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豫劇版的「杜蘭朶」除了有傳統梆子聲腔的優勢,也有像是鬆弛程式性身段、龍套宮女不再是僵化的道具、舞台場面調度等全新面貌的綜合處理,以適應現代人觀劇意識的需求。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中國公主社蘭朶》
8月11〜13日
國家戲劇院
扎根南台灣近半世紀的國光豫劇隊,在兩岸文化交流的熱潮裡,它並沒有摩拳擦掌,和京劇搶衝第一線;這個老字號的團隊悄悄觀望,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劇目,默默地走上戲曲現代化的路途。
不太擅長包裝炒作的豫劇隊,近來卻由於即 將推出的大戲《中國公主杜蘭朵》,成了傳媒的話題。像是男主角的人選王柏森、巴蜀鬼才魏明偷的劇本,甚至劇隊爲何不老老實實地、照章搬演優秀的保留劇目,以維持基本的觀衆群?爲何要大費周折地從川劇改編?這些問題都備受關注。
全方位製作跨新步
豫劇隊的大隊長韋國泰是一位全方位的製作人,其搬演「杜蘭朵」的構想其實醞釀已久。早在一九九八年秋天,川劇《中國公主杜蘭朵》與張藝謀執導的《圖蘭多》同在北京太廟演出,訊息傳來,韋國泰懷抱奇想逕自寄出邀約,不意就此埋下了日後跨劇種交流的伏筆──不但劇作者魏明倫慨然應諾,同時還推薦該劇導演謝平安共襄盛舉。
爲確立豫劇的本體風格,韋國泰遠從千里延聘河南籍的唱腔設計人才,特別要求將歌劇中的〈茉莉花〉與〈公主徹夜未眠〉兩首歌謠作戲曲化處理,務必使其聽來耳熟卻不失豫味。另外,在服裝設計方面,過去按照慣例先找本 地廠商招標、再到彼岸訂製,往往是主角穿新衣、配角撿現成(不免造成風格的南轅北轍);然而,《中》劇卻是打破陳規,直接邀請設計師,以戲爲主,針對人物設計製作。這種以製作人全方位統籌各部門流程的製作方式,相較其他劇團集編導製作於一身的個人色彩、或各走各的路卻無一主控者,豫劇隊既有客觀的視野又不失綜覽全局的能力,可說是取得兩者的平衡。
豫劇皇后夜未眠
提起河南梆子,最佳女主角王海玲在這方戲台上,不知演過多少帝王將相與才子佳人,《中》劇算是她首度嘗試詮釋西方的題材。談起接演新戲的壓力,樂觀開朗的她直說還好還好!由於全劇並不全然參照歌劇式的演繹,導演要求她打破程式化的表演風格,在中/西式的不同表現手段裡尋找交流的新媒介。排戲的過程中,在主要架構確立後,導演給予王海玲相當寬鬆的演出空間;不像傳統戲裡身段台步都有定律:如走幾步抖袖,過門(間奏)多久起唱等等。導演謝平安的安排,讓演員比較有呼吸的空間,不會被角色壓得沒有思考的機會。至於,劇本中露骨的唱詞和擁吻,會不會影響表演?王海玲認爲年齡漸增,看待生命中的諸般現象,多已減去浮躁氣,和小男生對戲時,難免有心結,不過演員上了台面,一切心防就會完然解放。她打趣笑道,目前只擔心男主角──和她比武招親,王柏森動起刀劍可是令要人畏懼三分!
王海玲同時寄望老觀衆放寬些標準,別以老腔老調來苛求新戲,逢演新戲,就貼上「拉洋戲」的標籤。製作新戲,就應找出屬於當代人的新的審美趣味;以《中》劇而言,其中有民歌小調與歌劇詠嘆調的旋律,尤其板式的變化,打破固定的格律,幾乎是一句一腔,減少了過門的使用,使得戲情十分緊湊。王海玲認爲,如果能用學習的心態去面對,新戲的唱腔豐富、旋律華美,它的動人之處,自然不在傳統戲之下。她強調自己並非是標新立異的一派,但是偌大的豫劇團,如果出不了新戲,也就陷入了死胡同。作爲劇隊的領頭羊,王海玲義無反顧地必須接受挑戰完成任務。
謝平安擅長為傳統變新貌
這回受邀出任《中》劇導演的謝平安,曾在一九九七年與魏明倫聯手以《變臉》一劇,改變了省川劇院團命運。今年的首屆崑劇藝術節中,謝平安指導沉寂多年的永嘉崑劇團演出三大南戲之一的《張協狀元》,此劇演出之 後,各方佳評如潮,戲劇界前輩郭漢城也以「一齣戲救活一個團」爲之祝賀!如今,謝平安悠游穿梭在各個劇種如越劇、京劇、眉戶劇(註)等之間,卻絲毫不造成劇種特質的混淆。尤有甚者,他立意恢復傳統戲台演劇的寫意功能,避免在演出中暗場與實景實物上台;雖然表現形式是古典手段,內在精神呼應的絕對是現代意蘊。
謝平安的種種體悟,皆來自家學淵源(其母陳書舫係爲川劇著名演員)與長期舞台實踐所累積而成。他指出只要掌握不同戲曲或劇種間的共性與特性,即可從心所欲,應用自如,例如:建立《中》劇的表演風格,第一要尋求戲曲的共性,也就是虛擬性、寫意性、綜合性;其次確立劇種聲腔的特色,反映在音樂和語言,必定是豫腔豫調的基礎上。而具體呈現,則在於劇情結構與演出節奏兩方面能搭配合宜,前者好比屋之架構清晰,保證劇情不拖沓;後者如同房內動線明快,人居其中不感壓抑。此外,謝平安雖然相當肯定豫劇隊藉《中》劇企圖探索傳統和現代結合的實驗精神,但是本土戲曲現代化的經驗略嫌不足,各方配合基礎稍弱。謝平安自承在場面調度上備感吃力,綜合整排上恐會有遺珠之憾!
本土豫劇版的「杜蘭朵」(《中》劇)除了有傳統梆子聲腔的優勢,也有像是鬆弛程式性身段、龍套宮女不再是僵化的道具、舞台場面調度等全新面貌的綜合處理,以適應現代人觀劇意識的需求。傳統身段的精化,點染即止可矣,而唯有考量觀衆的立場,才有雙向流動的可能,否則演出本將與文學本無異。從這一層意義上來看,《中》劇確實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註:
「眉戶劇」為流佈於陜西、山西、甘肅、寧夏等地的新興曲子戲。劇情往往自現代或歷史故學取材,其音樂結構為曲牌聯套體的形式,伴奏樂器以三弦為主,板胡、梅笛為輔。謝平安曾擔任眉戶劇《遲開的玫瑰》的導演。
特約採訪|李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