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上,北京石景山的郎园,匿名了13年的北京戏剧评论者北小京本人现身,也为她从2012年2月23日至2023年底发表的剧评文集《北小京看话剧》办了新书发表会。北小京就是孟丹峰,一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从事演员、编剧和导演工作的戏剧专业人士。这13年来,孟丹峰女士每一篇剧评都是坚持自费购票,以自己的专业说自己所见所感,就文字的品质来说,堪称戏剧评论文章的典型。花钱买票、说真话,看似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是在戏剧圈里的人都知道:「在我们的时代里发出独立的声音并非易事,却又是多么必要!」所以「眼看著虚假的恭维即成燎原之势,我心中的戏剧之光不允许我苟同,不能够再沉默下去!」但独立发声必要,匿名则更有现实的必要。
这13年来,北小京和她的剧评经常是北京戏剧圈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方面是北小京隐藏得够深,从不回应对她的夸赞或谩骂,也从不在网路上的纷争中出现,「北小京猜想」成了一种乐趣;再者,北小京的剧评总是引发讨论与争执,例如2016年5月2日〈《审查者》─给鼓楼西剧场的一封信〉,直陈「直面戏剧」(in-yer-face theater,另译直面剧场)的本质与鼓楼西舞台表达之落差;2024年5月19日的〈《日出》─不要让明星干掉艺术家〉,批评金星一人跨了编(舞)、导、演三种身分,却端著明星架势,看轻了舞台演员表演的魅力。被北小京点名批评过的戏剧圈大佬不在少数,被批评自然心里不舒服,动用各种人脉关系想找出谁是北小京,但北小京的匿名行动是冷战时期双面间谍以来最伟大的成就,让她只要直面作品本身,而不被作品之外复杂的人际关系纠缠。在北京,批评者肯定是孤独的,「很多人批评我过于犀利,呼唤我做戏剧人的朋友、知己,因为他们是脆弱的。我想说的是,『北小京看话剧』从注册的那一天开始,就决定不与任何人做朋友,隐身是为了褪去你和我身上的标签,我们就艺术谈艺术,我们不交换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