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76年備忘錄》以八個片段組合成「一齣饒富意義的戲劇」。(黃諾行 攝 屛風表演班 提供)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發現「屛風演劇祭」

十歲的屛風選擇用「第一次演劇祭」的舉辦,來慶祝十年有成的喜悅。嘗試多元化的演出方式,並進一步與觀衆交流和溝通,應該是屛風舉辦第一次演劇祭的最大意義之所在。

十歲的屛風選擇用「第一次演劇祭」的舉辦,來慶祝十年有成的喜悅。嘗試多元化的演出方式,並進一步與觀衆交流和溝通,應該是屛風舉辦第一次演劇祭的最大意義之所在。

屛風表演班《屛風第一次演劇祭》

7月23〜8月25 每週五、六日

屛風表演班

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的屛風表演班,到今年正式邁入第十個年頭。有別於近五年來慣常於各地文化中心演出大型舞台劇的方式,十歲的屛風選擇用「第一次演劇祭」的舉辦,來慶祝十年有成的喜悅。

讓觀衆有溫馨的觀戲感受

第一次演劇祭的三齣劇碼,係由藝術總監李國修及製作人徐譽庭決定的,依演出順序分別爲寫實劇《從此以後,她們不再去那家COFFEE SHOP》、時事劇《民國76備忘錄》和喜劇《沒有我的戲》。三齣作品皆爲屛風草創初期舊作,分別首演於民國七十九年、七十六年及七十七年,是爲觀衆人數在兩百人以下的小劇場形式之作品。

屛風表演班以製作年度大戲的用心,來製作演劇祭的三齣小劇場作品。參與屛風第一次演劇祭的觀衆,可以在屛風表演班的演劇場,看到演員在咫尺的眼前賣力演出,接受直接的戲劇力感染;還可閒逛一趟屛風的「文化走廊」,參觀屛風表演班歷年來的演出海報展。藉由小劇場演出的交流方式,創造觀衆和劇團的互動,這是屛風刻意營造出來的「演劇祭」風格,讓觀衆有溫馨的觀戲感受,更增進屛風表演班和屛風之友的凝聚力。

另一種精彩的視聽享受

《從此以後,她們不再去那家COF-FEE SHOP》,本是王月爲了黃韻玲和李琳這對相交十年、熱愛音樂的好友所編導的。六年後的演劇祭,王月改以舞蹈爲串聯因子,由石幸宜妹和呂羿慧詮釋兩位女子身處友誼、愛情間的掙扎。

全劇大量使用電影手法,展現時空的切割、跳接以及事件的交錯、重疊,劇中並配合幻燈片及錄音的對話敍述,使舞台效果顯得立體而多層次。

因爲劇中的兩個角色爲舞蹈系畢業生,「舞蹈」成爲全劇故事的起源點,也作爲情節推衍的連貫關鍵。導演並進一步的安排多場獨舞或雙人舞的表演於劇中,搭配著陳珊妮特別製作配樂穿揷其間。

除了舞蹈表演之外,《從》劇中演員豐富的肢體表現,形成了本劇的特色,也增加了戲劇張力。例如:石幸宜在被強暴後的那一段肢體動作,扭曲而掙扎,充分的表現她心中的痛苦,這遠較單獨的對白,帶給觀衆更強烈的震撼效果。

而兩人對質的那一場戲,呂羿慧雖然始終平淡的說著:「我覺得你在說謊」,但她猛然將頭埋入噴泉的表現,卻使觀衆心驚,強烈的接受到她面臨最好朋友介入婚姻的複雜心情及痛苦。本劇的肢體語言,爲劇情做了相當貼切的詮釋。

另外,引人注意的是兩位演員一黑一白的服飾,除了暗喩彼此相對的關係,如:一人已婚、一人未婚;一人畢業以後不再跳舞,一人繼續活躍於舞台等。同時這也隱約暗示了呂羿慧婚姻中,白色的她是「正」室妻子,而黑衣的石幸宜爲「不正」的第三者關係,黑與白之間,饒富趣味。

不過大量使用電影剪輯手法的《從》劇,卻難擺脫舞台表演的限制。因而本爲表現電影的跳接場景與意象,在十五場換場燈光的頻繁一亮一暗之間,卻影響觀衆的情緒,使得思緖中斷,不易入戲。

諷刺的戲劇效果

《民國76備忘錄》一劇,利用八個民國七十六年的重要社會新聞及現象,藉以創造出用戲劇寫日記的特殊現象。八個主題分別爲:洋煙進口、飆車事件、雛妓、千面人在台、環保、台幣升値、大陸探親及槍擊要犯。

八個場次雖以社會現象爲題,探討的主要內容卻未必恰如其題,如〈千面人在台〉這一場戲,內容實繞著千面人和其女友的愛情問題打轉。千面人下毒是想和女友同歸於盡,和勒索毫不相干,「下毒事件」反爲這場戲的荒謬笑點所在。

另外在環保事件那一場戲,颱風後嚴重的淹水現象固然由不重視環保而來,這場戲主題卻在探討一家人因颱風受困,因而引發的爭執與相互折磨。這場戲頗有沙特《無路可出》No Exit的味道,不過它卻一反存在主義的漠然和無意義感。本劇喜鬧式的演出方法就是要讓觀衆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劇中人的痛苦上,因而造成諷刺的戲劇效果。

透過《民》劇的八段主題,觀衆可以體會到,社會現象若沒配合個人的情緒與記憶,也就失去其意義。不只是民國七十六年,長久以來,人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個事件的發生與因應,組合起來,也就形成一齣齣饒富意義的戲劇。

對戲劇結構的顚覆

最後一場《沒有我的戲》是一齣具顚覆意味的純喜劇。全劇並沒有特定的劇情發展,觀衆像是隨時可以進場與離開一般,於觀戲沒多大影響,這是《沒》劇對戲劇結構的第一層顚覆。

而劇中刻意的表示「不可以說『我』」、「不能錄音、錄影」的限制,其實卻因而造就了更大的自由空間。因爲不能說「我」這個字,所以有吾、奴家、自己等代替語。而不能錄音的規定,使戲劇諷刺性的產生打手語的表演方法等等。特別的演出方式反而讓觀衆有所省思,戲劇表演本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

在〈綁票與人質〉那一場戲中,演員的角色變換全然靠著身上的牌子標示,同一位演員每換上不同的身份牌,便有了不同的表現。然而眞實人生中,每個人不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諸如:女兒、妻子、朋友、下屬等,其間的差異自然沒有劇中戲劇化的轉變,但是人一旦失去對互動對象的基本認識,如對方的性別、身份等等,人們也就不知該如何應對,而顯得手足無措。

這場戲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諷刺,「人」常在失去人際間角色的互動關係時,也失去了自我,成爲「沒有我的人生」。

以虔敬的心經營戲劇

屛風第一次演劇祭的舉辦,對屛風而言,實現了其內部甲、乙二個工作組的分工。甲組負責年度二齣大戲的製作;乙組則持續經營小劇場作品的演出。對於觀衆而言,屛風演劇祭則讓觀衆發現,戲劇表演原來可以有多種形式,並且如此接近生活。

在台灣現代劇場佔有重要地位的屛風表演班,能體驗到戲劇推廣與敎育對台灣表演藝術界的重要性,願意嘗試多元化的演出方式,並進一步與觀衆交流和溝通,這應該是屛風以虔敬的心經營戲劇,舉辦第一次演劇祭的最大意義之所在。

 

文字|吳育珊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