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格麗希聲采多變的音色,不愧享有鋼琴魔術師的美譽。(環球唱片 提供)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感性海洋中的理性支柱

記阿格麗希與國立藝術學院管弦樂團

她所特有的激越與委婉間相交錯的表達方式,逐步帶領聽衆從高潮迭起的第一樂章進而投入細緻内斂的慢板樂章,再從融合了幻想與俏皮的第二樂章切入狂放有力的終樂章。

她所特有的激越與委婉間相交錯的表達方式,逐步帶領聽衆從高潮迭起的第一樂章進而投入細緻内斂的慢板樂章,再從融合了幻想與俏皮的第二樂章切入狂放有力的終樂章。

聆聽阿根廷女鋼琴家瑪莎.阿格麗希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不禁使人聯想到奔騰的大海。

西班牙人稱海爲「海娘子」(海明威《老人與海 》)──個性十足,無拘無束,在不止不息的潮湧中孕育出多采多姿的變化。這正是阿格麗希演奏風格的寫照。

今年四月上旬,由新象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首屆台北「阿格麗希音樂節」,爲國內的樂迷們,帶來了眞實感受這位傳奇人物演奏的機會。

四月九日晚上,幾乎座無虛席的台北國家音樂廳內,滿場的聽衆屛息以待,由指揮陳澄雄所帶領的國立藝術學院管弦樂團與阿格麗希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二十三。

在樂團簡短的導奏後,首次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阿格麗希(上一次的鋼琴獨奏會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在樂曲開始部分的鋼琴八度和弦音群段落,似乎對場地、鋼琴以及整體音響尚有猶疑;但隨著樂曲的逐步深入,她所特有的激越與委婉間相交錯的表達方式,逐步帶領聽衆從高潮迭起的第一樂章進而投入細緻內斂的慢板樂章,再從融合了幻想與俏皮的第二樂章切入狂放有力的終樂章。整首作品一氣呵成的情感浪潮,令在場聽衆的心靈有如徜徉在一串串音符湧聚而成的汪洋之中。時而,宛如眺望無邊的蒼穹下金蛇狂舞的萬頃碧波;時而,激情的巨浪鋪天蓋地迎面撲來;時而,淙淙琴聲宛如潔白的沙灘上清澈的浪花。流動的音樂之中,更不時奇峰突起,令人目不暇給。

與生俱來的藝術想像

究竟阿格麗希是怎樣使她的演奏如此地絢麗多彩、姿態萬端?

作爲一個優秀的鋼琴家除了必備的堅實訓練外,得天獨厚的音樂敏銳性和豐富的藝術想像力更爲阿格麗希開拓了理解和表現的新境地。

在她的演奏中,我們聽到了細緻、清晰、富有想像力的音樂詮釋和全心投入的熱情魅力。

由於對音樂超乎常人的敏銳,音樂表現力的各種元素,諸如和聲、結構、旋律、節奏、線條、起伏、速度、層次、力度等等,在演奏中,她都加以細緻地分類並且自如地賦予藝術性的運用。

和聲是構成音樂中縱向的伸展空間和橫向形狀波動的決定性因素。而鋼琴這一和聲鍵盤樂器與其他樂器的最大差異,即是其豐富的和聲色彩。柴可夫斯基的樂曲又爲這一特質創造了充分表現的空間,這也是阿格麗希著墨最多之處。

扣人心弦的聲彩變化

爲了表達充滿想像力的和聲色彩,她除了以獨到的觸鍵與力度造成音色的種種變化之外,往往在和聲進行中還加以速度、樂句轉折、呼吸長度等等多重的彈性調整,使關鍵的結構連接和轉換之處的和聲,除了色彩功能之外,對作品性格的強調起了推波助瀾之效。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音樂的總體要求外,阿格麗希總是發掘出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細節,而賦予作品一種全新的感受。例如,從第一樂章的一〇八小節開始的「有精神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中,當二度音程爲主的樂句動機在結尾處變爲三度音程時,這一細微的空間變化給予阿格麗希在和聲及速度上生動表現的機會。又如,在第一樂章二五五小節開始的雙手八度分解和弦行進中,當正常序列的行進在二五七小節衝向最高點以前,改變爲跨越五度音程的跳進時,她果斷地把跨越的空間轉換成時間快速地衝刺飄浮點,加強了這一高潮中扣人心弦的效果。

類似的細膩變化,在她的演奏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當然,這種細部描繪的精細表達方式,本身就含有往往使音樂被分割成零碎片段的危險。但是,因爲阿格麗希音樂中清晰的內在邏輯,精確肯定的線條,以及充沛的生命力和流動感而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另外,値得特別提出的是此次阿格麗希能同意與國立藝術學院的學生樂團同台演出,爲台灣的青年音樂家既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是一次嚴格的考驗。因爲台下的聽衆對同台演奏的音樂家們所作的衡量是一個演出的整體要求。

四月九日的音樂會中,在陳澄雄的指揮下,無論是樂團擔綱的序曲《羅密歐與茱麗葉》,或是協奏曲的表演,樂團都有相當成功的表現。相信這次與世界一流音樂家同台演奏的經驗,將會在樂團團員們年輕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

 

文字|諸大明 東吳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