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才華之外的涵養 從詹姆斯.高威談音樂家

樂藝之途艱辛,從事者莫不全力以赴,不可能個個像高威或曼紐因的多樣性,能在態度上尊重民間音樂和世界樂種也就差強人意了。

樂藝之途艱辛,從事者莫不全力以赴,不可能個個像高威或曼紐因的多樣性,能在態度上尊重民間音樂和世界樂種也就差強人意了。

幾年前在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一場音樂會中,愛爾蘭長笛名家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在吹奏了莫札特的一首協奏曲之後,收起他那支價値連城、14 k金的名笛,從口袋中掏出一支小小的愛爾蘭錫笛(tin whistle),從容地一面吹奏一首民謠,一面走下台去,引得全場轟動,連正襟危坐的台上樂團團員也開口大笑,大家都被他這突如其來的幽默舉動所傾倒;也因此而多認識了一件愛爾蘭民間樂器。今年六月間高威將來台表演,不知道會不會出什麼奇招。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等名校出身的高威,先是在倫敦、柏林等交響樂團吹奏了十五年,一九七〇年代中期之後,他開始以獨奏家及室內樂演奏家的身份活躍於世界樂壇。他不但擅長古典名作,也熱衷於推介現代新猷,有數位現代作曲家爲他作曲,錄製了不少唱片。但他更爲大衆所熟知樂道的,是經常參與愛爾蘭民間樂團「酋長」(The Chieftains)的演出。這個樂團有六個團員,個個身兼數種樂器,以木製橫笛、提琴、風笛(夾袋式)、錫笛、豎琴、單面手鼓爲主要表現媒介,有時加入歌唱和踢躂舞;演出時以輕鬆的態度,介紹時以幽默的口氣,因此極受歡迎。他們每年都有巡迴演出,曾到過北京,幾乎是愛爾蘭民間音樂的代名詞。高威的卓越技藝,幽默天性,以及愛爾蘭文化背景正好和他們搭配。他主要吹奏長笛,時而也展現錫笛特技;也和他們一道錄製了唱片。他不會因爲自己的盛名而侷限於藝術音樂領域,也沒有因爲自己的成就而鄙視民間傳統。因爲在才華之外,他還有寬闊的心胸和包容的涵養。

世界上像高威這樣有才華又有名望的音樂家,同時又具包容心的並不少,但美國小提琴家曼紐因(Yehudi Menu-hin) 是另一個顯著的例子。他不遺餘力地提倡,乃至於參與演出印度古典音樂,得到世人的敬重。由於他的人道主義和容忍精神,一九八六年國際比較音樂學會還頒發給他摩西.孟德爾遜(Moses Mendelssohn)和平獎。

中國人的兩極化意識形態不但表現在政治上、地域上等等,在音樂上也自古就有雅、俗之分。祭典音樂「雅」卻沒人要聽,娛樂音樂「俗」卻人人喜愛。士大夫在理論上也多崇雅避俗。近代社會承襲了這個傳統,只是把「雅」類改成西洋古典音樂。淸朝末年受梁啓超推崇的「音樂先登第一人」曾志忞說過,中國社會音樂(民間俗樂)下賤無救,要以西式學校音樂(雅樂)來挽救!直到今天,學古典音樂的仍大多自命爲雅,對本土的民間音樂退避三舍,更遑論世界其他民族的各種民族音樂了。這雖是「固有傳統」,但也不得不歸咎於敎育政策的導向。(時下樂界流行唱民謠或許是一個突破,雖然帶有浪漫色彩和時髦趨勢。)

樂藝之途艱幸,從事者莫不全力以赴,不可能個個像高威或曼紐因的多樣性,能在態度上尊重民間音樂和世界樂種也就差強人意了。

 

文字|韓國鐄 北伊利諾大學音樂系教授、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客座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