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罗曼菲

台北越界舞团创始团员,出现在刘振祥的作品

我觉得这次的摄影展很丰富,参展的人多,风格也都不同……但和国外类似的展览相比,则感觉这些作品在动作的掌握方面较弱。即使像刘振祥有能力做到的人,这次也没有呈现这方面的作品。大概是他故意选些他目前在实验、较与众不同的作品吧!

而陈辉龙和潘小侠,他们这次的作品个人风格很强,但同时也塑造了所拍摄的艺术团体之风貌。例如陈辉龙对太古踏/当代传奇以及潘小侠对优剧场的精确掌握,都是基于他们对该团的深入了解;即使没看过该团演出的人,看了照片也能感受到该团的特色。

其他像小邓(邓玉麟)及谢安这次展出的作品,可能限于主题的缘故,呈现出来的并非他们最好的;例如小邓拍人物最棒,但这次他都没展出他拍舞者的剧照……

总之,整体来看作品都不错。很高兴有那么多人在从事这一行。

林秀伟

太古踏舞团艺术总监,出现在陈辉龙展出的作品

表演艺术摄影者是群一直没有被肯定的人,所以对他们,我个人很钦佩,因为自己从事表演艺术的创作,所以能够理解他们如何在经费等问题的压迫下,尽力寻找出自己艺术风格的苦心。在他们寂寞了这么久之后,这次摄影展的推出意义非常重大。

这次展出的作品,虽感觉有些太稳定、失去了动力感、想像力和个人风格不够,其中许多只能以宣传照的型式呈现,……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的文化环境还没成熟,给摄影者发表的机会不够。希望这群摄影者在地位及经济上能得到多点辅助。

林丽珍

舞作《醮》透过游辉弘的镜头展出

这次的摄影展透过不同风格的摄影师表现了台湾舞蹈界不同的风貌。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反省整个表演艺术的历程与脉络。其中,许斌拍的人物有多层次的感受力;而游辉弘则展现其对剧场画面瞬间的掌握,传达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潘小侠表现了台湾的本土文化,具有草根性……

「表演视界」摄影展意义非凡,它以时间累积记忆,也为演出留下记录,应该每年都举办,否则一些演出结束就过去了。表演是一种瞬间的艺术,有照片、文章的记录,表演艺术才会永恒、持续、录影带必定还是不够的。

刘静敏

优剧场艺术总监,作品透过潘小侠镜头展出

小侠的摄影作品用「天真」形容太简单了,应该形容为:从粗糙中显真实。他会靠自己去捕捉到剧中角色内在的力量,而不是跟著作品走。这种功力大概是靠他平时拍新闻摄影时所学来的吧!

小侠这几张优剧场的作品都是在大自然里拍的,用的也是户外的自然光,(除了在击鼓前生火的那一张)。近期的作品更是在我们自己(位于新店)山上的排练场照的;确实把握到优剧场的神秘气氛以及戏剧张力。

可惜小侠的作品不适合用框框来套住,因为这么做就失去了那种自由的草莽性格,使作品看起来有点「怪」。

「一九八五〜一九九五」历史照片群部分也相当精采,因为可以忆起一些如今已消失的团体、演出场地(如潘小侠在台北尊严拍侯俊明及刘守曜演出的《拖地红──侯府喜事》)等等。很有趣。

兪秀靑

人体舞蹈剧场艺术总监,出现在陈少维作品中

和陈少维合作的这系列水底摄影,是去年在实验剧场演出《不孕年代》中,一支多媒体作品〈人体极限〉里所放映的部分幻灯片。

在水里拍照是少维的主意。那天他安排我们(四位舞者加一位音乐师)到一个室内温水游泳池。我们自由地游,他即兴地拍。看到作品之后,我觉得少维的切入观点很有趣:他以模糊的方式程现人体部分肢体的影像;流动性很强。这种作品属于他的创作,与「舞蹈」本身无关。在整个摄影展中,相当突出。

另外,我和李铭训也有非常愉快的合作经验。或许因为他有十年拍鸟的背景,所以他善于捕捉刹那间的动感。由于他忠于编舞者的创作,所以他会苦心安排、等待一些完美的画面,为不同舞团建立不同的风格。但是,我想他会如此「红」的原因,在于他极敬业的工作态度。

其他几位拍摄经历较长的摄影者(如刘振祥、邓玉麟、谢安、潘小侠)也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本刊编辑 林亚婷)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