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曉瑋其實不算是「新秀」了。這位十七歲即贏得台北市交協奏曲大賽、並曾五度蟬聯台灣區音樂比賽冠軍的沙場老將,人稱「大卓」(網路上還有個自己的網站叫「大卓的窩」)。目前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低音提琴手,最近剛入選兩廳院的樂壇新秀,大卓並進一步地談到未來的計畫……
「樂壇新秀」系列-卓曉瑋
8月2 6日
國家演奏廳
「你能夠繼承我的衣缽了!」(You can step my career!)低音提琴大師蓋瑞.卡爾(Gary Carl)的一句話,改變了一位習琴女孩的音樂生涯。卓曉瑋,目前在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擔任低音大提琴手。年輕開朗的她除了在樂團拉琴外,年初還與友人成立「台北愛樂低音提琴四重奏」,讓低音提琴這項以往停留在人們印象中只是伴奏地位的樂器,發出令人驚喜的獨唱。
在交響樂團中,低音提琴通常被放在樂團後方,負責彈奏穩定的數字低音,扮演陪櫬的角色,因此,相較於其他樂器,便很容易爲人忽視。卓曉瑋從國立藝術學院畢業以前,低音提琴對她而言,與一般人的印象並無明顯差異,「反正就是進樂團拉琴」,似乎就是演奏這項樂器唯一的職責,更談不上什麼熱情和企圖。但是,「一直到現場聽見蓋瑞.卡爾拉琴」,卓曉瑋形容從那一刻才眞正領略低音提琴原來竟有如此豐沛的生命力,直指靈魂最深處的感動。
第一次「震撼教育」
一九九三年蓋瑞.卡爾第一次來台演出時,的確帶給台灣音樂界一次印象深刻的「震撼教育」,因爲在他靈活的琴弓底下所演奏出來的樂音,如詩如歌,當時讓許多音樂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傳統音樂教育和演奏方式給演奏者帶來的桎梏。當時也同樣受到「震撼」的卓曉瑋幸運地能在大師班裡上台演奏,並接受蓋瑞.卡爾指導。第二天基礎訓練課程結束後,蓋瑞.卡爾叫住她,並且鼓勵她繼續發掘在低音提琴演奏上的雄厚潛能。大師的一席話,使她對低音提琴的想法自此完全改觀。
有機會接受蓋瑞.卡爾指導後,自我要求甚高的卓曉瑋自覺所學不足,不久後她又幾次前往加拿大參加大師主持的音樂營繼續學習。她認爲,自己改變最大的是弓法的轉變,因爲持弓方式的不同,低音提琴的弓法大致上可分爲「法國弓」和「德國弓」兩種,傳統的法國弓拉奏時速度快,弓與弦的接觸面大,聽起來松香味濃厚,聲音相對也較爲混濁,學生時期的卓曉瑋就是以這種方式拉琴。德國弓則強調弓與弦接觸點的靈活、彈性,跳音非常清楚,因此,拿弓的右手必須非常放鬆,如此拉奏出來的聲音不大卻可以傳遞很遠;德國弓法同時也非常重視歌唱性,演奏者就好比一位歌者一般,而蓋瑞.卡爾就是使用德國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演奏方式帶給卓曉瑋相當大的衝擊,而過去她在演奏上的問題和瓶頸卻也都在蓋瑞.卡爾的教學裡得到解答。於是,在一番掙扎後,卓曉瑋還是向德國弓靠攏,果然找到最合適的演奏方法。
人生有夢最美
蓋瑞.卡爾琴音裡獨特的歌唱性給了卓曉瑋深遠的影響,她逐漸明白,低音提琴不只是樂團裡的低音樂器,更希望將它發揚爲獨奏樂器,因此,她特別喜愛低音提琴較有揮灑空間的現代曲目,利用低音提琴製造特殊音響,讓人開始注意這個樂器的多樣面貌。除此之外,卓曉瑋更欣賞改編自他種樂器曲目而來的作品,一方面低音提琴的曲目本就不多,藉此可以拓展曲目,而另一方面,便是能極盡所能發揮樂器的各種音色。在她八月二十六日於演奏廳的獨奏會中,樂迷便能聽到改編自舒曼、理察.史特勞斯和布拉姆斯的藝術歌曲,相較於演唱,拉弦樂器的表現或許別具一番風味。
人不輕狂枉少年,有夢才最美。年輕的卓曉瑋也有許多人生的夢想,她想走入校園,進入社區推廣低音大提琴、想扭轉低音提琴在一般人腦海中的印象、想拋開一切煩憂出國進修……,而她與同好組成的「台北愛樂低音提琴四重奏」可以說是跨出夢想實現的第一步,從走出音樂廳演奏四重奏的經驗中,她更肯定低音提琴能帶給聽衆和自己高度的樂趣,自由自在享受著音樂帶來的體驗。
特約採訪|陳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