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s | 挑戰邊界
我們不要再「看戲」
當觀眾是來「體驗戲」而非「看戲」時,將有什麼不同的期待?看似只是語義不同,但如理論家茱蒂斯.巴特勒在《受激的言說:一個關於展演的政治》中所說:「我們用語言做事,用語言產生效果,且為語言做事,但語言同時也是我們所做出來的。語言是我們所做之事的名字:是我們“所做的事”(特定動作的名稱)也是我們所影響的事,既是我們的行為也是後果。」
《PAR表演藝術》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當觀眾是來「體驗戲」而非「看戲」時,將有什麼不同的期待?看似只是語義不同,但如理論家茱蒂斯.巴特勒在《受激的言說:一個關於展演的政治》中所說:「我們用語言做事,用語言產生效果,且為語言做事,但語言同時也是我們所做出來的。語言是我們所做之事的名字:是我們“所做的事”(特定動作的名稱)也是我們所影響的事,既是我們的行為也是後果。」
《PAR表演藝術》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