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林肯中心艺术节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无心插柳汇一地 非华人观众也青睐

今夏四档中国团队演出在纽约

今年夏天的纽约,两个月内有四档不同中国表演团队的演出,有国家京剧院与「中国第一票房青衣」张火丁、中央芭蕾舞团,及中国制作单位在美国原创的多媒体舞剧《春江花月夜》。这四档节目可看作是个无心插柳的中国表演艺术节,相较于之前到纽约演出的中国团队,艺术品质与宣传都更佳,亦获得纽约英文媒体的报导,且在不送票的前提下,票房也都不错,显然有吸引到华人以外的观众。

今年夏天的纽约,两个月内有四档不同中国表演团队的演出,有国家京剧院与「中国第一票房青衣」张火丁、中央芭蕾舞团,及中国制作单位在美国原创的多媒体舞剧《春江花月夜》。这四档节目可看作是个无心插柳的中国表演艺术节,相较于之前到纽约演出的中国团队,艺术品质与宣传都更佳,亦获得纽约英文媒体的报导,且在不送票的前提下,票房也都不错,显然有吸引到华人以外的观众。

随著中国经济的成长和外交上的开放,愈来愈多的中国表演艺术团体来纽约演出,但是像今年夏天这样,两个月内有四档不同的表演,种类有京剧、芭蕾和当代舞剧,那就十分少见了。

这些节目首先是国家京剧院在六月底带来三场演出,其中两场是全本的《杨门女将》,幕前幕后一共八十多人。紧跟著七月是中央芭蕾舞团应林肯中心艺术节邀请,演了样板戏经典《红色娘子军》和新创作的《牡丹亭》,连同伴奏的交响乐团浩浩荡荡不下一百六十人。八月底有个世界首演的多媒体舞剧《春江花月夜》Pearl,讲述在中国长大、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最后是号称「中国第一票房青衣」的张火丁,在九月第一个礼拜连著两晚演出全本的《白蛇传》和《锁麟囊》。

传统戏曲演出  能看热闹也看门道

四档中国表演连番登场,可不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要看怎么定义这个「情况」,因为卡内基音乐厅二○○九年办的「古今回响」中国艺术节,在更短的时间内(廿一天)呈现了更多档(廿八个)、更多元(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舞蹈、视觉艺术、讲座)的节目。今年夏天这四个表演,不是由一个单位策划,乍看有点打散弹,但是表演团队的等级、人数的众多、节目本身的知名度,都是极少见的,也可以看作是个无心插柳的中国表演艺术节。

《杨门女将》的剧情讲的是宋仁宗年间,大将杨宗保战死边疆,满朝文武无人敢担当,只准备要求和,佘太君看不下去,以百岁高龄披挂上阵,率领一门女将奔赴边关,打败西夏军。老实说这个故事今天看来,人物性格忠奸分明,稍嫌平板。但是这出戏差不多是生旦净丑的角色都有,而且有文有武,京剧院的行当都是光鲜亮丽,在国外演出,有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效果。国家京剧院排出的演员阵容相当坚强,穆桂英两天分由董圆圆和郭霄担任,前者是国家一级演员,后者是年轻新秀,让人不对京剧的传承太过悲观。唱佘太君的张兰,中气十足,既有看尽世事的沧桑,又有巾帼英雄的豪气,很难相信她本人的年龄是剧中人的三分之一。

京剧团第三天的演出是几个折子戏,包括《白蛇传》的〈游湖〉、《武松打虎》、《锁麟囊》里的〈春秋亭〉,显然是要给不同的演员都有表现的机会。相比之下张火丁的演出全是为她而定做的,但是《白蛇传》里的金山寺〈水斗〉一折,就要廿多个武打演员,千里迢迢就演这十多分钟,可见演出单位很舍得。张火丁学的是程派,讲究的是深沉含蓄,她的声音也偏中音,〈断穚〉里对许仙的又爱又恨,和〈合钵〉里泪别新生的儿子,两段凄楚婉转,是全戏最精采的。(据说《锁麟囊》才是程派拿手戏,但笔者没有看到。)在〈盗草〉里她也显露了一些武打的身段。京剧团演出的林肯中心Rose剧院,比起张火丁的David Koch剧院,场地小些,扩音效果也好得多。

中央芭蕾舞团  演出相隔四十年两舞作

中央芭蕾舞团的两支舞创作相隔四十年,可能是要呈现的是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两支舞虽然气氛十分不同,但都有著女性觉醒的主题——《红色娘子军》(1964)是政治觉醒,《牡丹亭》(2008)是性欲觉醒。这固然可以看作是反映中共建政以来的重要政策,但也可以看作是承袭古典芭蕾以女性为主的传统。

《娘子军》是江青指导的样板戏之中比较长青的,然而从阶级意识分明的情节、好坏一看即知的角色、到史达林文宣风格的布景,都透著一股「老古董」的味道。舞蹈动作棱角分明,手挥出去、腿踢出去,都仿佛是在喊著「前进!」「攻击!」,脸上一副副义愤填膺的表情,不同的人看来,可能会有好笑、有趣、震撼、恐怖回忆,或是历史研究等不同的感觉。然而一些个融合芭蕾与民族舞的动作(像是军团出场时的大刀舞),有其历史价值,其中红军手提来福枪,一个接一个大步跨跳过舞台的场面,著实有激动人心的效果。

《娘子军》至少还给了主要舞者一些表现的机会,尤其是演女主角的张剑,《牡丹亭》里的三个杜丽娘(芭蕾、昆曲和花神),一个都没有能特别发挥的段落。之所以有三个杜丽娘,应该是要让她变成掌握自己命运者,所以她的死不是得了相思病那样被动,而是她主动放弃没有爱的生命;她回魂也跟柳梦梅无关,是她自己的陈述感动了阎罗王,把她放回来。这是节目单里的大纲所述,但舞台上的舞蹈(费波)和导演(李六乙)都并不那么清楚。费波的编舞,最突出的是踮脚尖,不论是群舞或独舞,女舞者踩在point shoes左右前后移动,是上半幕最常见的动作。当然这可能是因为舞台中央被代表亭子的一大块四方木板给占据了,能做大动作的空间很有限,只好在脚尖上做功夫。郭文景的音乐在第一场里完全借用德布西的《牧神的午后》也是一个失误,因为《牧神》是男性的情欲,《牡丹亭》演的是女性的情欲。当第二幕舞台清出来后,舞蹈动作也多样许多,尤其是平剧打扮的阎王和黑白无常,他们节奏分明的动作,与其他人的单一的梦幻诗意,形成强烈的对比。

跨国制作《春江花月夜》  企图演遍全球

《春江花月夜》是近几年在纽约的中国节目里最特殊的一个,这不是现成作品进口,而是全新的创作。制作单位「华江亿动文化传媒」和「镇江市文化广电产业集团」对这个戏有相当大的企图,希望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演出,所以制作团队大量借重美国的专业。导演Daniel Ezalow是保罗.泰勒(Paul Taylor)舞团、碧洛伯乐斯舞团(Pilobolus)和MOMIX前舞者,还替Hubbard Street Dance Chicago、以色列巴希瓦现代舞团(Batsheva Dance Company)和太阳剧团编舞,他是百老汇史上亏损最巨的《蜘蛛人》音乐剧的编舞,这或许不是他最光荣的资历,但他看来也跟茱莉.泰摩(Julie Taymor,知名音乐剧《狮子王》导演)学到不少舞台技巧,第二幕开场时舞台上横拉了几条平行的彩带,舞者在其间穿进穿出,突然间彩带一条条断裂,配著古琴弦断的音乐,很有效果地表现了赛珍珠第一任婚姻破裂的悲哀。

赛珍珠前半生大多在中国渡过,她最著名的小说《大地》就是以中国为背景。作品题目取材自唐朝张若虚的名诗,但内容与诗无关,只是借此把她的一生分为五个段落,由五个舞者演她从小到老。两个小时要把她的一生重要经历都讲到,所以每一段都只是蜻蜓点水。舞台设计,尤其是投影的巧妙运用,是这出戏最成功的地方。整出戏视觉效果不错,场景连结很顺畅,但是没有真正剧情的起承转合,也没有真正感动人的段落。先前宣传一再强调在台上盖的一条河,并没有真正运用在动作设计里,让人有些失望。Ezalow的舞台调度,包括许多群舞的场面,都很流畅,但是在舞蹈动作上就没有太多突出点,每场戏基本是一套动作,没有发展变奏。只有赛珍珠回美国上大学的一段,在Ragtime的音乐声中、她和同学身体直直地跳上跳下,像卡通片里音符起落,然后她逐渐与同学的节奏错乱,显示了她的不适应,是比较有趣的一段。作为一个商业剧作品,这出戏还算好看,但是布景设计所须的宽广舞台和舞者阵容的庞大,恐怕也会限制能请得起他们的场所。

品质、宣传俱佳  吸引到非华人观众

中国表演团队近几年轮番来纽约,显示他们拿文化输出做软外交的企图。选的场地总是林肯中心,据说是因为拿回去说有面子(音乐团队出国镀金的首选据说是维也纳的金色大廰Musikverein),也有一说是要跟每年在这里演的「神韵」打对台。不论真实原因是什么,观众要看的只是台上的表演。从这点来说,过去许多所谓现代舞台技巧包装的民族舞蹈,都不算有国际水准。但这四档演出就不同,比起一整年在林肯中心的各种演出,就算不是最好的也不是太差。另外在文宣和市场上也比从前专业得多,钱花在刀口上,中芭、张火丁和《春江》的演出,都得到纽约英文媒体的报导;而且在主办单位不送票的前提下,票房也都不错,显然有吸引到华人以外的观众。中国钱多人多,加上全世界对那个市场的觊觎,未来出口的表演只会愈来愈多,声势只会愈来愈大,这是台湾的文创产业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