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思妮(图中身著蓝衣者)参与《亚洲重新测量计划》于曼谷田调现场。(刘郁岑 摄 温思妮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移动、连结、共构──给未来剧场的备忘录 艺术家的移动日志

温思妮:从没有经验所造成的「痛」与「错」开始

如果说跨国合作对我有什么意义,那就是让我更清楚「自己是谁」。

挑战西方,跨国制作,是件能快速的事情?

我的第一个国际剧场交流经验,是2007年因欧丁剧场导演尤金诺.芭芭(Eugenio Barba)来江之翠剧场开工作坊,我因此参加了团员征选。当时团长周逸昌说:「若有心参与演出的人,请努力练习南管梨园身段与我们的表演身体训练课程。」老实说,我最初只是被「国际剧场大师」的名气吸引,并不理解周老师为何坚持寻找「亚洲的身体」,而剧团邀请印尼舞蹈家Mugiyono Kasido、Siti Sutiyah、Bambang Besur来教授工作坊时,我则惊叹为什么亚洲有那么厉害的剧场我却不知道?当我看到尤金诺.芭芭恣意拆解梨园的身体和语言时,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直觉「这哪里不对劲」——现在我知道这叫东方主义与文化挪用。但我很快就把这些疑惑先抛在脑后,前往「进步的」德国学剧场。

我在德国的每一次校内校外演出算是跨国合作或文化交流吗?我想不是。

《弄臣》透视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