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幸福手冊》的受歡迎,證明喜劇仍是國內觀衆的最愛。(許斌 攝)
戲劇 演出評論/戲劇

歡樂溢劇場,笑聲盈滿座!

評果陀劇場的《完全幸福手册》

「從觀衆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喜劇仍然是擁抱觀衆的票房靈藥。」

「從觀衆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喜劇仍然是擁抱觀衆的票房靈藥。」

果陀劇場《完全幸福手册》

84年11月16〜19日

國家戲劇院

完全「果陀」手册

果陀劇場的第十八號作品《完全幸福手册──彩色喜劇》(英文劇名:The Complete Handbook of Reaching Hapiness),筆者觀賞的場次是十一月十日在國家劇院最後一場的演出。這是該劇團繼一九九三年三月的《淡水小鎭》,一九九四年三月的《新馴(尋?)悍(漢?)記(計?)》,以及今年八月的《大鼻子情聖──西哈諾》之後,又一齣搬上國家劇院舞台的製作。

如果再加上實驗劇場所演出的《愚人愚愛》(1991年11月)、《晚安!我親愛的媽媽》(1992年12月)、《夢幻迷宮》(1995年4月),過去三、四年間,果陀劇場在國家劇院及實驗劇場演出的機會可以說是日趨頻繁。

如果我們以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社敎館所演出的《城市之心》(果陀劇場第十二號作品)做爲一個分水嶺。我們可以發現在此之前,該團的演出尙屬於較小規模的製作,演出的場地也像其它未成形的小劇團一樣,演無定所,因戲而異;但欣慰的是,經常有令人眼睛一亮的實驗手法出現。

相反的,自從陳琪演完《城市之心》(在此之前,她曾擔任果陀劇場第十號作品《火車起站》的行銷規劃),並成爲該團的製作人之後,便積極地把劇團的作品推上國家劇院舞台,從《淡水小鎭》以降,果陀劇場的名聲從此更加響亮,觀衆數量的成長率不斷增加;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過去的實驗風格漸漸消杳,面對國家劇院的巨大空間,果陀卻常常令人感到其心有餘而力不足!

完全「版本」手册

在正式評論《完全幸福手册》之前,請容許筆者先在此吊書袋,目的是爲了解釋此譯名的淵源,與近一年來台灣閱讀文化之間的巧合絕配。

一八三五年,約翰.奧森福德(John Oxenford)的作品《美妙的一天》(A Day Well Spent),在英國的倫敦演出。一八四二年,維也納的劇作家喬安.奈斯特洛尹(Johann Nepomuk Nes-troy, 1801〜1862)將《美》改編爲《尋樂去》(Out for a Lark);這齣戲在一九三八年被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 Niven Wilder, 1897〜1975)改編爲《楊客商人》(The Mer-chant of Yonkers),並由德國著名劇場導演馬克思.萊因哈德(Max Rein-hardt, 1873〜1943)執導波士頓的世界首演。

而爲了參加一九五四年的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懷爾德重新根據《楊》來做修改,新的版本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媒婆》(或譯《鴛鴦配》,The Match-maker)。甚至到了一九六四年,麥可.史都華(Micheal Stewart還將其改編成歌舞劇《哈囉!桃莉》(Hello!Dolly),亦甚受歡迎。

在《美》的版本中,就已經呈現了喜劇的風格與情節的骨架,到了《媒》劇,懷爾德更在英文劇名之下註明「一齣笑劇」(A Farce),淸楚的指出該劇形式與內容的本質,因此在導演梁志民詮釋手法上應無可議之處。而劇名的譯取上,不但符合原劇的喜劇內涵,也順應了去年台灣書市興起的一陣「完全XX手册」風潮。

完全「劇評」手册

從過去欣賞果陀劇場八齣作品的經驗及觀察當中看來,這次的《完全幸福手册》稍異於該團過去作品的地方在於:政治諷刺的笑點多了許多。

舉例來說,一、賈麗麗(陳幼芳飾)在出場時所著「新國民進黨裝」,爲黃襯底,胸前有一個綠色的大心形圖案,加上手提包也是黃底綠心的造型。二、賈麗麗誇譽范積德(王友輝飾)的運氣好到去試搭台北市的捷運也不會有問題。三、陳素素(賈麗麗向范積德介紹的女對象,從未出現在舞台上的人物)勤儉到可以用競選旗幟的布來做衣服。四、萬姑媽(洪慧貞飾)將四組男女胡亂配對,范積德便對她說:「不要亂配,又不是在配對副總統的人選。」

諸如此類的政治諷刺在劇中層出不窮,當我們回顧果陀劇場的成長史時,可以發現該團草創時期(創團於一九八八年七月)雖然是處於後解嚴時期,台北劇場界以政治議題爲訴求的小劇團林立,果陀劇場是從當年至今,國內難得一個以改編西洋經典名劇爲主要創作路線的劇團。此番演出正値去年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及即將來臨的首屆總統直接民選的政治敏感時刻,刻意地加入因地應時的政治笑料,不難令人想到,一個商業劇場要走入觀衆,勢必要有一些媚俗的手法。

另外,再從該劇的副標題來看:「彩色喜劇」,淸淸楚楚地點出舞台設計與劇情內容的精髓所在。我們先從舞台設計來看,除了二、三幕之間的中場休息,大幕落下,我們看不到景的更換之外。在一、二幕及三、四幕之間的換景過程,觀衆可以在微暗的燈光中看到,透過王世信巧妙的舞台設計,這兩次的換景就像是國外專門爲兒童設計的立體書一樣,景片一翻,場景就不一樣了!

在這樣的佈景之前,張慶烽爲每個角色所設計的色彩鮮豔的服飾,更爲那佈景上漫畫式的圖案多了幾分卡通感。然而,這樣子的設計放在國家劇院的大舞台上,不知是舞台眞的太大,還是舞台設計與場面調度的格局太小,總覺得戲只發生在前舞台小小的區域裡頭,甚至爲了削弱這種空間比例不相稱的窘況,果陀還在原舞台的大鏡框再加上一框黑色的圍板,期使情況能有所改善,奈何效果卻有限!

舞台是被限制的,但是演員卻是活的。導演梁志民特地爲每一個角色設計招牌動作及造型,像范積德常常將右腳微微翹著、抖著,再用右手的大姆指與食指托著下巴,裝出一付神氣的模樣;康有維(張雨生飾)在一段衝跑後,即時煞住的動作,後來改爲模仿范積德的招牌架勢;或是范小曼(顏芳馨飾)的嬌聲嗲氣;還有像莫太太(林奇樓飾)的奶突臀翹等等,這些動作或姿態的誇張設計,不管是導演刻意塑造的,或是演員在排戲的過程當中有自行發展的,都能夠達到讓觀衆一看到就想笑的效果。

完全「改編」手册

就劇情內容與結構來看,《完》劇很工整地分成四幕,上、下半場各兩幕,第一幕和第二幕,算是不錯的起頭。像賈麗麗要介紹范積德到台北去相親;康有維和莊小開(朱哲毅飾)打算瞞著老闆范積德的耳目,開著客人的賓士車,從花蓮玉里上台北找尋冒險,追求幸福;或是范小曼和安先生(柯叔元飾)的計劃私奔;甚至於莫太太的喪夫思春等等,把各個角色的性格及動機均交待詳盡。但是到了下半場,情形開始每況愈下。

第三幕在某一家氣氛詭異的個性餐廳裡頭發生,原本大家想盡辦法要瞞過范積德,卻只因爲一場突如其來的探戈舞,彼此胡亂配對,致使范積德認出了自己手下夥計康有維和莊小開的身份,這力量有點弱,太牽強了!更糟糕的是,到了第四幕,所有的人都跑到了萬姑媽家,因爲一場錯亂與辨識,重組與配對,相愛、相思、相戀的男男女女各得其所,皆大歡喜。

這中間的轉折卻只僅透過賈麗麗對空(亡夫靈魂)的一段內心吿白就銜接了,過於簡陋。劇終時,由每位角色唸一句「完全幸福手册」裡的一段話,結束得蠻古板的,有點像是元雜劇結尾的「題目正名」。而劇中一直出現的「完全幸福手册」,除了在第一幕中,康有維與莊小開因爲讀了手册中的字句,而決定上台北冒險,追求幸福之外,並不能在康、莊二人情況危急時指點迷津。

完全「期待」手册

最後,筆者必需並非恭維地說出這一番話:從久遠的觀點來看,果陀劇場常年地推介西洋經典名劇改編的國語舞台劇,一來可以刺激平日多半只讀文字文本的外文系學生多親近劇場文本,藉此對特定的作家及其作品做更深入的了解,並在不同文本間做更多元的思考。

二來可以促使國內戲劇相關科系學生,不諳外文者,也能感受西洋經典名劇的劇場魅力(我所曾接觸過一「托拉庫」戲劇系學生或是報考戲劇硏究所的考生,都曾爲找外文譯劇本而發慌)。

第三當然是,嘉惠了一般不易接近西洋劇場的觀衆,讓他們在休閒活動與藝文薰陶之間,含納更多的養份。

國家劇院這次的演出當中,從觀衆的反應可以看得出來,喜劇仍然是擁抱觀衆的票房靈藥,也許果陀劇場在喜劇的製作上仍有些瑕疵,也許果陀劇場在政治諷刺上仍不夠火候,但這個劇團的經營方向是値得肯定的!

 

文字|于善祿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研究生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