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音乐学院制作的《汤显祖》,巧妙植入「临川四梦」再现戏剧大师不同寻常的一生。(祖忠人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上海音乐学院《汤显祖》 评论风暴看始末东

一位研究生发文评论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制作的歌剧《汤显祖》,点出七大硬伤,随后发了一封亲笔道歉信自称评论行为无知、愚昧,反而引爆讨论——个人观感被指称为人身攻击,发文行为被指为不尊师重道,一不小心学生成了网红……网论沸腾,连中共机关报《光明日报》都以文章反问:如果目光倒回明朝,汤显祖怕批评吗?

一位研究生发文评论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制作的歌剧《汤显祖》,点出七大硬伤,随后发了一封亲笔道歉信自称评论行为无知、愚昧,反而引爆讨论——个人观感被指称为人身攻击,发文行为被指为不尊师重道,一不小心学生成了网红……网论沸腾,连中共机关报《光明日报》都以文章反问:如果目光倒回明朝,汤显祖怕批评吗?

「一带一路」的高峰论坛尚未开启,一封道歉信所刮起的乐评风波,焦点却指向官派的文艺任务和刚满四百岁的剧坛大师汤显祖。起因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于微信中的私人朋友圈发了观剧后随想,仅仅罗列本校学院推演的《汤显祖》共有七项意见,行文直观毫不留情,不料遭网路流布后,隔天却深刻反省,自许无知、愚昧、愧疚口吻地道歉……如此两极化的转变,不免猜测该生被过度关切了,等引来网论一片发酵和论述,「评论有罪道歉无理」、「人身攻击」、「看懂乐谱再来评论」等等,不用花钱灌水造假冲销量,一不小心学生成了网红,却要自负和演出专业无关的泛道德标签,小心翼翼地躲开媒体。

七宗罪  罪在何处

令人不解的是,该文主要针对「当晚台上演出」,并无指涉师生品格和为人,发文中写出《汤显祖》七大硬伤,大致涵盖有:一、体裁不清:首演时称音乐剧,这次改为歌剧,评者觉得更像是清唱剧。二、形式不明:此标示为原创歌剧音乐会版,如果以音乐会示人,应简化表演和服饰,从而关注于音乐本身,这次改编强化舞台演出,有舞蹈、杂耍(其实看照片还有道具沙发),难道只是以概念化和前一版本作区隔吗?三、质疑歌剧史上没有集体创作而成杰作,怀疑作曲家退居幕后的原因。四、一人作曲却有四人配器,作曲家都是承担配器之责,何况搅出四人联手,欠缺专业态度。五、情节单薄、内容空洞,通篇两处情节,夫妻生死相依,汤大师的为官之道,俗虽俗却比不上古装连续剧吸引人。六、作为歌剧却让合唱沦为无角色可演,人物脸谱化,缺乏戏剧冲突,只是单一展现主角爱情观和性格的刚正。七、脚本质量堪虑,古文和流行用语混搭,文末又引述作曲者另部作品,作曲者本人朴素上阵,用类似巫师的调子唱起一带一路(剧中谐音「伊代伊噜」),动作如同小丑模样。

抱著玻璃心  何须搞艺术

这部引起争议的歌剧《汤显祖》,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制作,参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该剧巧妙植入「临川四梦」再现了戏剧大师不同寻常的一生。评文通篇说的是戏情、是演出中的个人观感,反评论扯到人身攻击和道德层面,以年轻不懂事,不懂尊师重道,不懂我制作的心(辛)——时间紧迫、经费短缺、人力不足,似乎不露些身心失调,不足以显示绝地逢生的气势,创作犹如人定胜天的神话再现,一旦失守阵地转身行乞我见犹怜的脸孔,嘿!我们都累成这样了,你是在校生非但不叫好,反倒在外开批评……商演不适用公益慈善的悲情催泪,公益慈善更无须艺术的煽情渲染。党媒《光明日报》的〈汤显祖怕不怕批评〉一文也提出,批评后的道歉信,态度反差令人不解,如果目光倒回明朝,汤显祖怕批评吗?他说天下人嗓子都唱哑了,与我何干?

如果抱著玻璃心,下海搞文艺创作,不如速速上岸,威严地居于庙堂之中,毕竟华山论剑,艺高人胆大,论的是见识,不比悲贱,导演孟京辉、越剧名家茅威涛,对批评采取大大欢迎!有艺见来论战,说明没被埋没、被舆论看见了,「评论不真心,赞美也无意义」,是选项,就怕碎了一地,不如「没有演出,没有伤害」,也是另种省心的选择。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