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間療法五花八門,多屬於溫和慢性的方式,例如:按摩、推拿、針灸,部分治療法也被納入正式醫療體系中,療程因醫師而異,也因患者的體質而異。
在訪談舞蹈受傷的實例過程中,筆者發現多數舞者所採用的東西醫療方式,其實很難放在現有醫療系統裡去分析、解讀,為了能夠彙整成為文字介紹,筆者姑且把這些療法統稱為民間療法。這裡所提到的民間療法,是指當察覺自己身體有異狀時,採取長年以來經由口耳相傳所沿用的療法。如果放大到醫療史上,其實現代醫學(不論西洋或是東方)都是從民間療法演變而來的,差別在於現代醫學以民間療法為基礎,然後發展成為體系,而民間療法則維持著各家各派的特色。
在台灣的民間療法五花八門,本文輯選的是較為普遍流傳的療法,目的在於提供讀者初步的認知,部分治療法也被納入正式醫療體系中,療程因醫師而異,也因患者的體質而異。由於這些治療方法多屬於溫和慢性的方式(除了整椎),最直接的了解便是親自嘗試療程。
按摩、推拿、指壓
‧歷史:按摩源於中國,推拿則從歐洲「撫摸」、「施壓」的刺激方法演變而來,指壓是日本發展的技法,以手指集中穴道處施壓。
‧症狀:適用於肩膀酸痛、腰痛、麻痺、神經痛、關節痛、扭傷等。
‧方法:摸—手掌輕按穴道部位,由外側朝心臟方向撫摸。
揉—手指壓在酸痛部位,輕揉。
捏—手指輕輕揉捏肌肉。
敲—以手掌或拳頭輕輕敲打患部,使緊張的肌肉內部血液流通。
顫—手壓患部,用手輕輕顫動。
壓—將拇指輕壓穴道,再放開,三、四秒重複一次。
‧效果:鬆弛緊張的肌肉、解除疼痛、促進血液循環、調整全身身體機能。這套方法很受現代人喜愛,十至十五分鐘的短時間推拿,可使肩膀或眼睛疲勞得以紓解改善,成為許多舞蹈活動進行前的暖身,或是結束後的放鬆按摩。
針灸
‧歷史:始於兩千年前的中國。
‧症狀:肩膀酸痛、腰痛、關節酸痛、麻痺、神經痛、虛冷、慢性疼痛等。
‧方法:在皮膚上的固定部位扎針,刺激穴道點所連結的經絡。另外有燃燒艾絨,加熱刺激於針上的治療法。目前普遍扎針法為「管針法」,針通過針管的細管扎針,手法較安全且不痛。針的種類有毫針(管針法刺入皮膚)、小兜針(不刺入體內,以壓或摩擦方式刺激)、皮肉針(一段時間內,針固定於真皮內)、灸頭針(針上放灸加熱)。
‧效果:透過穴道經絡的刺激,使自律神經產生調整身體平衡的作用,可提高免疫力。對肌肉酸痛和慢性病症的療效較顯著。孕婦、癌症腫瘤、細菌感染、心臟病、血友病患者不宜進行。
正骨、整骨、接骨
‧歷史:從武術、柔道中演變而來,有些療程會加入西方醫學常識結合運用。
‧症狀:扭傷、跌打傷、脫臼、骨折等。
‧方法:透過對骨架結構的了解,在傷處瞬間快速調整或銜接回移位的骨骼。
‧效果:療程快速,唯對於高齡者有骨質疏鬆症、膝或腰變形等症狀者必須小心施術。
整脊(整體)
‧歷史:整體是源於古老的按摩術。另外,美國人丹尼爾‧帕莫(Daniel David Palmer)於十九世紀初研發出脊椎矯正療法。
‧症狀:脊椎易位。
‧方法:透過對於關節、韌帶、筋、腱的適度刺激,引導出自然治癒力。脊椎矯正療法是以手直接輕壓脊柱或關節,同時瞬間進行壓、迴旋的動作,並非以治療疾病為主,主要為了改善症狀。
‧效果:矯正身體四肢或脊椎歪斜,恢復神經系統機能。由於整脊和正骨對於某些特定脊椎症狀有禁忌,在某些國家不被列入正式醫療行為。
其它主動性的復建養生法
除了上述的療程外,還有一些主動性的養生法也可以幫助傷處的復建。例如傳統的方法:冥想靜坐、泡溫泉(冷熱療法)、太極拳導引術、氣功、瑜珈等,另外目前在台灣開始流行新型態的靈修課程,包括:催眠、光的能量療法、芳香療法、巫術治療等,顯現各家學派適用於現代人的延伸發展。這些療程的功效也是因人而異,但都需要長時間的接觸和練習,建議不妨先選擇一至兩種療法,專注進行一段時間,再評估整體的收穫和效益。
文字|謝韻雅 聲動劇場團長
魔力塑身 柔性復健
Pilates在台灣
當初彼拉帝氏為了治療自身痼疾,融合東方瑜珈、西方護理而成的Pilates療法,在紐約推廣時先是獲得舞蹈界的注意,而後被廣泛運用在運動傷害復健與身體的訓練當中,著重的仍是其溫和的療效;當好萊塢影視明星紛紛採用,當做健身、塑身妙法,Pilates可說是從專業走入民間,成為一種「全民運動」。
楊莉玲(本刊編輯)
這套由德國人喬瑟夫‧彼拉帝氏(Joseph H. Pilates,1880─1967)創發,並以其為名的Pilates(編按)方法,近幾年經由舞蹈營與回國任教的師資引介,逐漸為人所知,最近更因健身中心納入推行,廣告與書籍強力主打塑(瘦)身功效,一時之間熱門了起來。
當初彼拉帝氏為了治療自身痼疾,融合東方瑜珈、西方護理而成的Pilates療法,在紐約推廣時先是獲得舞蹈界的注意,而後被廣泛運用在運動傷害復健與身體的訓練當中,著重的仍是其溫和的療效;當好萊塢影視明星紛紛採用,當做健身、塑身妙法,Pilates可說是從專業走入民間,成為一種「全民運動」。
Pilates在歐美因學習者眾多,融合所長而發展出各門各派,據取得Phsical Mind Institute認證(certification)的教師顏鳳曦所知,美國即有偏重實務練習的The Pilates Studio與強調醫學知識的Phsical Mind Institute兩大山頭,為了平息誰為「正統」的紛爭,已開放各地機構可自行設置認證課程,滿足有志學習並成為教師者的訓練需要。除了顏鳳曦,另一位取得認證的謝菁珊,在去年成立個人工作室(Body Lab),擁有專業Pilates器械,並為《魔力塑身操》一書的中譯本拍攝示範教學VCD,讓Pilates更為普及。
重新認知身體
顏鳳曦與謝菁珊均為舞蹈專業科系出身,學成回國後先後於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台南家齊女中舞蹈班、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舞蹈系任教,目前也仍分別於舞蹈科系開設「肢體調整」必修與選修課程,並受邀舉辦工作坊、研習營,授課對象包括舞蹈系學生、教師與一般大眾,謝菁珊還預計接受萬芳醫院邀約,到復健科講學,協助復健師了解專業舞蹈患者的需要,拉近藝術與醫學彼此陌生的距離。
對顏鳳曦與謝菁珊而言,Pilates確實兼具了預防傷害、復健治療以及養生美體的多重功能。顏鳳曦舉例說,首先是身體的中心與骨盆腔的認知與掌控,找不到中心,不僅連轉圈都難,舞動時也易放難收,而骨盆若傾斜,身體便難以平衡,Pilates對身體中立(neutral)的概念,解決初學者容易塌腰或翹屁股的不良姿勢,過去她曾因找不到身體中心而困惑,也在躺上Pilates器械的那一刻,「終於發現原來我的center在這裡。」
自嘲學舞以來傷痕累累的顏鳳曦認為,舞蹈之所以是藝術,技巧的達成自然是要素之一,要達到某種技巧的展現與完美,反複練習、難度的挑戰都容易讓身體受傷,當然,舞蹈教師都會傳授學生以比較科學、避免受傷的方式去練習技巧,但若能輔以Pilates的觀念與動作練習,不管是跳芭蕾或現代,可以協助學生對身體更加自覺。謝菁珊也強調,Pilates是一種重新認知身體的方法,許多傷害並非僅是意外造成,而是長期排練累積而來,或是以為疼痛不再、舊傷已經復原,但不良的習慣並沒有改變。
躺著治療不吃力
舞者最容易受傷的部位不外是髖關節、膝蓋與足踝,諸如韌帶斷裂、拉傷、軟骨退化,或是因長期的姿勢重心與用力不正確,形成肌肉的疼痛與異常生長等,至於如何治療,謝菁珊分析各種療法的應用中,在一般的吃藥、打針或復健療程之外,通常醫生一定會建議患者多休息,而事實上,休息也是最重要的復原之道,但對於一個舞者,休息意謂著退步、甚至退出舞台,根本不可能;若是嘗試瑜珈或太極等動作療法,對已經受傷的膝蓋或腰椎也難以負荷,這時,Pilates的最大優勢──可躺著做治療──便可派上用場。
融合太極、瑜珈的運氣與呼吸原理的Pilates,是一種長期、溫和的運動療法,顏鳳曦補充說,有別於一般健身器材使用鉛塊強化的重量(weight)訓練,Pilates器械均以彈簧所形成的阻力(resistance),針對不同情況的使用者,以不同顏色調整力度,阻力相對地也產生助力,更重要的是,Pilates的器械設計均讓使用者處在一種協調的運動狀態,而非僅僅針對單一身體部位進行重複動作,也正因如此,對於舞者,依然能在某部位受傷的情況下,藉著Pilates的療法保持身體運動的機能與肌力,而對於沒有受傷的人,Pilates幫助身體協調與伸展(stretch),讓肌肉線條美好,又不致練成「肌肉男」,難怪成為時尚所趨。
不過因為目前Pilates的器械仰賴進口所費不貲,國內部分舞蹈專業學院並未購置設備,取得認證的師資也不多,仍待推廣。
編按:Pilates的中譯各家說法不一,在此以原文統一。
延伸閱讀
本刊第九十一期,鄒之牧,〈關於皮亞蒂〉,頁19,2000年7月。
北體舞蹈第二期,顏鳳曦,〈身體療法──PILATES(波拉帝氏)〉,頁81~83,2003年1月。
相關網站
謝菁珊的體研工作室:http://www.bodylab.com.tw
The Pilates Studio:http://www.pilates-studio.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