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珩
-
藝@書
十年一劍為《月球水2.0》搞笑
繼去年出版《藝想天開平珩的創意工作學》,與讀者分享多年藝術工作行政經驗後,資深表演藝術工作者、舞蹈空間舞團創辦人平珩,更在今年3月推出《一堂永遠不會結束的課》,透過多個親身參與的國際交流與共製合作案例,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與眉眉角角,展露精采演出背後的不為人知的內幕與歷程。近期舞蹈空間舞團與日本東京 鷹舞團二度合作的《月球水2.0》將以線上映演方式呈現,本刊也特地選摘本書中相關章節,讓讀者一探此製作背後的點點滴滴
-
平心而論
起飛總在兩年後
批評、抱怨工作很容易,但要理出自己的想法,沒有兩年的「忍功」,真的不易掌握分寸,職業舞者如此,藝術行政如此,教學也是如此,但唯獨對於我不夠熟習的寫作,似乎兩年半了,還沒能掌握到自己最理想的狀態。預設的主題,常隨著文氣轉到了別處,想說的重點,總被有限的措辭局限了,這種全然的「活功夫」,當真更是來得不易。
-
平心而論
鬆緊之間別有洞天
原來「轉接點」不是創作者一人之事,是全體之事; 原來串連「鬆」之間,還要有「緊」; 原來「魔鬼就在細節中」的真正意義,是在說從生活或工作的細節中所發現的智慧,是會讓人開心的!
-
平心而論
第一名
一般而言,當賣座未達滿座時,開演前「適度」地自行調整座位其實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地方場館,多半會「睜一眼閉一眼」的見怪不怪,但在苗北,場內服務同仁是人手一張購票座位表,因此很容易辦識出觀眾是否變動座位,問起吳主任怎麼敢那樣「堅持」行事?他睜大了眼說:「當然要這樣啦,不然怎麼推不同票價的座位!」
-
平心而論
道不盡一切的淚水
舞者們在接近演出、緊鑼密鼓排練期間,還要分神配合學校各種「奇怪」的時間出動,有時在早上七點就得開始暖身,有時是一天連跑三場,甚至不時還須兵分二路或三路,才能因應學校們都想要的「好時間」。而講座通常不可能「一套走天涯」,舞者還得依講座時間長短及人員組合準備不同素材與內容,種種「壓力」終於逼得讓他們有一天問起:「這樣跑,到底有沒有效果啊?」
-
平心而論
分分秒秒的步步為營
如果是舊製作演出,時間大致不會有差別,完全可以預計,也可以準確地說出上半場時間、中場休息、以及下半場的時間長度。但對於新製作可就真不容易了,例如原本預計兩個半小時的演出,可能到了最後變成三小時。這從劇院的角度來看,好像是增加了票券的價值,似乎是對觀眾有利,但往往有些觀眾可不會這樣想,於是「害我回家太晚」、「坐車不方便」,都會成為客訴的內容。
-
平心而論
分寸啊,分寸!
島崎徹的排練,每個細節都要求得一絲不茍,但他同時也讓舞者自我表現,如果動作的味道對了,會尊重舞者所賦予的感受。所以「遵循細節」與「加入自我詮釋」二者之間到底有沒有衝突?其中的分寸該如何掌握?我們需要揣度的分寸是要用教的,還是只能用體會呢?如果對應在行政工作上,按表抄課的執行與自主運作的分寸又該是如何拿捏?
-
平心而論
好滋味的晚餐
芭蕾重要的派別俄國的Vaganova、 義大利的Cecchetti、丹麥的Bournonville、巴蘭欽的芭蕾,哪一種是method(方法),哪一種只是style(風格),又是一番歷史考據的辯論,更深入談起這些細節,有點年紀的評審們都好像變成了「憤青」,悍衛著自己的研究心得,引經據典地加以佐證,為飯局增添了不少好滋味。
-
平心而論
說相聲?
在職場上,如果是主管、同組同事、別部門同事丟個包袱,我就把它當成是「接包袱」、把重點說清楚、講明白,也許不同專業之間就比較不會有「你怎麼會問這種問題」的情緒出現了。但是實際上,這樣不帶「批判」的回應,並不容易做到,同事之間如果交情不夠,這種「你丟我接」的往來不容易順暢,那交情能不能夠經過「設計」而被催化出來呢?
-
平心而論
場館的溫度
我有幸在一個被支持的環境下起步工作,我也努力實踐這種「看喜不管憂」的行事作風,缺點人人可挑,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看到正面的點,才是可以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感謝父親多年來教會我最重要的工作態度,也謝謝他一路相挺,即使到此刻依舊受用。
-
平心而論
主題與變奏
楊春江幽幽地說,「如果我擁有自己的劇場,我當然可以比較主觀!但當我沒有時,我不想讓它變成『楊春江舞蹈節』,而是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可以加入!」原來小亞細亞所代表的劇場間的合作交流,並不是那麼容易「複製」,雖然楊客氣地說他是從小亞細亞得到「傳承」的使命,但我知道能夠因地制宜、因主題聯想出不同的變奏,才是真正的接棒,也才是最讓人欣喜及感到安慰之處。
-
平心而論
肝膽相照的功夫
荷蘭策展人羅勃在受訪時說:「大凡表演團隊分為二種,一種是以呈現單一藝術家的作品為主,藝術家就代表團隊;另一種是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的團隊,那我就會介紹團隊幕後的核心人物,他怎麼做、做過什麼。」原來一直以為作品永遠是最重要的,原來他還會關注其他的層面。
-
平心而論
送禮費周章
出國時,我也常會在博物館挑選禮物以備不時之需,梵谷美術館色彩優美的大圍巾、別針等適合給氣質出眾的長輩,文創型的文具或小物適合給創作者,會帶來叮叮脆響的小鈴噹、小樂器、小風鈴等,也都是頂能讓人解憂的小禮。 無論禮物貴不貴重,精美的包裝、搭配的彩帶、提袋、附上的小卡,也都是準備禮物的一部分。這些過程,其實就如同在準備一個製作,紅花有了,還須綠葉才能完整。
-
平心而論
太歲頭上要動土
有時是針對音樂、有時是劇中人物,有時表現方式,在眾多可能的改變中,他至多只會擇兩個關鍵點來討論。太歲頭上雖可「動土」,但不能動大土!什麼是關鍵?什麼是可行的關鍵?是提出一個方向?還是有一定要改變的點,羅勃總能分得清楚,作品也往往在他的「提點」下,將製作人與創作者的距離拉近,也就擔保未來與觀眾的距離更近了一些。
-
平心而論
弦外之音
每年的城市文化會議都是由各城市依主題報告近況與發展,大家除了要提供最新的資料外,也難免會各有心機地運用在地特色來「宣揚國威」,短兵相交的較勁有時不知不覺會讓彼此的關係有些緊張,但南方大師總能以一個漂亮的總結將會議重新定調。他「要緊張,又不要太緊張」的態度,多年來成為會議的核心精神,讓大家在面對新議題及挑戰時找到動力及方法,也能夠體認「掌握」會議的結論是在開幕的「面子」後,更重要的「裡子」。
-
平心而論
重生的喜悅
面對這一連串的辯論,我其實還想插話:「我們每一場活動都會事後用照片做人數確認?參與人數較少的活動可能可以計算出來,幾百人參加的能算出來嗎?」我們的「研究」方式要如何可以精準又省力?但這個項目有必要那麼錙銖必計嗎
-
平心而論
從開低而走高?
除了不斷想辦法精進演出前後的「說」,今年我們還有個特別的機會,把舞作從頭到尾以口述影像方式「說」給視障者聽,準備素材的過程相當不易,但結果是意外的「甜美」。口述老師將看到的畫面,透過耳機以好聽又適當的速度娓娓道來,不僅聽障生覺得「非常豐富」、「看得很開心!」,連一起前來的明眼人,也有不少表示受惠良多,確實因此看懂了更多的細節!
-
平心而論
是天空,也不是天空
今年,我們更大的挑戰則是在新竹美學館的支持下,舉辦一場給「視障者」的專場演出。演出進行時,視障觀眾會帶上單耳的耳機,一邊聆聽著口述影像老師的敘述,一邊聽到音樂、想像舞蹈。我們沒有任何先備經驗,原本想得很單純,以為只要提供演出劇本,讓影像口述老師們來看看彩排,他們就可以把看到的內容說給學生聽了吧!沒想到想到這才是一連串費心費力溝通的開始。
-
平心而論
攻人要攻心
創意的想法不能只是說出來,還要以不同的行動去落實!有時我們會先做工作坊,增加前置的心理及身體準備;有時則是要辦個讀書會、討論分享,讓舞者們跟上編舞家的內心世界。「攻人要攻心」從來就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何況每一代的舞者、每次合作的創作者都不相同,所以我也只能在「挑戰」中緩步累積經驗。
-
平心而論
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
「我想要一個帶著『惆悵感』的燈光。」「???」 胡導說:「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能夠找到正確的語言相互溝通真的很重要!什麼是構成「惆悵感」燈光的要素?如果這個「惆悵感」能夠被進一步轉譯成「冷色系、小範圍、有點背光、偏暗」的燈光,那被「翻白眼」的機率就一定會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