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剧填满每个周末的这个季节,艺术总监冉天豪所领军的天作之合剧场《饮食男女》圆满落幕,该作三度重演票房依旧亮眼;活性界面制作创办人陈午明引进的外百老汇第二长寿的音乐剧《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以下简称《LPC》)在去年连推30场后,今年初更破天荒挑战半年150场的表演。
问陈午明为什么如此勇敢,他笑著透露:「关键之一是,天作之合剧场透过《饮食男女》的演出明白地告诉大家:『这出戏我赚钱了!』」回首过往,2007年对两人都是关键的一年。那年,冉天豪受邀创作《四月望雨》,推算音乐剧的市场可能性,恰逢今年这出戏也将再次上演;巧合的是,那年也是当前话题正热的LPC首次在台湾亮相。
相隔14年,两位旧识的工作分别从创作、演出,慢慢跨足策略经营,摸索的路途似乎也像商业剧场的开发那样胆大心细。几十年来,各阶段的尝试还在进行中、问题也还在观察著。如今一个走原创、一个引进版权,幸亏两位艺术家都有一套行销哲学,否则就像他们说的:「理想都讲到天边了,现实要怎么办?」
Q:你们团队的演出都是走商业剧场模式,请谈谈各自经营团队的想法与作法?
冉天豪(以下简称冉):首先我要讲一个观念,早期我们有个迷思,就是政府为什么不补助我们?为什么戏做那么好,观众都不买票?但后来明白,一直这样思考的话,是站不起来的!如果剧团希望吸引更多人来看戏,就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商业剧场,否则无法怪观众,因为你根本不重视行销,也不关心作品是否跟观众有连结。
我比较严厉,我甚至认为补助单位在编列项目时,也要很清楚他们的目的是要推动什么,是商业市场还是文化艺术的保存?是该给穷困的、还在起步的,或者一定要新制作?我们想要迈向更成功的商业剧场,也需要临门一脚,但补助的想法其实跟商业剧场却是完全违背的。看百老汇就知道,商业剧场的成功原则是演愈久、愈多没看过的人来看才是愈好的。所以天作之合一开始就定位商业剧场的走向,决定不将补助当成必然,而是主动在市场上或民间资金上寻求可能性。
《饮食男女》前3年的每次观看人次都是2万,也有很多2刷以上的观众,但我的伙伴却认为下次演出时,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新观众才对。我们预估《饮食男女》最终有机会达到50万人次的到访,但照现在的推广方式,如果一直都是旧观众来看,那就完蛋了。所以我要去开发从来没有看过戏的,或是没有看过音乐剧的观众。当然,目前我们决定封箱,但这个决定也是经过考量,因为如果我们还是用旧的制作继续行销,会来的还是那6万人,所以我们下次要做的就是像百老汇一样,几年之后把旧戏再升级(revival),卡司全部换,甚至舞台、美学也通通换新,然后重新行销。很难我知道,但那才是健康的!
陈午明(以下简称陈):「天作之合」除了艺术创作之外,票务、行销也有完整的体系,基本上他们每演一次,就收回极大量的问卷资料、销售资料与行销广告成效的资料,这些大数据都可以供剧团判断。所以可以看到产品的开发、规划跟叠代的过程,这都可以套用在音乐剧上。当然不见得现在每个团都做得到,但至少有个好的榜样在这里。
《LPC》从2007年开始做的时候,我就非常相信这部作品,是一个好吃、容易入口、又非常适合拿来打市场化头阵的产品。我永远都记得,当年我第一次贴PTT戏剧版,说我们要在皇冠小剧场做外百老汇音乐剧、英文发音、票要卖700元跟1500元,下面的留言就骂翻了!
冉:因为皇冠就是卖300元、100元啊!
陈:他们说你疯了吗?有没有搞错啊,用英文?的确,开卖第一个礼拜不怎么样(笑),但之后就有口碑。我始终相信,台湾的市场至少要有一批人在去做版权音乐剧的引进,整个光谱会比较平衡。也因为疫情让我们的国际艺术节都消失在空中的时候,加速了这样做……(苦笑)
冉:天作之合10年前成立时,就是要走原创,但我常常见到午明说要做版权音乐剧,就会跟他说:「你赶快做啊!」(两人笑)他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迟疑,但是台湾真的缺这一块。比如亚洲的成功范例就是韩国,他们也是双轨并进,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走版权音乐剧的两个好处,一个是让观众跟国外接轨,第二个好处就是借由它来练制作的能力,台湾缺这一块缺了至少20年。
陈:练兵真的很重要,因为作品已经受过市场验证,你就可以比较专注在其他如设计、行销、制作部门的搭配上。我最近受访都被Q:你怎么决定从去年30场到今年150场的?我就说我跟伙伴聊一下,他问我做几场?我说「先估半年好了」,他说好啊!我说「那你要演几场?」他说「大概150场」,我说好啊!3分钟就聊完了!(笑)当然我心里有个底,就是从去年到今年,整个制作团队的状况、行销、行政管理,以及现场的操作流程都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长期运作的感觉,做完后,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有收获。
Q:在台湾做长期演出的音乐剧非常不容易,身为制作人,在短期与长期的操作上,有什么不同?
陈:当资本比较小的时候,很难为了单一制作去扩张。也就是说,制作人跟执行制作常常是合一的,真正的执行制作就在帮剧团做更细的事情。但像这次时间拉长了、能够算出合理收入时,就能有余裕请一个制作总经理(General manager),让他去处理整个现场的运作。如此一来,我跟另外一位制作人就可以专注在管理、策略、财务层级的事情。担任制作人其实都很花时间,一旦埋头去做且没有人协助,就不会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
冉:他就变成大家的助理。
陈:对,所以我现在可以每天打电话call客,当「酒店」的公关说:「欸林董,下礼拜要不要来包一桌?」(笑)这个经验当然不适用每个制作,但如果有更多这样导向的制作人来跟艺术家创作者合作的话,就可以预期更多平衡感不错的制作出现。老实说,我觉醒得很晚……(冉:那你以前都在说空话吗?)其实就算是投资者看我,他们也觉得我是艺术家......
冉:我觉得你真的早该做了,虽然你有艺术家的个性!
陈:这几年因为疫情,让我把我的脑切回那个商业的世界里。像去年在隔离的期间,我花了一两个月,完全照百老汇的格式,把《LPC》要给投资人的投资建议书用英文写了一整本。写完了,我也比较知道怎么去做、怎么经营跟投资人的关系。
冉天豪
作曲家,主要创作音乐剧与合唱艺术歌曲;曾任福尔摩沙合唱团、台北男声合唱团、T42 Singers驻团编曲;现为天作之合剧场艺术总监,台北爱乐合唱团、台湾原声童声合唱团等特约编曲。毕业于国立政治大学英语系,虽未曾受正式音乐学院训练,但自1994年大学时代开始为合唱团大量改编国、台语老歌,而后为管弦乐团、音乐剧团作曲与编曲。
陈午明
现任活性界面制作创办人、财团法人科华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神秘失控人声乐团团长、剧织造(WTheatreProductions)制作人、上海阿卡贝拉中心执行长。近年重要制作作品有:外百老汇全本音乐剧《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音乐展演计划《顾尔德计划》、《Reasons To Be Pretty》、台湾音乐剧二部曲《隔壁亲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