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場景中乖順的學生原來是假人,而真人則是另一個亟欲尋找自我的「壞」學生,諷刺的是,劇中這位「壞」學生以模仿老師達到頂撞的目的。(Elisabeth Carecchio 攝 臺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闇影微光,真實虛假間的掙扎

小木偶的慾望與轉變歷程,有如「倒過來活」,自一開始他世故貪心,隨著遭遇慾望逐漸脫落,進入個人的內在,靠著自己從木偶變成小男孩,在劇中亦真亦假間,顯現人與物的拉鋸掙扎。波默拉自童話中挖掘出人的處境,處處可見世代流傳的童話並非歡樂而簡化,藉著童話隱隱的裂痕,細節暗藏弦外之音,劇中場景超越時空限制對照當下現實,並一再探尋大人與小孩的關係。

小木偶的慾望與轉變歷程,有如「倒過來活」,自一開始他世故貪心,隨著遭遇慾望逐漸脫落,進入個人的內在,靠著自己從木偶變成小男孩,在劇中亦真亦假間,顯現人與物的拉鋸掙扎。波默拉自童話中挖掘出人的處境,處處可見世代流傳的童話並非歡樂而簡化,藉著童話隱隱的裂痕,細節暗藏弦外之音,劇中場景超越時空限制對照當下現實,並一再探尋大人與小孩的關係。

路易霧靄劇團《小木偶》

4/23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從黑暗,到黑暗。

黑暗在台上轉換著不同質感,親密的,恐怖的,模糊的,晃動的……黑暗就是本劇編導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的語言。有如極黑的夢境閃現,黑暗竟能顯現自身。舞台因黑暗,原本的深度感開始改變,那黑暗中的黑暗讓人著迷,觀者像行走在隧道中,無法停止也無法回頭,只有向眼前一點光亮走去。

真實與虛假的辯證

以主持人說故事始,並進出劇中的架構,形成十分貼近觀眾的氛圍,那貼近是以黑暗繼續往內在靠近的過程,在主持人連綿不斷以法語述說中,人性內裡深處逐漸外顯於舞台,觀眾的意識隨著語言節奏進入舞台上的黑暗。一如主持人自白自己是個盲人,便陳明了本劇的現實屬於「腦內空間」,此空間的現實迥異於你我,但又如每個人不曾說出口、最誠實的念頭,主持人反覆說著:「我除了實話什麼都不說……」拉出了《小木偶》一劇的核心,真實與虛假的辯證。

主持人是個光頭裸上半身且全塗白,以述說引導觀眾進入他的腦內劇團,這時場上那些真假難辨的、帶著動物面具的「人」,昏暗中,觀眾恍然才看清誰是假人,而誰擁有生命……接著後續場景中,這些假人或是扮演觀眾,或是扮演學生,他們的怪誕靜態,竟讓人悚然:難道日常生活中的那幾個片刻,「我」與假人無異?假人的存在,表現了真與假的模糊界線,除此更將扮演推及人與物的轉換,就如主持人問著:「……花能不能變成小石子?木偶能變血肉之驅?小木偶能脫胎換骨?……」在這提問裡,自外在的,物質的轉換是可能的嗎?一直問到,內在的轉變是可能的嗎?進而,人性是否可以被物性取代?於是小木偶的直率物欲,以及奴性與盲目而帶來的恐怖,真假難辨在舞台上形成多層次的閱讀,而各角色塑造也在內外間擁有人性複雜的深度。

自樹木中即呼喊著要人釋放,接著終於擁有人形的小木偶,是個有著布面白臉的演員,其無膚之平滑假面,使得小木偶看來膚淺暴躁,本劇的小木偶並非以成為小男孩為最終期望,而他擁有比人類更不容易壞掉的身體,使得貪玩愚昧的他能夠自各種悲慘遭遇中存活。劇中規訓場景如課堂與馬戲團,漸漸道出他「是一隻聽話的畜生,有靈性的驢子」,自小木偶的存在與遭遇反映出,人對於失去「人性尊嚴」的恐懼,直指童話的恫嚇目的,自此約束並馴化孩童,然而劇中也一再提問著:什麼才是乖巧呢?課堂場景中乖順的學生原來是假人,而真人則是另一個亟欲尋找自我的「壞」學生,諷刺的是,劇中這位「壞」學生以模仿老師達到頂撞的目的,因此教育中的黑暗浮出,孩子在這之中,成為乖順是壓抑自我而模仿成人?

人與物的拉鋸掙扎

而在魚肚場景裡,小木偶終於與父親重逢,相對於人世的虛華,於此幽閉處,父子方有深入的談話,得以享受親情,因鯨魚囫圇吞入人類廢棄的物品,於是父親安然處於這魚肚「超級市場」而放棄逃生,並且認為他從來沒有過得這麼好,但是小木偶在重重劫難後,逐漸生出智慧,他在不斷回憶與碎念中,求生與脫逃的意志愈強,過多的話語終於讓鯨魚不堪負荷,將父子吐出。最後,小木偶不靠仙女的獎賞,「自然而然」成為了一位真正的人,摘除了假面的演員,這時臉部的肌肉牽引出最柔和的表情,那「死裡復活」的平靜。

小木偶的慾望與轉變歷程,有如「倒過來活」,自一開始他世故貪心,隨著遭遇慾望逐漸脫落,進入個人的內在,靠著自己從木偶變成小男孩,在劇中亦真亦假間,顯現人與物的拉鋸掙扎。波默拉自童話中挖掘出人的處境,處處可見世代流傳的童話並非歡樂而簡化,藉著童話隱隱的裂痕,細節暗藏弦外之音,劇中場景超越時空限制對照當下現實,並一再探尋大人與小孩的關係。童話本身即帶著世代之間的智慧,而波默拉充滿悲憫,直面童話與現實的黑暗,帶出重生的契機。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本單元徵稿啟事】

為培育發掘華文地區表演藝術類評論人才,本刊以公開方式徵求表演藝術類評論,入選者即可於本單元刊出。徵求評論之條件如下:所評論的作品須在台灣演出,並於首演起兩個月內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須為首次發表文章,包含不曾公開於平面媒體或電子(包括網路網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發表,每篇字數1,200字。入選刊登作品可獲獎金NT$2,400元。投稿評論文章請e-mailmag13@mail.npac-ntch.org信箱,主旨標示「新銳藝評」投稿,並註明真實姓名、地址、電話。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