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向元雜劇取材,大量運用、轉化京劇的表演程式,爲「中國歌舞劇」指出可行的方向。
綠光劇團《都是當兵惹的禍》
84年12月9〜17日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雖然大家都在玩歌舞劇,「綠光」的成績可以說是三級跳。《都是當兵惹的禍》向元雜劇取材,大量運用、轉化京劇的表演程式,爲「中國歌舞劇」指出明路。
對白寫作兼融古今而妙趣環生、音樂風格匯集東西而左右逢源。加上表演的豐富紮實,可說是近年來音樂與戲劇元素搭配、互動得最緊密而巧妙的範例。
隨時與觀衆「溝通」
全劇語言時而古典、時而白話,時而英語台語葷腥不忌。陳揚的編曲是一大功臣,曲風整體聽來類似黃梅調般輕快悅耳,細辨則有京戲、地方戲、現代流行音樂、甚至爵士樂等多元化合,渾然天成,已超出綠光舊作《領帶與高鞋》只悅耳而無特色的情形。
在動作設計上,羅北安、李小平和吳義芳導演以「動」取勝,舞台上或騷嚷或淸,均花招頻仍,不見冷場。演員則不論角色類型,一概染上丑角特質,隨時腳踏兩條船,游離於「角色」與「演員」之間,不時會對觀衆擠眉弄眼。
在實驗劇場中,近距離更便於製造親和力,所以雖然鏡框舞台和觀衆席截然兩分,但對觀衆的「溝通」甚至「侵犯」可從沒停過。
令人驚喜的演員令人訝異的劇本架構及人物
這樣熱鬧的劇場需要能盡情揮灑的演員,這裏我們看到値得一般小劇場乃至學院製作羨慕的精彩表演質地,尤以飾秋婆婆的呂羿慧和飾秋胡妻的王娟最爲出色(王娟初出場演待嫁女兒時可能太過成熟,略有失準,但後段神采畢露)。演出賣力彌補了歌喉普遍欠佳的問題。
娛樂性與藝術深度不見得勢不兩立,但卻時常彼此抵消。看到《都是當兵惹的禍》在劇場各方面互相配合,花費如此精心而驚人的工夫,對於劇本架構及人物層次的明顯疏忽,難免令人訝異而遺憾。
這齣戲在一個順理成章的故事中玩得盡興,卻對《秋胡戲妻》中男女/夫妻關係除了泛泛的道德批判(「男人有了錢,就不是個東西!」)外,提不出細緻的觀察與質疑,當然更別提對當代遽變中男女關係的反映或針砭。
人物塑造更在簡單的善惡臉譜化之外,不見更多人性層次,當然也就可愛有餘,說服力不足。在一個皆大歡喜的世界裏,是沒有眞實人性立足之地的。
想來,「綠光」要抛開「紙風車」的兒童劇包袱,「中國歌舞劇」要走出「百老匯歌舞劇」的思考模式,就不只是戲劇取材或表演風格的問題了。
文字|鴻鴻 詩人、劇場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