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身/慾.火》強調身體細微移動與空間對話。(新舞臺 提供)
環球舞台 最PAR!/環球舞台/印度

轉化傳統肉身,直探感官之舞

印度舞蹈家香卓里卡

香卓里卡融合了婆羅多舞、瑜珈和卡拉里柏耶武術(kalarippayyat)等技巧,重新詮釋古典的傳統舞蹈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動作語彙。在她的作品中你會看到幾個獨特的特徵:如緊鎖的螺絲般的站立、幾何式的人體造形、繁複的手勢,以及男女舞者親密的姿勢。而也正是最後這一項特徵,讓香卓里卡的作品遭人議論。

香卓里卡融合了婆羅多舞、瑜珈和卡拉里柏耶武術(kalarippayyat)等技巧,重新詮釋古典的傳統舞蹈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動作語彙。在她的作品中你會看到幾個獨特的特徵:如緊鎖的螺絲般的站立、幾何式的人體造形、繁複的手勢,以及男女舞者親密的姿勢。而也正是最後這一項特徵,讓香卓里卡的作品遭人議論。

新舞風. 2002印度香卓里卡舞團《肉身/慾.火》

4月26、27日

台北新舞臺

高齡七十歲的香卓里卡是印度最具爭議性的編舞家,這位來自南印度充滿傳奇的舞蹈家,捨棄舞蹈中的宗教元素而以充滿熱情、感官十足的動作來取代,成功地創造了融合傳統東方與現代西方的動作語彙,散發著原始能量和悲愴性,並同時兼顧世俗與超然。然而她的作品有人愛、有人恨,也有欽佩與責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香卓里卡是南印度馬德拉斯(Madras)的舞者及編舞者,自幼跟隨印度的婆羅多舞蹈(Bharatanatyam )大師Kancheepuram Ellappa Pillai習舞,爲她打下深厚的傳統舞蹈根柢。一頭銀髮、深墨色的眼睛和前額上的一點朱砂,香卓里卡一笑起來臉上顯現出深刻的紋路,隨即又皺起眉來。當人們一見到香卓里卡,都會注意到她如火一般熱情的雙眼,因她柔軟而嚴謹的肢體而悸動。她一舞動起來,周圍的空氣都會隨之振動。她的魅力凡人無法擋,在五、六〇年代風靡了所有的愛舞人士。

然而對於香卓里卡,不能僅用「舞者」或「藝術家」來稱呼她,她是印度女權運動最有力的發言人之一。就在她名氣如日中天的七〇年代初期,香卓里卡因爲拒絕接受所謂改良後的婆羅多舞的娛樂價値,毅然決然決定遠離表演的舞台。這段期間,她投身於寫作、設計工作、多媒體計畫,以及女權、人權運動當中,一直到一九八五年才又重回表演的舞台。

親密舞姿 探人心 惹爭議

復出後的香卓里卡以Agika一舞,像龍捲風般迅速襲捲了全世界,一路從莫斯科、倫敦、義大利、德國、多倫多到紐約和東京,以強烈的感官和突破傳統的作品,顚倒衆生;甚至連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鲍許都讚譽香卓里卡爲她的「心靈之母」。

香卓里卡融合了婆羅多舞、瑜珈和卡拉里柏耶武術(kalarippayyat)等技巧,重新詮釋古典的傳統舞蹈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動作語彙。在她的作品中你會看到幾個獨特的特徵:如緊鎖的螺絲般的站立、幾何式的人體造形、繁複的手勢,以及男女舞者親密的姿勢。而也正是最後這一項特徵,讓香卓里卡的作品遭人議論。

就拿她的作品《Raga:女性的探索》Raga: In Search of Femininity裡一段有大膽的演出來看:當Ardhanarishwara的曲子在後台響起,兩名裸胸的男舞者,以同性戀的姿態相互糾纏。一群女舞者躲在後頭窺探,喘息著、相互親密地愛撫著,虛擬著交媾的行爲……。

縱使印度卡朱拉侯(Khajuraho )當地的神廟外牆,因難以計數的男女交歡像(mithuna )的雕像之美而舉世聞名,然而對印度這個直到現在電影仍以馬賽克處理裸露臀部鏡頭的國家來說,那些強調性愛之美的藝術雕像卻只不過是「已經成爲過去的文化」。香卓里卡如此大膽、直指人類心靈最私密深處的探索,的確會被質疑爲色情之作,招到外界的批評和攻訐,甚至有人說她的作品淫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肉身與空間對話 散發自然幾何美感

此次來台演出的《肉身/慾.火》Sharira-Fire and Desire,是去年十月在哥倫比亞學院舞蹈中心(the Columbia College Dance Center)舉辦的第一次國際性的Bharatanatyam研討會中首演的作品。

這個作品只有一男一女兩位舞者,另有四位樂師在一旁彈奏、吟頌。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舞蹈中,看不到印象中傳統印度舞蹈快速的跺腳和變化多端的手眼身法。演出一開始,台上的女舞者立於舞台中央,她的雙手往兩旁平舉,手掌向上,一脈沉穩而愼重的身形在眼前,緩慢地移動著,她專注的眼神、謹愼的神態,就像是在強調每一個細微的移動和每一個姿態中,身體與空間對話。

而當男舞者上場之後,他一直圍繞著女舞者而動,甚至他的頭幾乎都與女舞者的生育之處是那麼得近,僅一尺之隔,像是要展開一場綿長而溫柔的前戲。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們兩人身體的實際接觸卻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兩人雙眼深情的對峙,彷彿要望盡對方的一輩子。而兩人對稱的身體造型,則道盡了自然的幾何之美。香卓里卡將她對美的感知與身體的察覺相聯結,包涵了精神與性愛的層面,舞者所創造出來的幾何線條表現出來,分別顯現出男人與女人的能量。

雖然對香卓里卡來說,舞蹈不是宗教傳統的意義上對神的奉獻,也不僅僅是對人格神的崇拜(bhakti);而是熱烈激昂的,是對大地、對性愛與自然力量自我探索的表現。然而她對舞蹈如此的虔誠,又何嘗不是一種信仰呢?

延伸閱讀:

◎本刊第一〇一期,〈庫瑪文與印度古典舞蹈新詮〉,趙綺芳。

◎本刊第九十四期,〈和大地共存於永恆的時間中一香卓里卡的舞蹈美學〉,陳思宏。

◎本刊第四十一期,〈為神而舞──印度的古典舞蹈〉,韓國鐄。

◎本刊第五十二期,〈為人權奮鬥的現代奇女子──印度舞者瑪麗卡.沙若巴伊〉,盧健英。

 

特約撰述|陳品秀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