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比利时列日剧院总监塞吉.宏哥尼、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资深制作人李筱怡、日本横滨国际表演艺术会议总监丸冈广美、澳洲PuSh 国际表演艺术节艺术总监嘉柏丽・马汀、东京艺术节艺术总监助理関由美、国家两厅院节目企划部经理赖依莉、德国柏林艺术节表演艺术季策展人桥本祐辅、澳洲墨尔本艺穗节艺术总监兼任德国2026世界剧场艺术节联合策展人赛门・亚伯拉罕。(张震洲 摄)
焦点专题 Focus 移动、连结、共构──给未来剧场的备忘录

在不确定中重新布局──从2025台湾周欧亚交流论坛观察策展趋势

由国家两厅院主办的「Taiwan Week」,邀请来自全球22国共48位表演艺术策展人、节目总监与国际艺文机构代表来台,展开为期一周的密集交流行程。其中「欧亚交流论坛」作为活动期间的重要闭门活动之一,除了由主办方两厅院压轴分享,也邀请其他7位来自日本、香港、加拿大、比利时、德国、澳洲的代表(注),针对各自机构的近期策展经验、文化政策结构与跨国合作策略进行分享与对谈。短短两小时的会议场域,不只是经验交换的空间,更形成一座穿越语境与体制的「观点试炼场」。

艺术节作为回应现实的行动现场

论坛中登场的策展人或艺术总监分别来自不同层级与规模的组织:有正面临补助制度转变的政府主导型平台(如日本横滨国际表演艺术会议,以下简称YPAM)、长期参与欧洲共制网络的剧院(如比利时列日剧院)、以城市节庆形式推动多元文化与族群平权的艺穗节(如澳洲墨尔本艺穗节),也有尝试以集体策展回应全球政治分裂的艺术节(如德国世界剧场艺术节)。这些横跨制度、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实践案例,构成了本场论坛的讨论基底。

论坛整体讨论可归纳聚焦于3个主轴:一是文化补助政策变动如何影响艺术节结构与机能;二是合作网络的扩张;三则是疫情与全球动荡背景下,观众行为改变如何反向塑造节目策划与展演策略。虽无统一答案,但策展人们的共同关注却呈现出一个清晰趋势——在不稳定与不确定的当代环境中,艺术节不再只是作品的展示平台,而逐渐成为一种回应现实、重组文化结构的行动现场。

《弄臣》透视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