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把蓝色本本里的基本知识都灌到脑袋里头(饶予安 绘)
剧场ㄟ冷知识

当代歌仔戏编腔的铓角(mê-kak)

「音乐设计」是1980年代台湾歌仔戏进入现代剧场后才出现的专业职称(注1),但概念与执行早存在于过往演出中,「被设计」的有腔调、配乐、锣鼓三种——所谓的「编腔」主要负责的就是「腔调」。歌仔戏腔调随时代演进、市场变迁与文化变迁,逐渐出现常见用法,诸如【七字调】有各类变化、【都马调】多用于长篇叙述、其他曲调有联缀惯性与特定用途等,也因观众喜好、演出需求等,产生「新创曲调」、或「旧曲新编」。当代剧场歌仔戏编腔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编剧写出来的唱词,「安排」适合的曲调来演唱——这个「安排」包含找寻旧有的腔调,也可能量身打造。(注2)

本期「剧场ㄟ冷知识」邀请到知名编腔设计陈歆翰,分享他体会到的基本能力与小诀窍。

「音乐设计」是1980年代台湾歌仔戏进入现代剧场后才出现的专业职称(注1),但概念与执行早存在于过往演出中,「被设计」的有腔调、配乐、锣鼓三种——所谓的「编腔」主要负责的就是「腔调」。歌仔戏腔调随时代演进、市场变迁与文化变迁,逐渐出现常见用法,诸如【七字调】有各类变化、【都马调】多用于长篇叙述、其他曲调有联缀惯性与特定用途等,也因观众喜好、演出需求等,产生「新创曲调」、或「旧曲新编」。当代剧场歌仔戏编腔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编剧写出来的唱词,「安排」适合的曲调来演唱——这个「安排」包含找寻旧有的腔调,也可能量身打造。(注2)

本期「剧场ㄟ冷知识」邀请到知名编腔设计陈歆翰,分享他体会到的基本能力与小诀窍。

01、先把蓝色本本里的基本知识都灌到脑袋里头

编腔的首要功课,是得对歌仔戏曲调有一定的熟稔程度。更进一步的是,能够将这些常用的、基本的曲调都记到脑海里,而不是在设计腔调时才去翻阅相关书籍。基本上,【七字调】、【都马调】等传统曲调都是必备的,还有大量的变调、电视歌仔戏曲调也都要有基本认识,同时对歌仔戏常用的南北管音乐也要稍有了解。常用曲调的基本内容都收录在俗称「蓝色本本」的小秘笈里——也就是,刘文亮老师整理的《歌仔戏曲调选集》。这本选集是前辈老师们教给刘文亮老师,或是其他老乐师记在脑子里常用、现成的曲调,再经过整理、排序、打成谱,透过反复输出、影印,加上影印店简单的云彩纸封面,流传在后来学习歌仔戏的学生手边。在刘文亮老师过世之后,也公开了电子档,嘉惠更多有心学习的学生。

02、记下来之后,还要能够写成谱

音乐设计具备的音乐基本能力与素养,让他们能够熟稔各式曲调,并且理解各式曲调的性格、用途,借此应用到对曲调的安排。这种能力多半也表现在他们所拥有的乐器演奏功力,像是周以谦、陈孟亮等老师都擅长演奏胡琴,也往往是后场的主胡、文场领导。不过,作为音乐设计之一的编腔也必须具备「写谱」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够把脑海中想到的旋律记录下来,因为有些人想到的旋律,会跟他最后写出来的谱完全不一样,这就没办法成为合适的编腔。举例来说,在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就曾设计期末考考题,是要求学生「背谱」,将国宝艺师王金樱及小咪的《甘国宝过台湾》里的唱段分成几个部分,透过抽考的方式,不只要演奏,更要能够默写出来,这是需要透过训练的方式去养成的。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解说人

陈歆翰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表演艺术博士。现为戏曲音乐工作者、国立台湾戏曲学院兼任助理教授。曾参与唐美云歌仔戏团、春美歌剧团、尚和歌仔戏剧团等剧团作品,并担任《见城》、《船爱》、《1624》等跨团大型制作的编腔设计。第32届传艺金曲奖最佳音乐设计奖得主,第58届广播金钟奖艺术文化节目主持人奖得主。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