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怀民(刘振祥 摄 云门基金会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凝视聂光炎──穿越,集体狂飙的剧场岁月(一) 他们眼中的聂光炎

林怀民:我从没看过一个人讲剧场,像他那样让人兴奋

采访  古碧玲、刘培能、杨淑雯

「聂光炎老师是,台湾现代剧场的奠基者。自夏威夷大学学成回来后,他带回整套的现代剧场……用作品、用讲学、用身教,让台湾有了现代剧场的观念和规矩⋯⋯这些规矩逐步、慢慢地建立,并且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代。」

开门见山,林怀民对聂光炎之于台湾现代剧场的重要性做出如是评价。

把大稻埕街景搬进剧场的《廖添丁》

1979年,云门舞集迎回了一度暂别舞团和台湾、前往美国进修的艺术总监林怀民,也迎来了一支编舞家构思4年的舞作:以台湾义贼为现代舞剧主角的《廖添丁》。「我们一个年轻的团队,就做了一个很大的戏。」林怀民笑道。岂不大呢?作曲家马水龙编制一首由5个乐章构成的交响诗,曲风有悲壮、有反抗;早前多次合作的舞台设计家聂光炎为这支5幕舞剧设计了3个空间:日本人住宅、庙前广场及淡水河畔;除了实体布景,也有画布绘制而成的场景。当时一篇报导提到:「为了设计这些景,聂光炎在国父纪念馆模型上,工作了几个月。」(注)

「我觉得最伟大的事情是,我们请聂老师画了大稻埕霞海城隍庙对面的街景,那是廖添丁曾经活动过的地方。看到台湾的一个景色、台北市的一个景色那样庞大地出现在国父纪念馆里面,我自己有种感动。后来这个演出带到中南部,在体育馆演出,观众看完就热烈地来拥抱我,我一辈子记得这事情。」

不只林怀民对舞台上昂然的台湾景致和观众反应感动,另一个坐在台下的年轻创作者也被舞蹈这么高蹈的艺术形式,竟能如此贴近观众经验而震动。那是日后以「通俗是一种功力」著称的吴念真,云门的《廖添丁》让他拆掉了「艺术」与「常民」之间的藩篱。

这个标记了云门舞集与聂光炎合作里程碑的作品,历经多次巡演后,布景道具存放在一个地下室仓库中,某年一场台风大水淹没仓库,从此,《廖添丁》只能成为历史档案中的一笔。

《罗恩格林》首现台湾舞台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林怀民

知名编舞家和作家,亦是台湾最负盛名的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创办人,2019年自云门舞集艺术总监一职退休,其后陆续与歌剧、马戏等不同领域艺术家合作,编创剧场作品。云门舞集在创团初期多次与聂光炎合作,作品包括《哪吒》、《寒食》(皆1974)、《孔雀东南飞》、《夸父追日》(皆1977)等,1979年林怀民自美返国后的新编舞作《廖添丁》,由马水龙作曲、聂光炎任舞台设计,在国父纪念馆首演后,也在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庙露天开演,是云门舞集创团初期令人印象深刻的舞作之一。

Authors

作者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