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戲還是新歌劇?(許斌 攝)
戲曲 演出評論/戲曲

新京戲還是新歌劇?

旣稱「京戲」,必帶京味,儘管可以穿挿民歌小調,若未臻渾然天成融合的境界,聽來不免感到突兀。

旣稱「京戲」,必帶京味,儘管可以穿挿民歌小調,若未臻渾然天成融合的境界,聽來不免感到突兀。

國光劇團《秀色江山》

86年10月31日〜11月2日

國家戲劇院

多種音樂風格

一物必有一物的特色,京劇音樂之所以叫京劇音樂,必有它的習慣旋律和配器方式,離了這個原則,就會叫人感到突兀。《秀色江山》是滿人的故事,當中如果揷一兩段滿人曲調,自是無傷大雅,但如果把主旋律打散了,摻進了西式詠歎手法,就會使人感覺不倫不類。

比如三拍子的圓舞曲形式,演員以蓬恰恰的節奏,翩然起舞,和中國的唱、唸、做、打,似乎拉開了距離,因爲中國的旋律中,很少見到三拍子的形式。它可以用慢板、快板、小快板、頂板等形式,但那三拍子的「塊」狀感覺,究竟不出現在中國旋律的節奏中,以致於一聽便覺得「洋」味甚重!

中國樂隊的交響問題

其次是中國樂隊的交響問題,中國音樂有齊奏、輪奏等等,但很少用合奏。尤其西方和聲式的合奏,在中國器樂曲系統中,至今仍被討論,中國有交響式的音樂嗎?把一些有主旋律的樂句,加上簡單式的和聲,雖然豐富了樂彙,加厚了和聲,擴張了表現力,但是,那有中國味嗎?就好像把暹邏米,蒸得半熟,拌上作料和白醋,那叫中國「飯」嗎?

當然,表達的方式本來可多種多樣,但是中國之所以成爲中國,必定有它的習性,中國有民謠式的主旋律的歌唱,但很少看到和聲式和弦音樂,有人曾問筆者,交響式的大合奏,中國早就有了嗎?如果用「歌劇」的方式來處理音樂,那應屬歌劇範疇,就好像交響化的改良京戲,我們叫它樣板式的改良京戲,但不會稱它爲「新」京劇。

「穿揷」與「主角」的分別

旣叫京戲,必帶京味!可以穿挿民歌小調,但那畢竟祇是「穿挿」,不能融爲一體。一般說來,南北曲中,本來就可穿挿小曲,但多在劇情鬆弛,增加趣味而設,至於像《秀》劇那樣,加入民樂,強調地方區域色彩,究竟給人感覺不調和、不能融入,必得使人聽來,渾然天成,這才是京戲應有的音樂表現──它的信號讓你一聽,便知道是京戲。

至於重唱、疊唱的處理,也該仔細考慮,因爲中國戲劇是在唱故事,唱情節,必要唱得讓人聽懂它在唱什麼,如果不同詞句的疊唱,干擾了聽眾的耳朶,不知何取何捨,或主體何在?則又失去了唱腔吸引人的所在。我們是聽和聲美,抑是聽演唱者的腔調呢?我想,這些組合新歌劇,突破舊傳統的手法上,是該考慮的!

 

文字|李殿魁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