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采访,梁志民翻找了过去的照片。以为自己已经没有爷爷的照片,如作为矿务人员的爷爷,被一场台风带走,在三峡矿场里下落不明;这次,却在一张6岁的梁志民站在新竹关西昆仑宫前的合照里,隐约看到爷爷模糊的身影。他还记得,拍照的那天是民国60年8月28日,不到一个月后,爷爷就从他的生命里消失。去(2023)年在苗栗首演的音乐剧《那一天,彩虹出现》,梁志民将他与爷爷的故事写了进去,不只是思念,也正诉说著他现在的一切似乎从这儿开始——音乐,戏剧,还有音乐剧。
音乐:从小活在生活里的一部分
梁志民是新竹关西客家人。由于父亲工作因素,在台南出生,国小之后才搬到台北;不过,童年的寒暑假都会回到关西爷爷家,因此建立深厚关系,而更深厚的或许是「唱歌」的基因。
他笑说:「客家人非常喜欢唱歌,吃饱的时候唱,在田里干活唱,采茶的时候唱,叫小孩回来也唱,那个音调都像在唱歌。」他的印象中,亲戚的歌喉都非常好,「我一直到中学之后,才知道世界上有人音不准。」从那张爷爷留下身影的照片里,他似乎听见了声音,是爷爷之前抱著他在庭院里教他唱歌,还有奶奶在爷爷离开后,常沉吟著他听不懂的歌词,曲调却还记得清晰。
对旋律敏感,也造就了梁志民爱唱歌的天性。国小三年级之后,他不只在校内唱合唱,也加入校外的荣星合唱团,尚未变声的他在四部合声间游走,到现在都还记得每一部的唱法。有次排练完,他在走廊上哼著曲子,被当时的钢琴老师听见,唤了他过去询问,梁志民才知道这首在家里偶然听到、并不知道名称的曲子,是莫札特的小夜曲。老师拍了拍他肩膀,说这是首复杂的曲子,能够哼得这么准确,称赞他有天分。梁志民说:「当时不知道所谓的天赋,只觉得唱歌是非常有趣、非常快乐的事情。」
十多年前,梁志民要执导北艺大戏剧学院秋季公演的《费加洛婚礼》音乐剧版(2008),便在开车去高雄的路途中,把歌剧《费加洛婚礼》听了约莫4遍,回到台北后,对著总谱将音乐剪出来,与作曲家樱井弘二讨论改编。这种能力,是从小就深植在身体里的,除了天赋,更是他始终在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寻觅自己擅长的、也喜欢的事情。
并且,音乐不只是在创作中,更已是他生活里的一部分。梁志民说,游泳时有听音乐的习惯,会在防水MP3里放一整出歌剧、音乐剧、或是京剧,像是《四郎探母》就因为这样的习惯,可以从头唱到最后一句「扭回头来叫小番」。他说,自己对音乐的品味很广,一直透过学生接触到最新歌手,包含嘻哈音乐也信手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