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改编,向来是剧场中常用的手法,但是创作者如何在原著的基底下展现自己所想,而又不失原著的精神,这往往都是很难的课题。曾以《奥塞罗》一剧在台湾深受好评,现今欧陆当红的导演凡.霍夫,无疑是拆解经典的个中好手。而将在五月底TIFA登场的《源泉》,虽是他第一次改编自小说的作品,但自二○一四年推出后,就受到全球剧场的瞩目。

这次他挑战的同名小说《源泉》,为作者艾茵.兰德历经七年撰写,于一九四三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奠定作者于世界文坛的崇高地位的作品。原著影响力之深远,其探讨的议题业已进入思想与哲学的领域,但在兰德的笔下,除了小说本身的所探讨的议题深刻外,每个主人翁都亦有血有肉,并富深厚的人性,这也是成为凡.霍夫第一眼相中本书,吸引他改编的原因。当然,在书中围绕的理念之争及直指创作本质的种种质疑与探寻,更是成为导演亟欲将它般上舞台,要与观众共同思索的主题。但如何将共计九百八十页、上下两册的巨著,搬上舞台?并藉著剧场的空间流动,以多角度的视觉呈现多方面的议题,提供观众一个独特的视角、倾听和思考的可能?这绝对是考验及体现凡.霍夫导演的功力所在,相信也是每位观众在看完演出后回味、赞叹之处。

同样是改编,也同样的要在五月份登场的「新点子剧展」,这次以「后.真相」为题,让导演王嘉明、高俊耀、李铭宸对上莎士比亚、品特与戈尔德思,开展另一种改编与创作的型态。在古希腊,剧场就是一个辩证的场域,一个追寻真相的所在,但在这个社群网路与即时通讯软体泛滥的年代,因「后真相」现象下所催生的许多狂人、网红与民粹的此时,剧场,或甚而艺术,又能发挥它多少的功能?或是该站在何处、以什么样的关系链结、角度切入,才能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发挥它的应有的影响?我想,这是观众与艺术家在看戏、作戏的同时,更值得思考的方向,相信也是这次「新点子剧展」以「后.真相」为名,背后的真相。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