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從兒童演戲娛樂成人到成人演戲娛樂兒童

兒童演劇娛樂成人,代表的是成人視兒童爲財產;成人演劇娛樂兒童,卻代表了現代人平等的思想。兒童劇的出現,在人類文明的進展上跨躍了重要的一步。

兒童演劇娛樂成人,代表的是成人視兒童爲財產;成人演劇娛樂兒童,卻代表了現代人平等的思想。兒童劇的出現,在人類文明的進展上跨躍了重要的一步。

旅港十月,錯過了台灣幾次的戲劇高潮,從本地劇團演出的《蝴蝶君》、《雷雨》到北京人藝首次來台公演的《天下第一樓》和日本蜷川劇場詮釋的東方《米蒂亞》,都失去了觀賞的機會。返台後,又適逢台灣戲劇的淡季。翻開《表演藝術》七月號所載七月八日至八月七日一個月內的演出節目單,其中舞台劇的演出寥寥無幾,只有中視舞台劇團演出三場《老百姓胡同》、香港樣本劇團演出兩場《想你,愛你,恨你》、瑞典皇家劇團演出五場《沙德侯爵夫人》、台南演出一場《默哈拉》、花蓮演出一場《天外風雲》;再就是八十二年度的大專院校話劇比賽。對台灣全省而言,這樣的演出場次,自然算不上熱鬧。

然而使我大爲驚奇的是,在這同一個月中,兒童劇的演出卻意外的頻繁。同一節目單顯示:九歌兒童劇團在台北幼獅藝文中心從七月十四日開始,斷續演出無名兒童劇一場、《小白兔歷險記》兩場、《噴火小恐龍》五場、《土豆與毛豆》一場,共計九場之多。還有一元布偶劇團在新竹市文化中心演出《伊凡與魔鬼》一場、紙風車劇團在台中市文化中心演出《長角的暴龍》一場;另外有七月三十日台北市社敎館的牛耳第二屆國際兒童節木偶戲的演出及八月三日美國地下鐵影偶劇團的演出,在長長的炎夏假日中,兒童們有眼福了。可惜的是這些演出,多半都集中在台北一地,偶爾在鄰近台北的新竹、台中出現一場,南部和東部均付諸闕如。

兒童劇是相當晚出的一種劇型。二十世紀在歐美等國出現,到二次大戰後才眞正受到敎育界和演劇界的注意。在二十世紀前,不但沒有兒童劇,甚至常常由兒童來演戲娛樂成人,中外都不乏先例。我國在淸乾隆時代四大徽班之一的春台班,即因用十幾歲的孩子演戲而馳名京師。英國十六世紀伊麗莎白一世的宮廷中豢養有專門唱歌演戲的男孩,稱作Boy Company。早期歐洲的劇團也常用男孩來飾演女角。對成人觀衆而言,在觀賞劇藝之外,不無狎翫的心理。

兒童劇的產生,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明瞭兒童護育重要性以後的衍生物。兒童演劇娛樂成人代表的是成人視兒童爲財產、爲剝削對象的時代;成人演劇娛樂兒童卻代表了現代人平等民主的思想,視兒童爲未來社會的主人翁,不但不可任意驅使,反而應給予加倍的護養才行。兒童劇的出現,象徵着在人類文明的進展上跨躍了重要的一步。

兒童劇自然不僅指由成人專爲兒童演出的戲劇,也包括兒童自演的戲劇在內。但是通常職業性的兒童劇團都是由成人組成的,正如撰寫兒童故事的並非兒童,而係出於成人之手。過去較好的兒童故事都是老少咸宜的,像《小王子》、《愛麗絲漫遊仙境》等就是成人與兒童都愛讀的作品。成人與兒童其實有許多重疊的心理領域,諸如對神秘事物的嚮往,喜愛涉險捜奇,以及追求正義的熱忱,都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減退。所以專爲成人觀賞的一些舞劇,如《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等不是取自童話,就是內容與童話無異。兒童劇的創作,是否也該追求老少咸宜的境界呢?

我們現在已經有好幾個專攻兒童劇的劇團,實在令人欣喜。兒童劇的蓬勃,不但大有助於兒童敎育,而且對未來舞台劇的發展也是一股不可輕忽的力量!

 

文字|馬森 戲劇學者,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