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题 专题/九年一贯蹒跚走来/现象省思

老师,请多多「利用」表演团体!

《九年一贯》新课程实施后,表演艺术团体成了学校实际施作艺术与人文领域最有助益的资源,学校不应如过去般被动接受艺术活动,而是应该主动建立与表演艺术团体之间沟通的管道,以便能够获得更有利的资源配合。

《九年一贯》新课程实施后,表演艺术团体成了学校实际施作艺术与人文领域最有助益的资源,学校不应如过去般被动接受艺术活动,而是应该主动建立与表演艺术团体之间沟通的管道,以便能够获得更有利的资源配合。

表演艺术团体进入校园推广艺术活动行之有年,但这样的接触多半仅限於单向表演推介。《九年一贯》新课程实施后,表演艺术团体成了学校实际施作艺术与人文领域最有助益的资源,学校不应如过去般被动接受艺术活动,而是应该主动建立与表演艺术团体之间沟通的管道,以便能够获得更有利的资源配合。

许多艺术团体或个人基于欣实人口培养等因素,积极与各级学校合作,努力于各项艺术结合教育的工作;然而,多数团体仍停留在表演节目的推介或表演技法的基础传授,对于整体新课程的协助过于窄化。就表演艺术团体而言,儿童剧团和部分现代舞团进入校园推广较早,因而累积的校园经验较丰富。在教改政策方向确立前后几年来,多数团体除了到学校示范表演之外,也陆续推出表演艺术研习营或师资培训班。

但是这几年一直深度参与戏剧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容淑华,对于这样的形式却不以为然。她认为,表演团体对于学校教育并不完全了解,只是片面认定表演相关的学习──像是演戏的技法、编剧等等──就是戏剧进入校园的型态,并不妥当,如此一来教育方向会有误差。不过,她也发现,如果缺少了艺术团体的主动,向来居于被动角色的学校,也很难在社区里找到艺术领域课程的资源。

剧场导演徐琬莹也认为,教育剧场和艺术表演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她说,目前有许多剧团积极从事校园和艺术结合的工作,但能够分清此一槪念者很少,大多数艺术人还是以为到学校教演戏是戏剧课程唯一的路。她不讳言,连培育第一线师资的师范系统里都缺乏艺术教育课程发展的具体计划,「如果老师在学校时就没有学到如何教艺术,又怎么能够期待他们进入学校教学生?」

就表演艺术团队的立场而言,校园推广是团体培养观众的行销管道之一,因此会直接推介节目或传授表演技法来吸引学生对表演艺术的兴趣。容淑华建议,表演艺术团体举办的研习营,若能以学校教育需求为出发点,透过简易的课程规画,让学校老师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找到艺术教育入口,如此一来,民间的艺术资源才能真正有效挹注到「九年一贯」的课程里。

从各艺术团体长期来进入校园推广所累积的经验可以归纳出,最有效的艺术教育资源整合方式,是国民中小学能够检视学校本身的特色、重新调整可以弹性运用的课程,像综合活动等,以及社区周边的艺术资源,然后主动与各表演艺术团体或社区剧场建立互动的管道,彼此交流,让艺术落实于课程之中。

 

文字|王凌莉 新闻工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