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重奏的四部弦樂器來表達作曲家腦中雄壯的音響畫面,確實難度頗高,也是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哈根弦樂四重奏演出的配合默契非常好,可是各聲部間仍存在著音量對比的老問題還無法突破,雄厚低音部對比不出亮麗、多彩的中、高音聲部,也有些許強弱上的解讀稍覺彆扭。
哈根弦樂四重奏
9月20日
國家音樂廳
哈根弦樂四重奏首次來台演出的消息,無疑地爲暑期以來低迷的音樂表演活動打了一劑強心針,九月有兩份音樂、藝術雜誌都不約而同地介紹了哈根弦樂四重奏,《古典音樂》還仔細地介紹了所有哈根弦樂四重奏所灌錄的唱片。哈根四重弦此次來台演奏的曲目有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七十四第三號《騎士》,與雅納傑克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與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五十七第一號。
驕傲輕佻的中古《騎士》
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七十四共有三首,是海頓於一七九三年夏季完成,這些作品都是在海頓作曲風格轉變時期的象徵性作品,第三號這首被人冠上《騎士》的名稱,是因爲第一樂章主題帶有跳躍節奏的特性與第三樂章充滿活力的小步舞曲。哈根弦樂四重奏的演奏充滿了青春活潑的動力,但各聲部間的聲音力度平衡稍覺不夠,第一小提琴聲音單薄,聲音力度變化只有活力,沒有内涵;而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又過於附會第一小提琴,在節奏與聲音、樂句的主動性上表達不多,而且第一小提琴在一些即興式的裝飾音與十六分音符上的處理不乾淨,有點像口吃的人在唸饒口令;表現最出色的是大提琴,聲音圓潤厚實,中肯的樂句,可謂是哈根弦樂四重奏的基石,令筆者聯想到鮑羅定四重奏(Borodin String Quartet)中的大提琴手Valentin Brrlinsky。
有人形容四重奏的四個聲部,第一小提琴像是個好奇、有無數問題又喋喋不休的年輕人,而第二小提琴是個沒什麼主見,第一小提琴在講什麼他就附會什麼,可說是很好的配音者;中提琴卻是個長舌的中年婦女,也愛嘮嘮叨叨講些不著邊際的話;然而大提琴卻是位老者,或是智者,他會把第一、二小提琴與中提琴所有的問題與爭論不休做一個結論或是答案。如此的比喻也算是唯妙唯肖地形容了弦樂四重奏每個聲部的特性。
在談論哈根演奏的《騎士》之前,我們不妨先想像一下古時的騎士,他們的服裝、儀態,和他們在那個時代存在的特性;騎士的服裝是整齊威嚴的,可是在領口、袖口卻都有繡著蕾絲的薄紗花邊,胸前也會配帶徽章或象徵皇親貴族的緞帶標記,左肩掛上大披風,長長細細的劍拖到地,而靴子後面還有擦得閃閃亮亮的馬刺;騎士的表情是驕傲而輕佻的,他們代表了皇家的榮譽,這所有的特徵從那個時期的繪畫藝術中表露無遺,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七十四第三號這首的音樂表達也是結合了這些特性,才會被冠上《騎士》的暱稱,所以那些短小的裝飾音、細碎的十六分音符都像那威嚴下美麗精緻的花邊,跳躍的節奏是騎士傲慢輕佻的眼神,小步舞曲是騎士狩獵的午會,終曲活潑的快板是騎士年輕活力生命的寫照。但哈根的演奏活力有餘而生動不足。
淺薄的《克羅采》
這場演出最令人期盼的是雅納傑克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克羅采奏鳴曲》。雅納傑克這首作品聯結了另外兩位偉大的人物,一位是貝多芬,一位是大文豪托爾斯泰,在托爾斯泰聽過貝多芬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後,有感而發地寫出了同名著作,小說中表達愛情的最終悲劇又使雅納傑克感懷,而寫下他的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從古至今,多少作家、詩人、音樂家、劇作家在各自的舞台領域中探索情愛,《奧爾菲》、《安娜.卡列妮娜》、《奥塞羅》等等,從托爾斯泰的著作到雅納傑克的音樂作品所連結的是靈魂的追尋,雅納傑克透過這部作品,傳達他對愛情的渴望,與愛情來到後,惶恐的心理過程,最終歌頌眞正的偉大情愛。
從哈根弦樂四重奏開始演奏第一樂章第一主題時,就沒有聽到人性中的悲劇吶喊,他們只用表象的方式,以聲音的短促與生硬表達,而沒有充滿矛盾的心理過程的聲音。第一小提琴奏出許多混亂掙扎的音符時,第二小提琴會有非常短小美麗的樂句飄過腦海,可惜第一小提琴的聲音力度依舊不夠,顯露不出掙扎與悲情,所以第二小提琴的美麗無法突顯作曲家樂思中所要表達的純眞與人性卑劣對立的對比張力,實在令人惋惜。
作曲家用了許多東歐民族風的旋律與節奏來表現劇情發展,可是哈根弦樂四重奏的每段節奏轉變都不太鮮明,中提琴手的不主動,讓筆者覺得他們是否還未沉澱年輕音樂家走紅後的大量演出與錄音的光環,還是旅程勞累,或演出服不合身。
第三樂章切到第四樂章那種從悲劇劇情谷底爬升至神聖、人性、美麗眞愛之峰的欣喜與釋然,正是作曲家自身對愛情的讚歌。哈根弦樂四重奏的演奏表達力也不強烈,表面上的音量加強、速度加快無法掩蓋內在的空洞無物,想必年輕演奏家對人性多層面的了解似乎不夠深刻。
失去雄壯聲彩的貝多芬
下半場演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作品五十九第一號,貝多芬的作品幾乎首首複雜,不易演奏,這部作品結構龐大,用四重奏的四部弦樂器來表達作曲家腦中雄壯的音響畫面,確實難度頗高,也是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哈根弦樂四重奏演出的配合默契非常好,可是各聲部間仍存在著音量對比的老問題還無法突破,雄厚低音部對比不出亮麗、多彩的中、高音聲部,也有些許強弱上的解讀稍覺彆扭。
哈根弦樂四重奏是個年輕充滿活力的樂團,團員間的配合度很高,然而他們對聲音内涵變化掌控不多頗令人惋惜。默契是弦樂四重奏必備的條件,可不能丢失掉每個聲部鮮明清新的特色;在一整體中有不同音色、特性,這才會是個一體的音樂世界。
文字|婭力木 大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