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集眼淚》利用大型魚缸做爲象徵主題的裝置,再搭配編舞者對舞蹈空間的安排,構築出舞蹈的另一種風景。(白水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跳出眼淚跳出窠臼

這群受過學院派肢體訓練的編舞者們,在《收集眼淚》裡試圖將老方法和自身體會出的新意融合,雖然對議題的探討不夠深刻,卻能夠迎合新世代觀衆的口味,整場表演多元而好看。

這群受過學院派肢體訓練的編舞者們,在《收集眼淚》裡試圖將老方法和自身體會出的新意融合,雖然對議題的探討不夠深刻,卻能夠迎合新世代觀衆的口味,整場表演多元而好看。

第三屆耕莘藝術季三十舞蹈劇場《收集眼淚》

1999年11月19〜21日

耕莘小劇場

以劇本引導肢體發展的表演不算是新點子,數個編舞者接力創作的方式也不是創舉;不過,故事旣要講得完整,舞蹈又不能錯失肢體律動的本質,並不容易,但三十舞蹈劇場的幾位年輕編舞者辦到了。

這個成立才兩年的新舞團,無論是打破劇場旣定概念,還是改變肢體已成的技巧定律,每一次製作都嘗試讓觀衆看到一些不同於過去舞蹈表現的形式。這次在第三屆耕莘藝術季發表的新作《收集眼淚》,受過學院派肢體訓練的編舞者們,試圖將老方法和自身體會出的新意融合,雖然對議題的探討不夠深刻,卻能夠迎合新世代觀衆的口味,整場表演多元而好看。

四個人合編三種眼淚

《收集眼淚》以「眼淚」爲主題貫穿全舞,分爲〈7.4±1.3cc〉、〈拾起.遺落〉、〈海洋回歸〉三部曲。每一部曲在音樂中結合旁白,吿訴觀衆全劇的故事內容,第一部轉述醫學上對淚液的論述;第二部則是一段段生活際遇的描述;第三部收拾情緖的釋放與情感的宣洩,舞蹈隨著劇本的發展,蘊含「起承轉合」的特質。

舞蹈一開始,劇場裡漫著眼科醫師對眼淚構成所做的旁白,在一段段理性的語音中,舞者穿著近似醫護人員的白衣裝扮和著機械式的肢體律動,劇場的氣氛一點也不感性。編舞者張秀萍運用抖肩、手轉圈等肢體語彙,試圖將抽象的醫學理論具象化,跳脫傳統編舞技法的束縛。

第二部的〈拾起.遺落〉比較感性且生活化,「眼淚」在整段舞蹈中分解成一段段內心情感的表達,舞蹈由吳碧容和蘇安莉接力編作,前者藉由細膩的肢體將生活際遇表現出來,新生、死亡等生離死別的情緖在肢體語彙間彰顯。深受接觸即興肢體影響的蘇安莉,雖然試圖跳脫接觸即興強烈的肢體特質,以求舞句之間接續的順暢和整段舞蹈風格的連貫性,但其肢體語彙仍流露出接觸即興技法的身影。

舞蹈到了第三部《海洋回歸》,收集眼淚的主題總結,而舞者表達淚水的情緒也達到高潮,張秀萍和周怡君在這段舞蹈中,運用旣抒情感性又純肢體的理性來收場,舞台情緒也隨著由暴力轉爲柔情。舞者除了適應不同的心境轉換之外,肌肉也得調適出不一樣的張力。

不失舞作整體風格亦展現個人特質

《收集眼淚》看起來像是完整的一齣戲,事實上僅點出一個主題,不管情境發展還是肢體律動,「眼淚」這個主題都只是一個「點子」。

三十舞蹈劇場這次的演出,在肢體語彙方面已經努力突破傳統技法或學院訓練的窠臼,但每一段作品的身體語彙仍流露著編舞者的舞蹈經驗;對一個整晚的接力舞作而言,不失整體風格、又可展現個人特質,也算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在舞台的表現上,張秀萍、吳碧容和周怡君三位老搭檔的默契十足,其中,張秀萍的編作及舞蹈演出,都有不錯的表現。可惜的是,部分舞者演出經驗較少,肢體律動的不夠順暢,使得舞句和舞句間缺乏連貫性。

耕莘小劇場是個相當實驗性質的舞台,舞者的肢體在不規則的表演空間裡要避免死角並不容易。不過,三十舞蹈劇場利用大型魚缸做爲象徵主題的裝置佈景,再搭配編舞者對舞蹈空間的安排,即便是流失部分片段,也能構築出舞蹈的另一種風景。嚴格說來,《收集眼淚》並不是用舞蹈來演戲,編舞者們藉由一段段生活經驗和各種心理變化產生的情緒效應入舞,雖然沒有資深創作人探討問題來的深刻,但觸及的程度已足夠新世代觀衆省思。

 

文字|王凌莉  新聞文字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