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個工作坊林奕華給學員最大的壓力是要他們想很多東西、問很多問題。(白水 攝)
台前幕後 台前幕後

「藝」樣眼光看A片

林奕華來台工作坊

此次工作坊不會有任何戲劇「扮演」的練習,也並非要讓學員學到什麼大道理,而是林奕華從香港帶來素材,提出許多議題,在憑靈感隨機設計的課程中和學員們互相討論、思考,進而啓發彼此。

此次工作坊不會有任何戲劇「扮演」的練習,也並非要讓學員學到什麼大道理,而是林奕華從香港帶來素材,提出許多議題,在憑靈感隨機設計的課程中和學員們互相討論、思考,進而啓發彼此。

《愛的敎育二年級─A片看得太多了》

7月2-5日

台北南海路國立藝術館

演後座談會

7月8日

敦南誠品店

你穿的內衣是有鋼絲的嗎?

你的內衣和內褲是成套的嗎?

你會穿今年最流行的內衣款式嗎?

這次是你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談內衣嗎?

一排女生,輪流詢問站在排練場中央的一個女學員有關她身上穿的內衣的任何問題,場邊則坐著其他男學員。

這是香港「非常林奕華」舞蹈劇場導演林奕華應台北小劇場聯盟「國際新銳導演交流計畫」之邀來台舉辦爲期兩個月的工作坊的課程之一,計畫中還將以互動的結果呈現一齣戲《愛的敎育二年級──A片看得太多了》。上課氣氛輕鬆有趣,當學員開始問重覆的問題或不知如何問問題時,林奕華便在旁引導,「你們太偏重物質的外在形貌了,多注意觀察此刻站在你們面前的人,她會是買很貴內衣的人嗎?她會爲內衣付出什麼代價?」。如何看別人、自己,別人又如何看自己,是此次工作坊課程欲開發探討的主題之一。

「讓學員決定要不要繼續和我合作」

林奕華表示,這個工作坊分三個部分:首先「招生方式」即相當特殊。他先設計了一份問卷放在誠品書店等公共場所讓人自由索取報名,問題包括:「對台灣環境的看法?」、「你覺得台灣舞台最缺乏的是什麼?」等,之後收到四十多份回函報名參加。在第一天上課時,林奕華又請他們回答兩個問題:假如這齣《愛的敎育二年級──A片看得太多了》已演完,請寫你扮演的十個角色,以及如果你是劇評人,請寫十點你對這齣戲的建議。林奕華笑說,第一次上課之後就走了一些人;第二個階段他讓學員看他過去五部作品的錄影帶,共十五個小時,目的是希望學員們能藉由他過去編導的作品來了解他,知道他是個什麼樣的導演,了解他所關心的議題、使用的手法和形式,再選擇要不要繼續和他合作。錄影帶看完之後又走了一些人,林奕華表示,剩下的人應該就是想要繼續認識他、繼續和他合作的人。於是第三個階段留下的人開始自我介紹,除了名字外,還必須說出面對鏡中的自己,最喜歡及最不喜歡的部分。如此特殊的自我介紹以及之後許多練習的主題常圍繞著「如何看自己、看別人及別人又如何看自己」;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後,林奕華帶領學員針對七月的呈現《愛的敎育二年級──A片看得太多了》開始集體共同創作。

肢體成爲裝飾性的語言

林奕華認爲目前做小劇場的人大多非常自戀,只顧注視著鏡中的自己,沒有關注、比較其他的人,因此常常侷限了許多發展,「老的比較快」;這也是他比較喜歡和非專業演員合作的原因,他們比較不那麼自戀、自我。

這個工作坊除了以拓展學員視野爲主之外,課程中並沒有發聲、肢體練習等傳統訓練演員的技巧的設計,林奕華認爲,常有人說「肢體不會說謊」,他認爲這是最大的笑話,「爲什麼不會?」;他表示,國內外很多小劇場純粹用「肢體語言」,因而演出、做出來的東西便產生了另一套標準,即這個肢體語言好不好看、靈不靈活?使得原本肢體應是釋放一些情感,但到最後還是成爲一種裝飾性的東西。同時,他認爲大部分的觀衆都喜歡進劇場「被動」地接受所謂「好看」的東西:好看的動作、好看的設計或好看的情節;比如說很多人喜歡碧娜.鮑許的作品,覺得很「好看」,而好看的標準因人而異,他就不覺得碧娜.鮑許好看;因此他的戲希望台上的演員及觀衆都能進劇場去主動思考一些問題,對他而言,做一齣戲的重點,關注的並非好看與否,而是觀衆爲什麼想看「好看」的東西?以及所謂「好看」的標準,因爲這套標準勢必也將衡量劇院之外的東西,因此他覺得問這個問題已非單純劇場性的問題,而是我們在自己生命中到底會訂多少標準?有多大的彈性?爲什麼會這樣看事情?林奕華認爲,通常所謂的大劇場不讓觀衆想問題或問問題,而我們的生活環境、社會其實都需要改變,如果我們不這樣問問題,世界就不會進步;而劇場也許能改變一點點。

找出大、小劇場的分界

以林奕華做戲的階段來看,過去他希望藉著劇場來表達他對現象的一些想法,現在劇場則是讓他來思考一些東西,並將思考方法變成演出。長久以來他的戲都沒有故事情節,也沒有一定的角色,大多數是將和日常生活有關的「禁忌」當作前提,提出對所謂「安定繁榮」有威脅的議題,讓觀衆問問題;同時他一直嘗試找出大、小劇場的模糊地帶,因爲大、小劇場好像分野很大,前者有大衆參與、後者只有小衆關心,但事實上大衆小衆是無法離開彼此的。以此次工作坊來看,成員來自大衆,留下繼續參與創作的原因可能是有些議題彼此關注,也和小衆有關係,而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是大衆或小衆,沒有絕對。

林奕華表示,此次工作坊並非讓學員學到什麼大道理,而是他從香港帶來素材,提出許多議題,在憑靈感隨機設計的課程中互相討論、思考,進而啓發彼此。課程中不會有任何戲劇扮演的練習,林奕華認爲日常生活中已經有很多「扮演」,因此他的舞台上不想再有任何「扮演」。兩個月的彼此激盪後,工作坊學員將呈現《愛的敎育二年級──A片看得太多了》,形式基本上會延續他在香港做的《愛的敎育》第一部:空台、演員就是一切;內容則以兩個月來所共同創作的東西作爲素材,將之發展爲流暢、有變化的作品和觀衆溝通。林奕華表示,整個工作坊給學員最大的壓力是要他們想很多東西、問很多問題,但他相信整個過程和演出下來,學員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有趣的劇名如何構思而來?林奕華表示,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談到最近A片看得太多了,他直覺「A片看太多」和「愛的敎育」有關,便決定用它當劇名,「而且有非常大的想像空間:A片看很多,又怎樣?」

(本刊編輯 祁雅媚)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