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書林出版公司 提供)
藝@書

致那一顆劇場初心

周逸昌透過多年來從旁觀察學員上課,取徑不同文化的身體論,逐步淬化出其獨到的「動中定演員訓練法」,期待受過此訓練的演員,能夠「透過表演同時傳遞出沉穩安定的力量」。

周逸昌透過多年來從旁觀察學員上課,取徑不同文化的身體論,逐步淬化出其獨到的「動中定演員訓練法」,期待受過此訓練的演員,能夠「透過表演同時傳遞出沉穩安定的力量」。

跟周逸昌的初遇是在1986年,當時對劇場滿懷興趣的我報名參加了「當代台北劇場實驗室」的甄選,最後並未入選,失落的我正要離開甄選所在地的皇冠小劇場,這位剛剛還在一排人之中對參加甄選者提問、綁著馬尾的「老師」在門口(可能正在抽菸),笑著對我說了幾句話,細節忘了,大概就是鼓勵我繼續嘗試、不要放棄之類的⋯⋯

他可能不曉得,這幾句鼓勵,某種程度地把我推進劇場界,到現在。

誰是周逸昌?《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一書總編輯石婉舜如此描述他:「在表演藝術領域扮演劇團團長、藝術總監、製作人、戲劇教育者與劇場藝術實驗室主持人等多重角色。」但「卻因長居幕後、少於著述,今人對他的認識多流於片面。」(註1劇場界的人或許知道周逸昌是以《朱文走鬼》獲得台新藝術獎的江之翠劇場創辦人與團長,但對曾走過1980年代第二代小劇場風潮的人來說,周逸昌是把劇場與社會運動拉在一起的先鋒者,劇場的實驗也是社會的實踐,走上街頭揮舞大傀儡參與抗爭、演出行動劇表達訴求,帶著劇團演員下鄉田野,從土地中尋索文化身體源頭⋯⋯回想起來,他不只是個播種的人,而且是站在當下,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重要的是,行動,並堅持。

堅持,體現在南管藝術的傳承,與對演員身體訓練方法的探究。原本念電影的周逸昌,因緣巧合參與了「當代台北劇場實驗室」,沒有現代劇場背景的他,卻獨自帶領一群期待繼續接受演員訓練的年輕人,成立「零場121.25實驗劇團」,以武術、民間陣頭、道教儀式劇、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本土文化,豐富成員的素養;也在這樣的實踐中,確立了他對劇場的想法,為了讓台灣「能有足以自傲的當代台灣文化」,周逸昌認知到必須從傳統戲曲中「長期密集的學習與接觸」,才可能有所成就(註2。爾後成立江之翠劇場、進而聚焦南管藝術的學習與傳承,奔走各地為團員找來名師相授,更透過與日本舞踏、丹麥歐丁劇場、印尼古典宮廷舞等跨文化交流,創造出傳統南管的當代面貌。

另一方面,周逸昌也透過多年來從旁觀察學員上課,取徑不同文化的身體論,逐步淬化出其獨到的「動中定演員訓練法」,期待受過此訓練的演員,能夠「透過表演同時傳遞出沉穩安定的力量」。

可惜的是,期待將其心血傳承給下一代台灣劇場表演者的周逸昌,卻於2016年3月在一次印尼之旅中猝逝。為了讓後人認識這位不擅著述、但確實為台灣劇場建立重要里程碑的劇場工作者,於是有了紀念專書《幽遠寂滅喧嘩人間—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上下兩卷的誕生,上卷集結周氏生前發言語錄、訪談文章與友人口述,將他的生平與藝術思考立體化,下卷則透過表演者現身示範,重建「梨園戲科步訓練」與「動中定演員訓練法」,以讓有心學習者作為依據。

數十年歲月的默默投入,一路走來的純淨堅持,這一顆獻身劇場的初心,在我看來,比任何舞台上的絢麗更加耀眼。其志未成,如果有人能接下周逸昌點燃的火把,或許這樣的一顆心,依然能持續閃耀⋯⋯

註:

1.石婉舜,〈關於周逸昌〉,《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台北:書林出版,2021年6月。

2.同上。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