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九二一,多數人選擇的記憶方式竟是遺忘,這般的冷冽態度讓王墨麟無法承受。在《黑洞》這齣戲裡,王墨麟希望能呈現強烈的地震、黑洞的意象,在敘述與演出之間呈現他對人性的觀察。
臨界點劇象錄「志同道合劇展」
臨界點生活劇場
9月1日〜10月8日
秋天,豐收的季節,臨界點劇象錄的「志同道合劇展」也在這個時節展開,大大小小團員所累積的做戲情緒,在此時有所呈現。三年了,「志同道合劇展」眞的讓對劇場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做自己想做的戲;而劇場界的老朋友──王墨麟,也加入了這回的系列演出,發表自九二一之後,他對台灣環境的觀察與省思。新手與老手交會,讓這次劇展呈現另一種面貌──雖然,之前的「志同道合劇展」也從未呈現統一的風貌,觀衆走進臨界點,好似走進一座戲劇叢林,看見不同風姿的演出。劇展或許小型,可是從中爆發的可能性是誰也無法預期。如同王墨麟所說:「在不夠的條件下做戲,空間才會變大。」
志同道合在臨界點
三年來,「志同道合劇展」的演出皆在位在台北市民樂街的臨界點生活劇場。在這裡除了進行劇團基本的行政運作外,四層樓的房舍也同時是劇團的排練與演出場所,這是臨界點相較於其他劇團所得天獨厚之處。葛羅托斯基曾經說過:「最理想的演出場所,就是劇團平日排演的場所。」臨界點的展演,完完全全符合葛氏所言的理想演出環境。團員在這裡生活、工作、訓練、排演、演出,對於劇場的完全熟稔,讓演出的意外狀況降到最低。臨界點的團址,就是臨界點的家,團員可以在這棟建築裡做各式各樣的實驗,在這個空間發生各式各樣的可能性。之前的劇展,我們可以看到臨界點老中青三代在這棟建築裡實驗的成果,也看到一些觀衆進入臨界點這一個大家庭,成爲演員、導演。詹慧玲說:「在臨界點做戲,沒有一定的程序,但是團員間在長期的訓練下總有一種默契,可以感受到誰要在今年做戲,只要有人要做戲,團員都會全力的支援、配合。」雖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參加「志同道合」劇展的團員,基本上都經過團訓、從幫忙其他團員的戲劇製作、進而才做自己的戲。然而,今年有個例外,沒參加過臨界點團訓的王墨麟,則以臨界點長期觀察者的身分,進駐臨界點製作《黑洞》。
被上帝遺棄的黑洞
王墨麟選在九月二十一日進行《黑洞》的首演,這個讓人記憶猶新的日期,無疑和九二一大地震的悲劇有所連結。面對九二一,多數人選擇的記憶方式竟是遺忘,這般的冷冽態度讓王墨麟無法承受,他覺得他應該對地震以來的種種現象發出聲音。九二一以來,他亦發覺得台灣人對於生命的不尊重、對於死亡的不愼重,輕浮的態度自然會讓這塊土地受到詛咒,最後可能連上帝都不垂憐。在《黑洞》這齣戲裡,王墨麟希望能呈現強烈的地震、黑洞的意象,在敘述與演出之間呈現他對人性的觀察。若說每一齣戲都有它最適合上演的空間,王墨麟覺得臨界點的空間便是《黑洞》演出的必然場所。臨界點二樓的舊式窗戶,讓他聯想到教堂的窗戶,兩層樓的表演空間,讓他可以進行不同的試驗,有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想法不斷在這個空間裡運作發酵,這樣的「發展過程」是王墨麟覺得必要的,他認爲排戲的過程遠比演出的結果重要,工作人員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創作過程中最値得珍藏的部分。
既開放又有活力的劇展
臨界點吸引王墨麟的因素除了空間外,更重要的是劇展本身的開放性。臨界點讓想做戲的人都有機會做戲,戲劇夢在臨界點是可實現的。或許劇展作品的水準參差不齊,或許劇展沒有一定的風格,可是臨界點的開放性卻創造出許多可能性,尤其在有限的製作經費下,更可以看出創作行爲本身的發展性。就以王墨麟的《黑洞》來說,雖然才拿了五千塊的製作費,可是做戲的熱誠並不因此而打折扣。在臨界點演出的作品在在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這個現象讓王墨麟感受到劇場的熱力與魅力。臨界點培養新秀的態度,在衆多小型劇展中,算是最令人動容的堅持。綜觀當今的小型劇展,漸漸有淪爲都市休閒化的疲態,少見能量的釋放,臨界點正視創作本質,讓各種想法不被票房、行銷、包裝等機制所牽絆,使創作者可以恣意發揮,將所思所想,誠意十足地呈獻給觀衆。
或許兩年下來的「志同道合劇展」讓觀衆有戲劇科班排演課期末呈現的感受,可能不夠精緻、可能不夠完整,可是卻可以看見新一代戲劇人的活力,而這活力迸發珍貴的可能性,讓王墨麟十分動心。新人需要舞台,老人也需要一個乾淨的舞台,秉持「不信前衛喚不回」理念的王墨麟,企圖在臨界點震出《黑洞》,與志同道合的戲劇愛好者喚回劇場日益喪失的創造力與開放性。
特約採訪|黃麗如
志同道合劇展演出節目表
臨界點生活劇場 |
||
日期 |
劇目 |
創作者 |
9/1~3 |
記憶是一碗晶瑩的果凍 |
洪瑋婷 |
無言低音大提琴 |
毛雅芬 |
|
9/8~10 |
第一動.幹的方法 |
毛心瑩 |
「Touching In The Rain」 |
鍾得凡 |
|
9/15~17 |
瑪莉小姐在這裡之II安琪拉之墓 |
詹慧玲 |
落失河 |
張蘊之 |
|
9/21~24 |
黑洞 |
王墨麟 |
高雄市南風劇場 |
||
10/7 |
落失河 |
張蘊之 |
無言低音大提琴 |
毛雅芬 |
|
10/8 |
第一動.幹的方法 |
毛心瑩 |
「Touching In The Rain」 |
鍾得凡 |