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琵琶女共享一角的獨舞者雖有中國味的服裝與面孔,但是舞蹈仍是西方的現代舞。(從左至右為舞者楊文珊、琵琶女李惠)(Stphanie Berger 攝 紐約林肯中心 提供)
環球舞台 最PAR!/環球舞台/紐約

多元文化並陳,點亮紐約星空

旅美華裔作曲家盛宗亮的歌劇《銀河》

金牛在劇中是玉皇的臣子,也是他的翻譯機,在玉皇極具節奏感的字句間,金牛將他的指令與怒氣即時翻成英文,或是略帶喜劇的誇張表現以英文回應。例如說,玉皇第一次開口後,金牛轉頭向觀衆說:「如果你聽不懂,去上(中文)課吧!」

金牛在劇中是玉皇的臣子,也是他的翻譯機,在玉皇極具節奏感的字句間,金牛將他的指令與怒氣即時翻成英文,或是略帶喜劇的誇張表現以英文回應。例如說,玉皇第一次開口後,金牛轉頭向觀衆說:「如果你聽不懂,去上(中文)課吧!」

在紐約看盛宗亮的歌劇《銀河》The Silver River,和生活在紐約市這個文化溶爐裡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你接觸到各國文化的形與貌,人們使用不同的文化語彙,持有不同的價値觀,卻可以找尋方法相互溝通。在《銀河》中,旅美華裔作曲家盛宗亮以中國傳統故事「牛郎與織女」爲湯底,加入古今中西的各路材料,煮了一道風味特殊的大雜燴。這部號稱爲「室內樂歌劇」的作品,在短短七十分鐘內使用室內樂(小提琴、大提琴、豎笛、打擊樂在樂池中,加上長、短笛,琵琶及聲樂在舞台上)、獨舞、京劇武生,融會劇場口白,以及一點百老匯的風格,由三位亞洲藝術家──包括來自上海、定居密西根的音樂家盛宗亮、華裔劇作家黃哲倫以及新加坡劇場導演王景生(Ong Keng Sen)合作,在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二〇〇二年的舞台上,讓《銀河》的光芒四射。

銀河,在John Jay College Theater的中型舞台上,是一道由舞台上方的瀑布,灑入約七〇公分寬的水道中,貫穿到前舞台,流入舞台前區的水池裡。就是在這流動的銀河中,下凡的織女(女獨舞者,由來自台灣的楊文珊[Yang Wen-Shuan,譯音〕擔任)沐浴、嬉戲,與牛郎(男中音,Joseph Kaiser)相識相戀,註定了一段沒有完美結局的愛情。牛郎和織女都有著雙重的化身,代表牛郎的是男中音和長、短笛手(David Fedele),兩人都扮爲牧童,一面演出、一面靈巧地跳躍於流動的銀河間。織女的另一半是琵琶女李惠(Hui Li,譯音),穿著傳統中國味道的衣裳,坐在架設在銀河上的椅子中,隨著椅子向舞台前後方移動,鏗鏘有力地彈奏,將琵琶之聲提升到劇場的重心。與琵琶女共享一角的獨舞者,除了面孔和緊身衣上的具有東方味道的螺旋圖樣,跳的是源自西方的現代舞。

語言差異的趣味

《銀河》全劇中最具相對照性的兩個主角是扮演玉皇的京劇武生(Yu-Cheng Ren),以及扮演金牛的非裔女演員(Karen Kandel)。這兩人和織女一樣,同屬於天上仙境,卻是南轅北轍般不同。金牛身著極具現代立體感的服裝,操著一口清晰流利英語;玉皇則以京劇中的老武生全套粉墨登場,唸的是平仄分明的京劇韻白。金牛在劇中是玉皇的臣子,也是他的翻譯機,在玉皇極具節奏感的字句間,金牛將他的指令與怒氣即時翻成英文,或是略帶喜劇的誇張表現以英文回應。例如說,玉皇第一次開口後,金牛轉頭向觀衆說:「如果你聽不懂,去上(中文)課吧!」

金牛與玉皇的「雞同鴨講」,中英文的對話成爲一種模式,在他們兩人溝通的同時,聽衆仍然只聽得到金牛只說英文的口白,玉皇只表現京劇的身段,表情和唸白。這也許就是盛宗亮所說,當他容納這麼多材料之間,「讓各材料保持原味」是他處理的方式。

盛宗亮的音樂是架設在西方理論的基礎上,大、小提琴、豎笛和打擊製造出十分表現主義的音樂,和它們舞台上的對台(長、短笛和琵琶)不時構成室內協奏曲的形式。盛宗亮運用鐃鈸、大小鑼、磬等樂器的豐富音響,將色彩鮮明、節奏明快的武場氣氛以及玉皇對於牛郎織女相戀的怒氣表達入神。整個歌劇的進行,由指揮盛宗亮本人根據台上的動作、表情、口白,甚至燈光變化來給演奏者起拍,讓音樂與戲劇密切地連結。

現代人的古中國印象

這個二〇〇二年七月在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年的《銀河》和一九九七年在聖塔菲室內音樂節(Sante Fe Chamber Music Festival)首演的版本已大有出入。新的《銀河》加入了織女的另一化身──舞者,爲了讓牛郎也有另一個具體化身,原來在樂池的長、短笛手被移到台上。此外,舞台上加入兩個侍衛,以肢體動作和英文唸白增強玉皇的威嚴和排場。這些變化主要是新加坡劇場導演王景生的主意。這些變化的確讓角色的深度增加,也使得舞台上的動態活潑許多!

大致而言,《銀河》的舞台意象十分中國,聲音則偏於西方。扮演玉皇這個京劇武生的扮相和唸唱做工,賦予最初的中國印象,其他角色的服裝採用了玉皇御袍上的顏色,做了融合東方味道的圖案卻十分實用現代的設計。音樂經常成爲京劇片段的武場背景,卻同時具有其主體價値。《銀河》雖不是一部浩大的歌劇作品,但是音樂與劇場精緻的結合與紮實的整體製作讓人印象深刻。

 

特約撰述|魏兆美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