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简称日殖时期)(注1)的1920年代之后,在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推动的现代性浪潮中,催生了一批新鲜、充满朝气的面孔——「摩登女孩」(日文为モダンガール,为英文modern girl的外来语)。在这群脱离缠足旧习,接受日本新式教育的「新女性」中,也包含了台湾第一批女性舞蹈家。
但在回溯这群舞蹈前辈之前,让我们先藉著消失近半世纪的《甘露水》在2021年底在「光──台湾文化的启蒙与自觉」一展中重见天日的机会,透过展中的5件重要作品与档案,从摩登女孩们的姿态、穿著、使用的器物、发出的言语、艺术的实践,重新认识这个独特的群体,一窥她们在大时代中的自处、言说、安顿之道,并以此勾勒出时代的断面。
1.
《甘露水》在台湾美术史中堪称一则传奇。她不仅是台湾美术史上第一件等身高的现代大理石雕塑,也是首座女性裸体雕像,由被誉为「天才雕塑家」黄土水耗时3年,在东京完成,并于1921年入选「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这件已逾百岁的作品,其曲折的身世也如镜像般映照出台湾百年的历史,对此,导演林君昵、黄邦铨透过16mm胶卷所拍摄的同名纪录片 《甘露水》 (2021)有精采且完整档案爬梳。
这位站立在蚌壳中,脸庞微微上仰,双脚交叉,双手自然张开的年轻女子,被台湾史研究学者萧琼瑞比拟为文艺复兴时期波堤切利(Sandro Botticelli)《维纳斯的诞生》(注2)。但黄土水不以女神为这件作品命名,他以观世音菩萨手拿著净瓶水洒给众生的「甘露水」为题,让这件昂首瞇眼的裸女石雕成为神的祝福的收受者,刻画出年轻女孩仰面沉浸在福祉恩泽中,平静、自信又自由的模样。
这位接受新式教育,第一位赴日学习美术,站在台湾新美术运动浪头上的雕塑家,不同于西方雕塑对完美体态的追求,理想女神的塑造,他写实地表现出东方女性的梨形身材与清汤挂面的中分盘发,也因此,萧琼瑞认为《甘露水》「不若西方女性的修长、崇高,但单纯、朴实,又充满自信和希望,这是黄土水对台湾女性的礼赞、歌颂与期待」(注3),学者羊文漪进一步指出「她是一位代言台湾的女子,象征也代表台湾」 (注4)。
或许我们可以说,《甘露水》不是女神,是台湾女人,是摩登女孩,是艺术家对自由、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如同黄土水在1922年初,于《东洋》杂志发表的〈出生于台湾〉的创作自述中,「艺术上『福尔摩沙』时代来临」的愿景。但艺术家以摩登女孩为象征,表达对自由、创造的渴求,也受限于当年一般大众对于「裸体」、「身体」的看法,《甘露水》阴部难以清除的暗色墨水是已嵌入大理石结构的伤痕,也提醒著我们当年女性在真实生活中,身体、心灵所遭遇的各种夹缝、艰难处境。(张慧慧)
2.
被称作「闺秀画家」代表的陈进,生于1907年的仕绅世家,是首位赴日习画的摩登女孩。在校期间,作品就获入选展台湾美术展览会(简称台展)。自 1927 年第一回台展后,屡次获官展入选。作为台展、府展(由台展改制,全名为台湾总督府美术展览会)常客的她,26岁时就受聘为台展审查委员(1932-1934),也在1934年后陆续入选日本帝展、「文部省美术展览会」(简称文展)共6回,是日殖时期成就最高的女性艺术家。
陈进在40岁所绘制的《绣裙》,画中女子穿著绣工精美的旗袍,有著陈进标志性的「鲤鱼嘴、柳叶眉、尫仔面」温婉女性面容,展现出宜室宜家的特质,也可一窥当时官方展会的评选标准与品味。学者杨翠曾指陈进为追求艺术「自我解放」的求学经历,所彰显的自主、坚毅的特质,与其作品中的保守、典雅的女性们相违背(注5)。艺术家与作品之间所展现的张力,也暗示著摩登女孩们在时代夹缝中,面对现代性与传统价值的拉扯。(张慧慧)
(注)
- 台湾历史上于1895年至1945年间由日本殖民统治的时期,有「日治」、「日据」和「日殖」等几种说法,每一种说法都隐藏著台湾的民族记忆与历史诠释分歧。本专题为回应「舞蹈在台湾如何可能?」之问题,回溯日本在台湾所带来的殖民现代化治理的社会型塑,故简称「日殖时期」。
- 萧琼瑞:〈「台湾人形象」的自我形塑--百年来台湾美术家眼中的台湾人〉,《岛屿色彩:台湾美术史论》(台北:东大发行,1997年),页51-113。
- 同注1。
- 羊文漪:〈黄土水『甘露水』大理石雕做为二战前一则有关台湾崛起的寓言:观摩、互文视角下的一个阅读〉,《书画艺术学刊》第14期(2003年7月),页57-88。
- 杨翠:《日据时代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以《台湾民报》为分析场域》(台北:时报文化,1993年),页570。
- 胡适并非最早翻译易卜生作品之人,但他与罗家伦合译《娜拉》以及书写〈易卜生主义〉阐述文学的社会性,并与《国民之敌》、《小爱友夫》两部易卜生剧本翻译,一同收录在《新青年》第4卷6号「易卜生专号」(1918),造成回响最大。
- 参考许慧琦:《「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s~1930s)》(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博士论文,2003年)。张春田:《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台北:新锐文创,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