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轉接點」不是創作者一人之事,是全體之事;
原來串連「鬆」之間,還要有「緊」;
原來「魔鬼就在細節中」的真正意義,是在說從生活或工作的細節中所發現的智慧,是會讓人開心的!
日前,年逾七十的張鳳翔老師自美返台敘舊,十年不見的她,踩著細跟小馬靴,翩然走進排練室。也許是當年藝名取得好,「小白兔」看起來既活潑又精力旺盛。原本只是要老師露兩手佛朗明哥絕學「嚇嚇」年輕團員們就可以了,沒想到老師也沒在管是誰的舞鞋,鞋一套進腳就「佛哥魂」上身,結果紮紮實實教了兩小時的課,從基本腳步到流動行走,把大夥兒的興趣都「震」出來了!
佛朗明哥舞除了腳功之外,拍手打節奏也很重要,老師的掌聲既脆又響。在她嚴格的一一檢視下,才發現舞者的掌聲真是各有千秋,有的聲扁、有的聲小,只見老師一直說「放鬆、放鬆!手指、手腕放鬆!」,可大家愈想拍出大聲就偏偏愈會用力,只有我這種不想做「第一名」的人,竟博得老師一句「不錯!」原來有些事不一定非衝不可,「鬆」一點也可能成事!
「鬆」的領悟,竟然走了十年
前一陣子,忙著和日本「東京鷹」舞團排練。距離前次合作已有十年了,「東京鷹」那種幽默、風趣、具有強烈戲劇性的表演風格,是舞蹈人最難駕馭的類型,因此十年來「臥薪嚐膽」,為的就是這次的再相遇。
開排前,大家看了之前的影帶,先狠狠地自我檢討一番:
「為什麼我們已經那麼用力了,卻好像還不如他們吸睛?」
「為什麼我們辛辛苦苦地滾大球、吊鋼索,他們只是躺在地上擺動作,投影出來的畫面就那麼好笑?」
「我們舞者明明個個貌美如花,但怎麼就會讓人忍不住去看那位重達百多公斤的池田,不然就是被小個子酒吧老板橋爪搶走光彩?」
於是,串連起這幾年接觸的各種戲劇課程及親子劇的演出經驗,舞者們歸納出兩個對於新製作的核心態度:
1. 不能累—但叫愛跳舞的舞者不那麼跳舞,能嗎?
2. 要智取—但聰明創意如何用最精簡的行動表現出來?
果然舞者們這次「成功」的心理建設,讓編舞家近藤良平在第一階段排練就「驚豔」了,罕見地在三天廿小時工作時間內就發展出四十分鐘的素材。相較於平時平均是三小時完成一分鐘的進度,這回「小菜」變「佳餚」的效率,靠得不光是舞者的「舞功」,而是大家能勇敢地以五花八門的方式回應編舞家的每一個梗。
「台灣有什麼禁忌?」
「手指月亮,半夜耳朵會被割掉!」「碰到蛇,要跑S型!」
「台灣有什麼生活智慧口訣?」
「遇平交道,要停看聽!」「溼搓沖捧擦!」「沖脫泡蓋送!」
原來如果不夠「鬆」,回應不會有趣;如果不夠厲害、不夠勇敢,也不會敢「鬆」。對於這種「鬆」的領悟,我們竟然走了十年。
串連「鬆」之間,還要有「緊」
在排練最終,「東京鷹」創始團員之一的山本還語重心長地提醒:「現在我們有了一些好片段,但接下來最難的部分是如何找到『轉接點』!而每一個人都要能對於轉接點有全面的理解,演出才會成功!」
原來「轉接點」不是創作者一人之事,是全體之事;
原來串連「鬆」之間,還要有「緊」;
原來「魔鬼就在細節中」的真正意義,是在說從生活或工作的細節中所發現的智慧,是會讓人開心的!
文字|平珩 舞者不成,專家未滿,藝術行政與教育的手工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