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三重市的光環舞集,近兩年因爲藝術總監劉紹爐藉嬰兒油編的無阻力舞作━━《大地漫遊》、《奧林匹克》而備受矚目。去年,他們又不懼困難,於北縣的許多非演出場地,舉辦了一系列的社區巡演。其所經歷的寶貴經驗,透過前光環行政人員的記載,在此與讀者分享。
光環舞集八十三年《舞田》
台北地區巡迴演出
83.11.13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
83.12.7 淡江中學禮堂
83.12.10 三重市中正堂
83.12.11 蘆洲鄕鷺江活動中心
83.12.17 土城市行政大樓
83.12.23 永和市國父紀念館
83.12.25 三重市厚德體操館
83.12.28 政治大學藝文中心
83.12.31 新莊市新泰活動中心
84.1.10 北投護理學院
《舞田》正式演出內容
1.〈空中飄〉/選自《大地漫遊》
2.〈舞田〉/新作
3.〈水上芭蕾〉/選自《奧林匹克》
4.〈圓舞曲〉/選自《奧林匹克》
《舞田》示範演出內容
1.「氣、身、心合一」理念的基本動作示範
2.〈空中飄〉
3.《舞田》
4.觀衆意見交流
於我而言,舞台上的表演是一種朦朧虛幻的美感呈現,而舞台背後的運作是眞與善的融合,另一種形式的演出。
自八十三年一月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欣賞光環舞集的《奧林匹克》之後,我就與嬰兒油解下了不解之緣──由一名萍水相逢的觀衆到參與幕後的行政工作。在此謹以這一年任職於光環,隨著舞團跑遍台北縣的所見所聞,爲光環走向社區、紮實理想的步伐留下一道痕跡。
進入社區演出
這是社區文化蓬勃發展的一年,也是光環舞集充滿轉機的一年。它一步步邁向社區,擠進民衆生活裡,嘗試拉近觀衆,尤其從未接觸過現代舞的民衆,與舞蹈藝術的距離。長久以來,多數台灣民衆對藝文活動漠不關心;而由藝文團體主動出擊,進入社區展演,姑且不論場地簡陋、經費不足、劇場人口稀少等問題,至少也是一個導電的開始,讓民衆意識到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多元、如此有創意。
八三年七月我隨著劉紹爐老師、楊宛蓉團長初步和台北縣地方基層單位接洽、勘察場地,爲這季的《舞田》演出做準備。其中的場地良莠不齊,有的僅能作示範演出、放映幻燈片、舉辦示範講解、與觀衆交流意見。但只要有希望作正式演出的場地,光環便會盡量克服技術上的困難,讓民衆欣賞完整的舞作。例如土城、三重等地電力不足,於是租用了發電機;又如蘆洲鄕鷺江活動中心舞台高到觀衆只能看到舞者腿部以上的動作,相當不利於舞作中利用嬰兒油在地板舞動肢體的獨特視覺效果,因此,決定將舞台搬到地面上,讓觀衆得以俯視全景、大飽眼福。總之,展演團體如何妥善利用各種狀況的場地,亟須絞盡腦汁與場地負責單位協調,並且需要燈光技術人員的絕佳智慧。回想起四月在淡水藝文中心的演出,雖然畫廊規劃中無表演藝術展演功能,但在中心人員熱心安排下,光環的演出仍然吸引了淡水當地愛好藝術人士前往欣賞:在位於地下一樓的小小斗室內,觀衆於咫尺的距離,感受到了舞者的呼吸,以及舞蹈律動的起伏。觀衆們面對的似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體雕塑。
如此,在與各單位不斷的聯絡、協談之後,《舞田》就蓄勢待發,終於在八三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演遍大台北地區──板橋、土城、新莊、蘆洲、永和、北投、木栅、三重等地。十二月廿五日下午在三重市厚德體操館的演出,除了「氣、身、心基本動作示範」和〈地上游〉的演出外,還特別安排一場由隨楊團長習舞的小朋友所表演的「接觸即興與即興創作」。溫馨可愛的動作贏得家長親友的熱烈掌聲,也使得這些舞蹈小幼苗更有信心。
生活藝術化的體驗
演出結束後,我正在場外收海報,一位民衆匆匆忙忙奔過來,大爲失望。他頗爲難過地說三重中正堂那一場,因工作忙碌而錯過了,沒想到厚德這一場又記錯時間。我吿訴他卅一日在新莊還有演出,離三重不遠,於是他才豁然,踏著輕快的脚步離去。此刻,我才明白何謂「生活藝術化」:當一個人碰觸到藝術後,無論是爲了休閒娛樂或是硏究學習而開始參與,只要他在乎這些活動的存在,並列入自己一天的時間當中,久而久之他就會培養出自己的欣賞能力。當他自覺到藝文活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並對它產生關懷之情,一種個體生命力與環境的良性循環就會互相激盪出自發的民間社會力。文化的根基在於此,美感經驗亦由此出發。
然而,這種民衆對文化建設的自覺性由誰來引發呢?觀衆在那裏呢?換言之,我們該問的是政策走向,該了解的是文化產品的行銷對象與市場需求。但民衆思考的是更切身的問題,他們常久忍受塞車到離家很遠的文化中心看表演,他們不明白爲何社區的公共硬體設備不適合演出,也無法理解藝文團體鮮少深入社區的原因。光環嘗試將舞蹈帶入社區,與民衆面對面談話。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竭盡心思宣傳,點燃民衆看表演的動機。
首先,光環成功地將《舞田》演出訊息打入各大報地方新聞版,結合熱心的記者朋友,於光怪陸離社會現象版面中出現文化曙光。此外,訂製黃底藍字「光環舞集舞蹈演出」的旗幟,於每場演出前一天挿在表演場地外圍吸引民衆駐足。十二月十七日在土城演出時,當天風相當大,工作人員爬上爬下,忙著撿掉落在地上的旗面。這天正巧是土城新行政大樓落成典禮,公所安排一整日各具特色的藝文活動,並以光環在七樓大會堂的演出做爲壓軸好戲。演出當中,經由楊團長的解說,許多老先生、老太太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而散場時,他們走出來看到意見箱,皆靦覥地說:「很好看耶!可是我不會寫啦。」儘管他們不會塡寫,但首次接觸現代舞的新奇感,已在笑容中表達無遺。
兼負起敎育觀衆的責任
純樸的土城、蘆洲……等地居民,尙未受精緻文化洗禮,看表演時扶老攜幼,有些穿拖鞋、短褲就來了,有些遲到將近一小時,還有小朋友在演出時喧鬧,隨意進出會場。觀衆須知的宣導責任,就落在工作人員身上了。蘆洲有位觀衆看到不能穿拖鞋的吿示,轉身對我說:「等我一下!」一溜煙跑了。過五分鐘,只見他不但換成皮鞋,還拉著老婆孩子一起過來看表演。原來他家就在隔壁!
社區展演打破固有表演藝術的時空概念,形塑成特殊的文化情境。民衆於演出過程中幾乎能感受到舞者吐納的節奏──此刻舞台的定義已涵括了觀衆席乃至於方圓百里的社區。新莊市新泰活動中心露天劇場的演出,說明了藝術的感染力。階梯式的觀衆座席造成絕佳的視覺效果,可惜當天寒流來襲,天空微雨;然而舞者不畏寒冷,穿著單薄的身子,和著汗水、雨水賣力演出。觀衆也撑起傘,無視於寒風雨絲的存在。當晚,一位市公所的職員也來看表演。他不厭其煩地說明新泰社區居民已養成看表演的習慣,只要活動中心一廣播,就有四、五百位民衆前來欣賞。我好奇地問他,下雨會不會讓居民怯步?他回答我:「你們都冒雨演出了,我們當然也會撑傘看完表演!」
增進地方政府、演出者及觀衆的溝通
地方首長的參與,更是帶動社區文化的力量之一。十二月十日於三重市中正堂示範展演時,陳市長特別撥冗前往欣賞,對編舞者「氣、身、心合一」理念有極大的體認。觀衆意見交流時,有位觀衆發現市長在觀衆席,於是藉機詢問市長對文化建設的看法。市長侃侃而談其「文化、綠化、現代化」的藝文理念,在民衆腦海中留下淸晰的印象。位於三重的光環也將編舞、練舞的辛勤成果回饋給地方。藉此,表演團體、地方首長及民衆三者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社會文化藝術的潛移默化效用需多方配合努力方能達成。硬體設施充實之後,軟體的部分將可由地方基層行政單位、藝術團體、熱心藝文的民衆共同來策劃,形成每個地方不同的特色。場地的開發以及潛在藝文人口的發掘更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全民對文化藝術的共識與參與才是提昇人口素質的根本力量。光環舞集《舞田》於社區巡演的嶄新經驗,爲表演藝術界留下彌足珍貴的資料。
文字|謝曉慧 藝術行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