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君.丹青怨》中,和番後的昭君與呼韓邪單于。(薪傳歌仔戲劇團 提供)
戲曲

精煉「戲肉」重登舞台 內台戲經典點染新意

薪傳歌仔戲劇團《昭君.丹青怨》

需連演十天的內台歌仔戲經典劇目《王昭君》,要如何精煉才能成為一下午或一晚能演完的作品?薪傳歌仔戲劇團將於二○二一年將推出的《昭君.丹青怨》,是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自內台戲時期便念念不忘的劇目。擔綱編劇的蔡欣欣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廖老師一直希望能夠圓的一個夢。」這個夢,是恢復內台歌仔戲時的榮景,讓觀眾看見當年的風華,同時希望能「以戲帶功」,給演員們充足的磨練。

需連演十天的內台歌仔戲經典劇目《王昭君》,要如何精煉才能成為一下午或一晚能演完的作品?薪傳歌仔戲劇團將於二○二一年將推出的《昭君.丹青怨》,是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自內台戲時期便念念不忘的劇目。擔綱編劇的蔡欣欣教授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廖老師一直希望能夠圓的一個夢。」這個夢,是恢復內台歌仔戲時的榮景,讓觀眾看見當年的風華,同時希望能「以戲帶功」,給演員們充足的磨練。

薪傳歌仔戲劇團—2021年度大戲《昭君.丹青怨》

2021/1/1617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INFO  www.facebook.com/shintrun/

尋跡辨蹤煉「戲肉」 探尋內台本的源頭

整編之初,蔡欣欣記錄下廖瓊枝口述的《王昭君》,記憶模糊未明處,她發揮學者精神,蒐羅古代史書的記載,同時也從通俗文藝中找尋改編源頭。經一番爬梳,她發現了《王昭君》與清嘉慶時期雪樵主人的小說《繡刊昭君和番雙鳳奇緣全傳》的情節幾乎一致,證明了內台時期藝人的創作取材,也試圖從取材理解時人的喜好,與揣想當時舞台的發展情況。

本於《雙鳳奇緣》的內台本《王昭君》情節充滿神異色彩,有「玄女賜衣」、「火燒雁門關」、「黑水造浮橋」、「百鳥銜花蓋面」等精采情節,不過,現今舞台難以全部重現,一則擔心過於冗長,二則擔心無法聚焦。於是在導演王友輝與廖瓊枝的定調下,刪除枝蔓,聚焦於昭君與二王(漢元帝、呼韓邪單于)的情感,並留存內台時期的「戲肉」,留下重要的唱腔、情節,及「昭君出塞」經典場景,精煉出《昭君.丹青怨》。

一幅圖?三幅圖? 一位昭君各自表述

蔡欣欣與王友輝絞盡腦汁思考,除了聚焦外,昭君故事的情節是具普遍性的,究竟有那些情節描寫能讓觀眾有所共感?對大眾而言,較為熟知的可能是王昭君因毛延壽於其畫像中添加一筆(或刻意畫醜),而讓漢元帝將她送至匈奴和番。然而,在民間文藝的點染下,大眾所熟知的一幅圖,變為三幅圖,毛延壽的身分也不只是畫工,而是朝廷大臣。因「美人圖」而點染出的情感、錯誤,成就本劇命名。

為讓情感衝突與戲劇張力更增,蔡欣欣保留內台本的描寫,眾人皆知的昭君畫像變為昭君自描,而非毛延壽所繪;一幅圖變為三幅圖——行、坐、睡三圖,讓劇情更加陰錯陽差,充滿戲劇張力。王友輝在執導本劇時,擔憂曲折奇異的情節描寫會讓觀眾無法接受,但蔡欣欣也解釋:「這些描寫並非是個人的創意或想像,而是清代就有了。」經過幾番討論,王友輝認為:「其實有許多好看的小說、戲曲,大多也背離正史,但從中,我們也發現了前人無限的創造力。」

圓一圓感謝之情 旦角本色的展現

談到修編的過程,蔡欣欣強調這不只是把老戲重新搬上舞台,重點是,如何將之提煉,並找到舊作的當代意義,連結當代觀眾,才是整編的重要精神。當然,蔡欣欣對被刪掉的情節、人物仍感到惋惜,廖瓊枝老師更是對原劇中發現昭君,並讓昭君得以走出掖廷、擺脫待詔身分的皇后被刪去非常在意。蔡欣欣笑著說:「廖老師是很懂得感恩的,她說如果沒有皇后,就沒有後面這些情節了,所以我們想方設法,還是留下了這個人物,並合理化她的存在。」

談回「圓夢」,蔡欣欣從表演、唱腔等角度提到《昭君.丹青怨》這部作品的重要性,「這部作品在廖老師眼中是所有旦角在演藝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作品。文武皆重,難度相當高。」以戲帶功,希望徒兒們能夠更加茁壯是廖瓊枝不變的初衷。薪傳歌仔戲劇團在其領導下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創造了自己的品牌定位,保存美好的唱腔與表演,留下重要的經典故事,老戲中有老韻味,同時也留下了歌仔戲的純樸和自然。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