「舍大取小」的例子,如二○○四年Avenue Q胜过Wicked、去年A Gentleman's Guide to Love and MurderBeautifulAfter Midnight夹击下脱颖而出,都在此列。光从商业考量来说,《太平》在颁奖前就宣布要全国巡演,如果说东尼投票诸公是认定《花都》一定有票房,因此特别给难销的《太平》一座宝座好增加号召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票卖得再多再贵,东尼奖给得多纯粹,也不能掩盖百老汇其实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的事实。只有三分之一的戏能回本的比例,十多年来没有改变,为不亏本,愈来愈多的戏走「老少咸宜」路线,所以改编自卖座电影或组合现成歌曲的所谓「点唱机」音乐剧蔚为大宗。比较不受观光客青睐的舞台剧愈来愈难在百老汇上存活。过去十年的普立兹戏剧奖得主,没有一部源出百老汇,其中有一半至今还没能上到百老汇,显示这个圈子已经不是培育一流舞台作品的地方。今年最受好评的两出——新戏《深夜小狗神秘习题》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和旧戏《天际线》Skylight——都来自商业压力较轻的伦敦,不免让人难为情。商业与艺术,百老汇是兼顾或是两不像,还有细考的余地。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