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世紀新觀眾、觀劇新文化

檢場景觀三四十年來在國藝中心都是常態,常看戲的觀衆還會為不同的檢場打分數:「今天《會審》檢場丟墊子遲了些!」曾幾何時,蘇崑檢場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倒不是批評什麼,只是忽然警覺光陰似箭,國藝中心時代結束七年了,觀劇文化倏忽變遷,一時反應不過來。

檢場景觀三四十年來在國藝中心都是常態,常看戲的觀衆還會為不同的檢場打分數:「今天《會審》檢場丟墊子遲了些!」曾幾何時,蘇崑檢場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倒不是批評什麼,只是忽然警覺光陰似箭,國藝中心時代結束七年了,觀劇文化倏忽變遷,一時反應不過來。

傳統藝術這些年多了許多新觀衆,大陸團體令人眼界大開,不僅崑劇在學界強勢推動下培養了不少觀衆,連純粹方言的彈詞都掀起一股熱潮。

評彈開演,好一場藝文盛會,知名之士都謹守規律按時入場,準備聆聽平生第一次接觸的美妙聲音。坐在我後面的幾位老太太,蘇州口音,許是多時未聞家鄕說唱,興奮互訴聽彈詞經驗:「蔣雲仙,我當年聽過,還是小姑娘小腳色呢!」我豎耳傾聽,這可是不費力的田野調查!開演後,她們的聲音並未停止,不過不是聊天,而是隨聲唱和,我心想:這可是行家,台上的演員眞正可以引爲知音的大概只有她們。可是馬上噓聲四起,「不要出聲!」她們好像也沒什麼感覺,依舊有一位跟著輕唱。

猛想起當年在國藝中心看京戲,哪一位觀衆不跟著打拍子不跟著唱?如果不這樣,肯定會有人問:「小妹妹,看得懂嗎?」

那時的觀衆會講話會聊天會遲到,可是他們對於好壞的分辨可遠超過今天寫劇評的學者,而今天他們卻像是最不登大雅之堂的一群!

書場/劇場氣氛早就變了!「還戲於民」怎麼可能?對某些曲藝劇種而言,精緻藝術的路線是今日發展的必然趨勢,常民文化的條件早已失去!

去年底蘇州崑劇來台,強調原汁原味。不少研究生抱著追尋學術眞相的心情來訪古,面對宋元舊本與不假雕飾的表演,一個個心滿意足,尤其「檢場」一出,素淨的長袍,當衆搬桌搬椅,親身指示:「這就是戲,不必全然投入,且自疏離,留三分餘裕,置身戲外,當下評點」,何等奧妙的劇場美學啊!研究生以驚嘆的表情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一幕,戲場即學堂,身為教師的我,在這樣的觀劇文化中,也不免動容。可是,就在「美好的一堂課」當下,我眞的抽離了出來,思緒由新舞臺飄回了當年的國藝中心,在那裡,檢場可是不可缺的,軍中劇團的傳統京劇哪一齣不上檢場?檢場景觀三四十年來在國藝中心都是常態,對常看戲的觀衆而言,這番劇場美學教育是唾手可得的,他們還會爲不同的檢場打分數:「今天《會審》檢場丢墊子遲了些!」檢場不是演員,可是他們的表現和演員融合爲一,都算在整體表演成績之中。曾幾何時,蘇崑檢場的功能像是「展示」,像是「活教材」,如果用「表演」標準來評分,很遺憾,這幾位的動作可不如軍中劇團。檢場講究準穩快,蘇州這兩位慢條斯理的,走到桌子邊,輕輕抬起,挪個方位,放下時又不放心,左右觀瞧,咦!好像不在正中央?兩人對看一眼,再抬起來,挪了一挪,蹭蹭稜稜,放下後才動手搬椅子……觀衆看得很過癮,活教材嘛,可是,我印象中的檢場一出手就是準位置,沒有猶豫。

倒不是批評什麼,只是忽然警覺光陰似箭,國藝中心時代結束七年了,觀劇文化倏忽變遷,一時反應不過來。

蘇崑演出很有意境,喧囂都會中難得的清幽,坐在隔壁專程從海外回來的文化人興奮入座用力鼓掌,可是一開唱就睡著了,一折終了驀然醒轉,又是用力鼓掌,並向左鄰右舍大聲誇讚「真雅呀」。

舉這個例子也沒別的意思,很多人追尋的只是一股意境,一晚上清幽的笛韻足以抖落盡塵囂。今天的觀劇文化眞是多元啊,或許是我太耽溺了,總覺得想看的不只這些,劇場的本質在學術、在氛圍之外,應該還有別的吧!

 

文字|王安祈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